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蜀中吟

 海淀六然居 2016-07-25

1991年11月处里派我去成都参加一个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有关于大专生的学位问题的研讨会,因此就有了“蜀中行”十一段诗的记录。

    我是乘火车去的,从北京站出发,经河北、河南、陕西到四川。火车南下到郑州后转向西行再过洛阳后,便经过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小县——渑池县。在两千多年之前,这里演绎出一场精彩而又动魄的活剧:渑池会。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 ,与王诀曰 :“王行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请奏盆灿秦王 ,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灿,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灿。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灿。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灿 ”。秦之髃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注: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索引灿音缶。正义灿音缾。缾为瓶的异体字。)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以《将相和》为名的多种戏剧剧本演出,仅京剧就有根据演员的不同流派的多个版本,像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等都有自己的演出本,演出时也都很受观众的欢迎。记得谭富英演出负荆请罪一场的唱腔“老将军你何必身背荆杖,有什么衷肠话细说端详,我虽然赴秦邦完璧无恙,我虽然渑池会羞辱秦王,我虽然侥幸封为首相,怎比得你老将军东挡西冲南征北战才算是盖世的忠良。”每唱到此处必然掌声不断。火车是快车,渑池是小站不停车,火车至此呼啸而过的瞬间我脑海里也瞬间闪过秦赵之间的争斗画面,作为默默无闻的赵国太监缪贤的门客亦即帮闲者,如果没有秦王骗夺和氏璧的威胁,赵国朝廷上下无人敢赴秦交涉,缪贤推荐了蔺相如,而蔺则挺身而出,以大智大勇赴秦并完璧归赵,自己也脱颖而出。自身的能力、推荐的机遇、秦赵的矛盾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有感而发地抒吐情怀,即车过渑池及车过渑池又感的。

      初中的语文课上学过诗圣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道了在四川成都郊外有一座杜甫草堂,第一次到杜甫草堂是在混乱的1966年的下半年,与北京八中的一位数学老师、两位语文老师一起作了一次所谓的串联从北京-武汉-沿长江到重庆再来到成都(三人的名字记得是乔晨华、李秉纯、?书香)。

   我国唐代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由陕西流亡到成都,第二年靠着朋友的资助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造了草堂,并在这里居住了近4年的时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像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诞生于此地。印象中的当时的杜甫草堂简陋、破败、苍凉,似乎处于风雨飘摇即将到来的前夜。到了1991年时的草堂已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我独自一人在园中漫步,细细品味着诗圣的情愫与空气中飘逸着的丝丝墨香,心中默默地吟诵着“八月秋高风怒号,巻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当我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时,没有人给我拍照呀,此时周围一个游人也没有。正在四处搜看转腰子的时候,不远处的竹林中转出一位绿衣女士正向我这边走来,赶紧上前两步客气了两句请其帮一下忙,拍完之后,自然就聊了几句,真是巧的很,绿衣女士也是从北京来此开会的(不是一个会),而且还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也想找人帮助拍照。啊,相逢何必曾相识,多了一个人就少了一份孤寂,结伴同行增游兴,同是京华开会人。游览了草堂,不约而同地去了武侯祠,凭吊了西蜀的昭烈帝墓,印象较深的是1902年清朝末年四川盐察使赵藩撰写在武侯大殿门两侧大柱上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觉得涵义深远、寓意深刻。出了武侯祠的大门又乘兴去了锦江江畔的锦江公园,公园里竹篁青翠、葱葱郁郁,沁人心脾。登临望江楼,看到了薛涛井并瞻仰了薛涛墓。薛涛是谁?到了公园里才有点了解。薛涛,字洪度,女,公元758年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的四川峨眉山,是杰出的女诗人和书法家,曾任‘校书’之职,历史上著名的薛涛笺即是由薛涛创制,惜其制艺已失传。唐李玙的《薛涛传》记载:“自后元公赴京,薛涛归浣花所,其浣花之人,多造十色彩笺。于是涛别模新样小幅松花纸,多用题诗。薛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狭小之,蜀中号薛涛笺。”薛涛一生诗作500多首,惜多散佚,今仅存不足百首。借此录其一首《秋泉》:“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遛的差不多了,找地方吃饭吧,说好了AA制,别争别抢,踏踏实实的点菜,安安静静的吃,吃完一结账,一人出一半,又出例外了,饭钱是奇数,一个人要多付5分钱,所以有“多出半角留余情”之句。吃完饭喝茶,不失闲情逸致也。成都真不愧为宜居城市,茶室、茶楼、茶摊遍布大街小巷。数十家是说少了,数百家也绝不是虚说。边喝茶边聊天,从天上地下说到山川河流,直说到儿女的婚姻之事,最后互留电话乘兴分别。从1991年到现在时间已过去20多年了,虽同住海淀区,双榆树与北京语言大学的直线距离也不足五公里,但却无缘再度相见,缘乎?运乎?

