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釉里红如何鉴赏(原创)

 天宇楼33 2016-07-26

「   感 谢 您 支 持 原 创 文 章  

《瓷说蒙元》— 釉里红

 文/浓墨探花   图片整理/ 壹毛




元人的等级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大元国公民的成分构成,元朝政府把其治下的子民分为四等:

(1)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国姓”;

(2)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

(3)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4)南人为第四等,也叫蛮人、新附民,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可怜的景德镇人被划分在了大元国最低级的第四等人里。而且元朝是把各行各业的工匠的户籍编入另册,称为匠户,把中亚各地和中原地区俘虏过来的手工艺人,集中起来加以利用元初官手工业中主要劳动力,工奴为军队生产受军队管辖的是军匠,为各局院生产受各局院管辖的是官局人匠总称官人匠,这些人都成了元朝最初的手工劳动力。而且在元朝的税收中就列有“瓷课”一项,把瓷器的税收作为政府的一项财政收入,所以官府还特意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督烧瓷器的行政部门。而且在元朝统治的九十多年里,江南人民经历了十分残酷的镇压,例如,五户用一把菜刀,农耕禁止使用铁器等,而且杀一个南人只需交一头毛驴的价钱,在这种近似于棍棒出孝子的管理当中,也迫使景德镇人创造出了近似完美的艺术成就,那就是今天要讲的第三种釉色--釉里红。

 

釉里红的实质




枢府釉成功烧造以后,景德镇的窑工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朝廷对于枢府釉的喜爱可以换来短暂的平静,还得到了很多的赏钱,在窑工的喜悦之余又开始了苦心研制。在以后的日子里聪明的窑工们又以枢府釉为依托,以铜为着色计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釉下红彩,又被称之为釉里红。其实这种釉下铜红釉的烧造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已烧造成功,而元釉里红主要借鉴了宋代钧窑铜红釉的着色方法,以枢府和青白瓷为衬托,这种釉里红的胎和釉和枢府瓷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它的胎和釉之间加了一层红彩,所以说釉里红也是枢府釉的延伸。

 

元景德镇浮梁瓷局成立于元至元十五年(1278),而元釉里红刻画与绘画相结合的纹样的年代应早于浮梁瓷局成立的年代。早期的釉里红器物因为使用半风化的磁石而没有像后期掺入高岭土,所以大件器物很难拉坯成型,只能生产一些较小的器物,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大件器物墙壁逐渐加厚,也生产出一些大件器物,如大罐梅瓶等,而把绘有像证皇权的文饰进贡给了朝廷时,当时的元朝执政者却不加褒贬,原因只有一点,因为这种红色近似于鲜血的颜色,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对这种颜色不敏感,而在当时的大元帝国正是靠血腥的屠戮才得到的天下,所以这种釉里红瓷器对于元朝的执政者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讽刺,景德镇窑工付出烧制釉里红瓷器的辛苦是要大于青花的,因为铜在高温下很难控制,而且釉里红的胎质是一元配方,不是瓷石结合,所以推断,创烧枢府釉后,接下来研烧的是釉里红而并非青花。

 

精美的釉里红拿到了元大都,却不受主子待见,这使得景德镇的窑工很是郁闷,消息传到各窑厂都很是震惊,不过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那就是-----海丝,聪明的景德镇人,把它们打包装到了远洋货船上,就这样釉里红瓷经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到了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后,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小罐瓶壶多销往菲律宾,许多小元青花瓷满足东南亚陪葬的外销品,还有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因为当时的高丽制瓷主要以青瓷为主,而东南亚用瓷主要从中国进口,至此景德镇的釉里红瓷器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大元国虽然在当时只存在了不足百年,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时的大元国水陆两栖丝绸之路也是俱全的,在元朝统一全国后,即设立了广州、泉州等处市舶司。至元廿一年(1284年)以后,政府欲将海外贸易变为官办。由政府备船只,出资金,招人经营,所得官取十分之七,经营者得十分之三。禁民间私自贸易,但根本无法禁绝。因此,终元一代,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开始朝廷控制十分严格,进出口商品的利润都被官府拿去了,大多数窑厂就连本钱都没赚回来,各窑主联合牙行对官府进行抗争,遭到了当时元朝政府血腥的镇压,景德镇海运一度低迷,但各窑场毕竟需要生存,他们有的窑主委托商人向官府求情,并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一来二去,官府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这样昌江的码头又开始热闹起来,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从景德镇运到广东、福建的瓷器主要以湖田窑白瓷和青花瓷占主导,釉里红在当时属于初创阶段,铜红釉的掌控还不是很娴熟,成品率底,出口的主要以小件为主。除此之外海丝的元青花要比路丝的画工简单粗糙,原因是路丝都是把瓷器打包成箱用骆驼运送回老家,而他们白天赶路夜晚休息,一驼的货物需要三个骆驼轮流驮运,所以需要的数量有限,而海丝一船都是成百上千箱的货物,没日没夜的航行,所以需求量大,因此这些出口的元青花大多苏料淘洗不干净,提纯不好,铁锈斑深陷,画工粗糙,

