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和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一种“疾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学习、工作的人因为空气不流通、冷热刺激,会出现鼻塞、头晕、打喷嚏、头痛、拉肚子等症状,甚至还有些人出现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等情况,这些现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空调病”。 那如何预防“空调病”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从中医理论来说,这叫“寒包火”。由于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表血管扩张,体内本来有热,而长时间呆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内,感受冷风的寒邪,引起体表血管、汗腺收缩关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则症状呈现寒热并见。如果再加上饮食不节,过多摄入烟酒、高热量食物,更致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而导致“寒包火”型感冒。 这种情况下采用中医疗法,往往事半功倍。可从风池穴开始,沿着颈椎,慢慢刮痧直至定喘穴、大椎穴,再到迎香穴、太阳穴上轻轻刮几下。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当即感到鼻子开始通气,不再阻塞,头部也不再昏昏沉沉。治疗几天,“空调病”将会得到很大缓解。 常按这5穴位可治疗空调病 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风池为风邪聚集的要塞,故以“风池”命名。风邪在此易化热,又称热府,所以具有疏风解表、平抑肝阳、舒筋通脉的作用。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可用双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住风池穴,用力按压至稍感酸胀,或刮至有发热感,具有清利头目、通阳散寒的作用。在治疗“空调病”中,起着“生力军”的作用。 由于“空调病”通常伴有咳嗽,所以还要刮刮“肺俞穴”。此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对支气管哮喘,百日咳都有一定功效。 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对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效果较佳。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要功用是祛风通窍,理气止痛。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 位于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为督脉本经穴,又为“诸阳之会”,所以在临床上应用甚广,作用主要是祛风通窍,理气止痛,针对热病,比如发烧,还有就是治疗头痛,颈部疼痛等。艾灸或刮刮大椎穴,能治疗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灸大夫艾灸仪操作视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