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坐与调息 浅谈

 寻道路 2016-07-25


-----

静,止,无为,是道之本,鸿蒙一炁天地间一切有象者皆有生灭,唯此炁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至神至妙,故为万物生生不息之始炁。天地万物无不是在静中长养。静,是修道的主要途径,唯有入得静中,才能与道和合,才能与鸿蒙一炁打成一片。

人心多动少静,其主要是被欲望牵引,即使在睡眠时,同样也是梦境连连,不得安宁。这样的人生是背道而驰的。

动主阳,静主阴。动多静少,阴阳就失调了,阴阳不平衡了,身体自然会出问题。这也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

观世间万物,凡是生长速度慢的、或行动缓慢的,必然质地坚硬,而且大多驻世长久。反之,生长速度快的,行动速度快的,必然之地稀松,而且大多短命。

修静入手处,在于修心。所以,明心是首要问题。心者,机也,性也。性,本先天一炁,一也。凡是落在二心,既非一心,三心二意,就失去了本心。知道了“一”是本性之后,其它的就全部放下了。放下内外缘,不做他想,专心在一,守一,既是修静。修静的目的是等待一阳生,一阳生,既是动,既是活子时。所谓静极生动,动极又反于静。没有极静的功夫,就难得先天一炁生,不在,无知无觉的先天炁中,就产生不了真阳真阴

 

加减法-----;道,既一,一生二,二生三,乃至三生万物。

一般人生就是加法,人之本来,只一炁。父精母血和合阴阳生,有二。出生后,累世的后天意识,夺取了先天元神的地位,生三。人渐渐长大,欲望也随之增长,生万物。

修道人生就是减法,伏灭欲望,减掉万物,剩下三。丢掉后天意识,识得阴阳,剩下二。阴阳和合,二而归一,守一既是还道。

 

-----

坐,本意是放下,止息,不动,常驻,定。坐,本是修道的一种方式,行住坐卧均可以习定。

修道人,虽然行住坐卧都可以习定,但是,因为初学,定力尚浅,行,容易散乱。住,则不能持久。卧,则容易昏睡。初学修道,还是以坐为主。待定力深厚,随时随地,待人接物均可习定。

初坐,坐姿不限,坐凳子上,双腿垂于地面。也可盘腿与垫子上,双盘,单盘,散盘均可,坐稳即可。手臂,放在两膝盖,或是结手印,也不限。只要你坐下来感觉舒服就好。唯脊柱不可弯曲。脊柱要立直,否则压迫内脏,气血、气息均不顺畅。坐下后,检查身体各个部位,包括手臂,均不得着力,依次放松。感觉那里不适,再进行调整,一直到完全放松下来,才有利于快速入静。感觉你的骨架,如同一座大山。水由山顶,流下,如同瀑布般。那便是你肌肉放松的最佳方法。

 

消失法------

坐稳松下来以后,会慢慢进入一种渐渐消失境界。先是双腿消失了,感觉一下其他部位还是明显存在的。再过一会,双手也感觉不到了,但手臂还能感觉的到。又过一会,腰腹部位也渐渐的消失了。再者就是胸,大小臂,肩等逐渐消失,感觉不到了。最难消失的,就是头部。等待头部消失以后,就只剩下意识了。至于这个意识是何意,是否真意,那就看个人修为了。若无杂念,既是真意。若有二念,既属后天意识,与道背离。无念,即是入定。无念,不是空寂,无念之中有真念。此时,既是元神主宰。元神既是不灭的,永生的,未生我之前就存在的。

调息-----

调,调整,调和,调配等。此处之调,是调整身心,调整至,至虚静凝一。

息,呼吸,消息,信息等。此处为,神气相依,无念有觉。

本人体会,仅代表个人见解。调息,所谓;数息,另呼吸,细、均、长。我对此方法的体会是,用此方法时,非但我不能达到细致,均长的呼吸,反而使得我呼吸越发粗重起来。看来,是我愚笨,是我没有正确理解此种方法。

我的体会是,另呼吸至柔,是最为恰当的。开始也不数息,只在有意无意之间,待杂念起时,方着意在呼吸上。其实,到某一时刻,是感觉不到有呼吸存在的。有时候好奇心唆使观察一下呼吸,好像找不到人,感觉倒像是一个大风箱,一个大气囊。但是呼吸很弱,有时候又好像没有呼吸。当然,道本无为。这些都是后天意识所为,是有碍修道的。

唯有,调息至柔,至弱。最后神气相依,一切都消失了,呼吸也消失了,无念有觉,无识无知,才能算是真调息

本人愚钝,只是记录了自己的一些实修体会,希望各位道友批评指正。

2016年7月2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