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石如篆书解析(六)

 百了无恨 2016-07-25


       在字形具有多笔平行的同向笔画时,邓石如的处理手法可谓是匠心独运,如“之”“世”“此”“涉”“随”等字。“之”字的三竖画自左而右逐渐拔高,分别呈现出方、圆、尖的变化。“世”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起笔当中竟然有方笔的创造。篆书惯常使用以圆笔居多,方笔极为罕见,这与邓石如早期篆书笔画较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像晚年一些作品那样,笔画很粗壮,则难免会显得突兀,正可谓见微知著,不拘定式。“随”字中自然入纸的笔画极多,“”“”“”等几处最为显眼,多而不乱,避免相互冲撞。


       如果说起笔决定了一个字的框架,收笔则决定了一个字的成败好坏。邓石如的收笔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受到隶书的影响。“也”“秀”“木”“大”四字展现了这一特征。“也”“秀”二字收笔渐粗,略带弧度,笔画饱满有力,“木”字中右侧“”笔画,收而顿挫,更为明显。“大”字有四笔垂画,两笔长竖画差异很大,虽然有刻工的作用,但可以想象,原迹势必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有多笔下垂笔画时,参差错落,加以长短变化,是一个根本原则,然而如何使字形妥帖而均衡,从视觉效果上感觉到很平稳,则是临习时要考虑的重点。
       “南”“代”二字皆有三笔竖向笔画,“南”字突出中竖画,“代”字自右而左渐长,一稳重一欹侧,各见手法变化之妙。“容”“带”二字有四五笔竖画,“容”字外侧笔画短而内侧长,“带”字中间长而两侧短,各见妙趣,因字而化。“焉”“茑”二字中“”笔画一垂直一平放,各臻其妙。“骈”“俯”“伤”“为”几字有多笔竖向笔画,既要考虑到左右偏旁各自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整个字形的特点,既有错落之变,又有最终的和谐。



       “无”“涧”“鸾”三字涉及到整个字形的对称或局部对称,书家充分考虑到笔画的错落变化以及最终的协调,安排得有条不紊,值得推敲。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