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许愿真 2016-07-25

高考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答题时如果能注意一些技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注意的是把握诗歌的题目。古代诗歌的题目往往传递给读者一些有关这首诗的主要信息,它们往往涉及到这首诗的叙写、抒情的对象或内容。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绝句《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题目“剑客”就表明了这首诗叙写的对象。同样,宋词中的题目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以辛弃疾的《永遇乐·怀古》为例,题目就概括了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在京口北固亭追怀古事。

其次要体会诗中意境。鉴赏评价诗歌时,体会意境非常重要。诗人用简单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幅画面,创造了一个个意境,这其中的意韵和情感就需要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去领会。比如,宋诗《约客》写诗人在江南的一个雨夜等待客人,而客人“过夜半”还未到的事情。诗歌结尾写到“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如果是你,处在当时的情景下,你在“闲敲棋子”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活动呢?外表虽然是闲适的,但内心却是非常急噪的,所以诗后题目上的选项B说“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就不对了。

再次还要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下面为同学们介绍4种经常考到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比如,明代诗人于谦在七言绝句《石灰吟》中写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吟咏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诗人不怕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一诗中是这样写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柔和的春夜图。当春夜来临之时,万物都陶醉在夜的宁静里。诗人用明月、落花、鸟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不乏生机的氛围。诗人的心境、思想和春山的环境揉在一起,互相默契,互相作用,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3、古代诗歌在情感的表现上往往是卒章显志,到诗歌的最后一二句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中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单看前三句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直到看到最后一句,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前三句都是为诗人表达汪伦对自己的深厚的情谊做铺垫的。

另外,还要注意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所谓衬托指的是为了使某一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和对照的方法。比如,在上文提到《鸟鸣涧》和《赠汪伦》两首诗中都用到了这种手法。一个是以鸟鸣之声衬托春涧的幽静,一个是以桃花潭水的深度衬托出汪伦对自己的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评价的题型可以千变万化,但我们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古代诗歌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评价的方法,应该是能够从容应对的。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恋的?

答案:

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使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二、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题思路与参考答案】

1.(考查意图: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题思路:整体感知内容,抓住关键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分析概括。)

表达了戍边战士不畏艰辛,英勇杀敌,为国尽忠的爱国激情。

2.(考查意图:鉴赏多种表达方式运用的艺术效果。答题思路:先明确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然后结合诗句概括。)

第一、二两句描写了唐代西北边陲的广阔画面。交代了戍边战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第三句概括了边地战争艰苦,战事频繁。第四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身经百战的战士为国尽忠的豪情。

3.(考查意图:鉴赏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大体思路:语言或表达技巧只需选一个方面作答即可,审题时要注意这一点。如果选择鉴赏语言,注意揣摩遣词造句在写景状物,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果选择鉴赏表达技巧,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象征、比兴、衬托、烘托、对比、铺垫等,然后研读诗句分析概括。)

“穿”,磨穿。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战事的频繁,表现了戍边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反衬了戍边战士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

第一、二句情景交融。寥廓而苍凉的画面中融入了戍边战士孤寂、凄凉的悲壮之情。

三、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客》

1.为了留客,诗人先写了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以此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此句写得极为概括,“山光物态”任你想象。试写出一些你想象到的事物。

2.诗的三四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沾衣”虽是难免,可那            

        ……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

【参考答案】

1.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送来阵阵芳香的春花/花叶丛中百鸟的歌唱/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

2.云烟飘渺、水汽蒙蒙、露浓花鲜

四、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寒梅的什么特点?

2.第二句一个    字和一个    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诗中用“         ”,加上“       ”,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参考答案】

1.比喻    洁白如玉

2.迥、傍     “不知”、“疑是”

 

 

 

 

 

 

 

 

 

 

 

 

 

 

 

意象与意境

——古诗词鉴赏的关键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比自然界中客观的形象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一向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