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王竹泉:“十三五”应是资金效率分析创新的5年

 淙湘0603 2016-07-26


但目前我国会计学和财务学都没有关于资金概念的统一界定,以资产代替资金这种资产、资金相混淆的现象司空见惯,如总资产代替总资金、流动资产代替流动资金等。以经营活动成效代替全部资金成效的分析指标仍在使用。以苏宁云商为例,如果以资产总额作为资金总额,则该公司2015年末的资金总额为881亿元,但如果从投资者的投入来看,股权投资者只投入了319亿元,而债券持有人、银行等金融债权人只投入了116亿元资金,共计435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不足50%。显然,以同样的息税前利润作为分子,以上述两个不同的资金总额作为分母,计算出的资金回报率将相差一倍。

从资金运动的过程来看,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并不具有共同性。将不具有共同性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划分为理财活动的本质是企业重视产品经营而忽视资金运作。

实质上,不论是从企业的使命,还是从资金运动的过程和内在逻辑来看,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才是具有共性的经济活动。科学的经济活动分类应该是将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划分为一类,可称之为营业活动。这也是企业的主要活动。而将筹资活动作为从属于营业活动的另外一类。

每个企业都要通过开展营业活动实现资金增殖,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至于将资金更多地投放于经营活动通过产品经营实现价值创造,还是更多地投放于投资活动通过资金运作实现价值创造,则完全取决于哪种资金运用方式的资金回报率更高,二者之间不存在天然的主从关系。

筹资活动则完全是一种从属性活动。其意义和使命就在于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需要运用的资金提供保障。显然,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既是企业营业观念拓展的体现,更是理顺业务、财务关系的科学选择。不论财务报告的营业利润由以前不包括投资收益到现在将投资收益涵盖其中,还是专业化投资经理人队伍的兴起和资金运作观念的广为接受,都体现了对这种新分类方式的认同。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准确的资金概念应是企业在营业活动中所垫支的从投资者获取的投资。从数量上看,总资金应为总资产减去营业活动产生的非金融性负债之后的余额。即:“总资金=总资产-营业活动产生的非金融性负债=所有者权益 金融性负债”。由此可见,总资金是一个不同于总资产的经济概念。在资金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按资金投向的营业活动领域将总资金分为经营活动总资金和投资活动总资金,在此基础上,可以分别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考察各自的资金效率,更加科学地评价各类资金运用的成效。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必须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清楚地知晓每个企业究竟使用了多少资金?其资金运用的效率究竟多高?企业是否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了低效率的营业活动或者存在区域分部的资金错配?无论从会计与财务理论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还是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资金范畴和资金效率分析创新无疑都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会计改革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作者为财政部2015年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入选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