开了两天的讨论会对大专毕业生要不要授予学位其说不一、意见纷纷,最后也没个定论,对于副学士多持反对意见。之后,会议安排了参观乐山大佛与峨眉山的活动,游览峨眉山我是第二次,乐山大佛是第一次,我第一次上峨眉山是在1966年到成都之后去的,而那年的乐山大佛还藏在山中没被人们重视呢?!记得那年去的时候,要赶上从成都开往眉县的早班火车(只此一班)。于是,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坐上了公交的头班车时,天还没亮呢。马路上孤灯闪闪、清冷幽静、人稀车少,公交车司机不知那天是心情激荡还是愤怒至极,把车开得像撒了欢的野马似的,坐在车里的我们心都揪了起来,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的煎熬中火车站终于到了。剪完票进了站台一看,真有点儿诧异不已,既不是硬座客车,更不是软座,而是铁闷子运货车!跟以前的运兵车一样。爬上了闷子车(这车厢没踏板),车厢四壁皆空,两个小窗户,没有椅子凳子,只能席地而坐,也没洗手间,不能方便(中途停了一次车,下车自己找地儿解决)。车行速度很慢,上午10点多才到眉县。别看眉县只是个小县城,我们中午吃的一碗肘子肉汤中,多块带着骨头的肉令我们赞美,而其价格仅为3角钱,至今仍念。眉县距离峨眉山脚下的报国寺有十多公里,既没国营的公交车,也无任何代步工具,只好靠两条腿了,好在可以边走边聊,也不寂寞。中途碰到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装满书籍的背篓从后面疾步走来,彼此一寒暄,才知道对方是小学教师,背的是学生的课本,每学期都是由老师从县城买了背回去,我们不由得赞叹不已。虽然同向但不同速,女教师匆匆向前走去。我们到四点多种终于走到报国寺,寺内乱乱哄哄的,有登记住宿的学生,有从河北唐山迁校来到此地的部分唐山铁道学院的师生员工(分散到山中几个寺庙),夹杂着神色惊恐的报国寺的主人——僧侣们。太乱了,我们决定走上山去,天黑了再找住的地方,因为已经问过本地人,一路上寺院较多,都有客房可住。还真是如此,刚走了半小时就遇到一座寺庙,寺里也住着学生,不时传出幽咽凄凉的二胡声,好像是漳河水的曲调。我们继续上山,山里天黑的早,也黑的快,五点多就黑下来了,而且是越走越黑,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此时山路并不寂寞,不时有从后面一拨仨一拨俩的急如星火往前蹿的学生,一边呼啸着,一边嘶喊着语录之声,说是要夜上峨眉山。天已经彻底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山间冷气不知不觉地压了下来。在这夜色沉沉寒气吸骨之夜,突然发现前方远远地闪烁着一丝微弱的亮光,寺庙!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精神为之一振,一气儿紧捯就赶到庙门前。我们敲门后说明了来意,一位尼姑开门让我们进去,知道我们还没吃晚饭,让我们每人交了1角3分钱和半斤粮票,给准备了一顿斋饭,其中的腌姜芽是第一次吃,其鲜美味道至今难忘。饭后我主动用10斤的全国通用粮票兑换了尼姑的四川省粮票,她很高兴地说了好几遍感谢的话,晚上睡觉时,还给每人多加了一床棉被,出家人真是慈悲为怀啊!还别说,加一条被子还真暖和,一是南方屋里不生火,屋里外边一样的温度,有时候白天有阳光时外边反倒比屋里暖和;二是山里潮气大,到晚上更阴冷;三是南方的被子既薄又短,一床被子还真够呛。第二天天一亮吃了早饭就上山了。因为是第一次来此地游山,上山的路径都是道听途说。至今有印象的名字是清音阁(阁前有牛心亭,亭前水池中有一巨石酷似牛心状,故称为牛心石)、洪椿坪、万年寺、洗象池。到洗象池时天已黑了,准备住一晚再上金顶。谁承想住宿时听人讲上金顶时要经过一段75度的斜坡山路,山路上冰碴雪厚,需穿草鞋以防滑到,听得我们面面相觑,诸决定停止前进,第二天就下山了。至今留有印象的有三件事,一是万年寺的无梁殿内普贤骑象铜像,高7.35米,重达62吨,造型精美和谐、神态端庄慈祥、铸造工艺精湛。但是殿内满地都是杂乱的经书被人无端地践踏的景象,至今难以磨灭;第二件是在洗象池的僧房里睡至半夜,突被杂乱声吵醒,之后进来几个带袖标的学生说他们住的地方没被子了,要我们匀出两床,话没落地儿,不由分说抄起被子就走!革命小将乎?强梁乎?!第三件是夜住洗象池的僧房的位置在寺院的最东侧走廊紧邻悬崖,从走廊通过时,木板吱吱作响;当时山上尚未通电,只有挂在柱子上的油灯忽闪着幽幽的黄绿色的微光,山风一刮,松涛阵阵如万马奔腾,阴风朔朔直撼心底。