 

近年在南海打捞上来的元青花瓷片和整器画工都很简单随意,就连人物纹的也有,但人物周围都很空,不像国内出土那样满密。目前发现元青花瓷片的地区有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东非沿岸基瓦尔岛、肯尼亚等有限区域和数量,当然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路丝和海丝是元代瓷器高度发展的直接原因。

 

绘画技法




元釉里红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有的釉里红是采用大块涂抹的画法,这类釉色往往晕染严重,有的采用线描简笔画法,呈色也较鲜艳纯正,图案更清晰,出口东南亚器物多为这种画工。

 

其实釉里红留给后人的最大贡献有两点:

第一,唐代长沙窑虽然已经试烧成功釉下彩和铜红釉,但在有唐一朝并没有被引起重视和大量使用。而到了元朝,这种釉下彩绘工艺才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铜红釉作为元朝的主要釉色被大量使用也是首创;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釉里红的许多纹饰,山水、人物、牡丹、菊花、莲花、灵芝、连续折枝花卉,还有传统龙凤纹,玉兔、鱼纹等,这些精美的纹饰全都是元朝釉里红首创的,而绘制他们的人只是一些文化水平很低,而且有些只凭借一些少量前人留下来的画稿进行临摹,这对当时文化有限的窑工们来说是非常难的。而且铜红釉中的龙凤纹,更是矫健威猛、栩栩如生,这也全都归功于聪明窑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纹饰看似平凡,却影响了在这之后的各朝各代,在以后的几百年中,各朝代的窑工都以元朝的纹饰为楷模,无不进行临摹和创新,这也使得在元朝以后,全国人的审美由清新淡雅的单色釉转向繁缛热烈的彩瓷的逐渐过渡,也使得自元朝以后全国的瓷器中心由全国各地转向景德镇的直接原因。为洪武釉里红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准备。

 

在随着窑工技艺的纯熟,和时代的不断变革,聪明的景德镇人又在胎土做起了文章,他们发现在景德镇麻仓山盛产一种白瓷土,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把这种白瓷土和现有的半风化的磁石碾碎搅拌在一起烧出来的瓷器可塑性更强,而且更加洁白透亮,随即在景德镇兴起了磁石加白瓷土烧瓷之风潮,随着二元配方(磁石加高岭土)的试烧成功,再加上氧化钴作为瓷器的釉彩绘画也已经逐渐成熟,釉里红就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青花釉里红


青花虽然在唐代巩县窑试烧成功,而且曾经大量的生产,但底层时要涂抹化妆土的。并且在宋代也有青花的存在(主要指其江山窑),但是在唐朝和宋元这两朝的青花互相是没有联系的,而景德镇的元青花是继承和发展了尚在初始阶段的宋青花。随着景德镇元青花利用进口料试烧成功,逐步占据了大元帝国的整个瓷器的历史舞台,随着青花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怜的景德镇窑工们为了取悦当时的统治者,不得不在瓷器的纹饰上增添花样,而在当时除了青花外就只有釉里红了,所以窑工们试着把釉里红同青花一起烧造,来增添瓷器的色彩,以此来博得元朝统治者的欢心。

 

大家都知道铜分子在高温下是非常活跃的,如果温度高就烧飞了,出窑以后要么就什么都没有了,要么就留下一些或多或少的红釉,如果温度低了呢,就不会还原成红色,而成为非常难看的黑色结晶。所以,釉里红单独烧都是十窑九个半残,更何况和青花一起烧了。我曾经和景德镇现在烧仿古瓷的探讨过,青花和釉里红同绘在一件器物上,然后装窑烧造,出来后青花和釉里红皆有,后来最终的结论是,不可能。因为铜分子的还原气氛是800度左右,而青花的还原气氛是1300度左右,如果铜分子到了一千度以上的话早就烧飞了,所以只能每种釉色单独烧,类似大明的五彩的烧法,那就是先把青花烧好,然后再画上铜颜料,这样在经过八百度高温还原的话铜分子就会显现美丽的红色,而青花已经经历过高温还原,所以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即便是这样青花釉里红的传世品也非常稀少,原因还是太难烧,因为当时没有温度计,全凭把庄师傅的经验和眼力,所以看着窑内的火苗的颜色和气势来估窑温往往很难达到精准,所不是温度高了就是温度低了,以至现在留存的元青花釉里红无论官民窑,件件都是国宝。所以在元朝现有的青花、釉里红加枢府釉,三者合一诞生出了青花釉里红。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不仅出于元代中期纪年墓,并且也是元代釉里红器中唯一带纪年的瓷器。它证明在至元戊寅(1338年)已经有了釉里红瓷器的生产。


点击查看「  海捞瓷 丨沉船档案(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