   峨眉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回忆。

第二次的朝拜峨眉山与第一次截然不同,住在西南财大,食宿行都有统一安排,开会的最后的一顿晚饭,学校安排了丰盛的四川小吃宴,几十种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琳琅满目任你品尝。第二天吃完早餐坐上学校的大轿车就向乐山进发了,第一站是乐山师范专科学校,11点多到了学校,门口已经有人迎候了,我们这队有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高教处代表的车队,领队是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的陈天初同志。跟校领导寒暄了几句就直接去了食堂,吃完饭就去乐山大佛参观。参观乐山大佛只需用“叹为观止”就概括了,佛之巨大,人之渺小,凡来此地者无不感叹这闻名于世的大佛对人心灵的震颤与启迪。据有关资料记载,大佛始建于大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唐德宗李适)竣工,先后用了90年!大佛为弥勒坐像,依山而建,头顶蓝天足踏江边,通高71米;大佛头高14.2米,直径10米,头顶有发髻1021个,眉毛长度3.7米,耳长6.7米,耳窝里可并排站立两个人,据说给大佛洗一次脸就用了7天。千百年来大佛耸坐在三条江河汇交口(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畔边,在艳阳的照耀下,注视着江河上过往的船只以及山上山下、近处远方的芸芸众生,紧抿着嘴唇微笑着默念着祝福的经语,祈告着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此时此刻,突然想起山顶哪个殿门上的一幅对联:

笑古笑今  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  笑自己原本无知

观事观物  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  观他人总有高低

在大佛对岸的远处眺望大佛所在的山峦,一座巨大的睡佛赫然呈现在眼前,据说此睡佛为当地一农民发现,为此还被奖励了两万元,再加上刘晓庆饰演的《神秘的大佛》走红,乐山从此声名鹊起,凡到四川之游客必到乐山。因此才有了“乐山大佛举世惊,隔岸瞻仰睡从容。佛中有佛谁之功,天工人工集大成。”您说这是说坐佛呢?还是说睡佛呢?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有体会,如果您真没去过的话,那就赶紧找机会去一趟。

从乐山到峨眉山仅咫尺之遥,乘车不多时就到了,天已近晚,车子开进了西南交通大学,也就是从唐山迁移四川的唐山铁道学院发展而成,与1966年的学院的凄凉与薄弱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了。进入学校后,自然又有学校领导出面接待,吃喝住全管了。第二天早餐后就乘车上峨眉山。车子进山后沿盘山路一直开到距离上山索道不远的地方“接引殿”停下,下车走到索道起点站坐上索道车瞬时就到了终点站,下来走不多远就到了峨眉山的最高处“金顶”,金顶上的华藏寺金碧辉煌,据说才建好不久(建成于1989年),此寺命运多舛,屡建屡毁,1972年4月8日又一场大火将此寺烧得片瓦无存。金顶以日出、云海、佛光三胜景著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天到达金顶时,大雾弥漫对面之人竟然身影朦胧,如入童话世界。“佛光未现无遗憾,留待余生再登攀。”现在看来,再上峨眉山的机会是越来越渺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