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SCO 2016】中外专家面对面:左右半结肠癌治疗优化选择的解读

 acai1 2016-07-26


来源:肿瘤资讯

在临床实践中,左右半结肠癌对于治疗的反应,常常存在着差异,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这些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又会有哪些临床实践方面的思考和启示,我们在ASCO现场采访了中外两位专家:Sabine教授和沈琳教授,来听听她们是怎么说。


背景介绍


CALGB/SWOG 80405研究发现贝伐单抗(BV)或西妥昔单抗(Cet)与化疗FOLFOX或FOLFIRI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OS与PFS无明显差异;以往研究曾发现结直肠癌原发肿瘤位置可能会影响mCRC结果。此次对80405研究中的患者回顾性重新评估,明确肿瘤原发位置对OS和PFS是否存在影响,该研究是相关研究中最大的一项研究。


研究中接受BV或Cet治疗的KRAS wt患者1137例,KRAS mut患者252例。右侧(R)定义为盲肠至结肠肝曲,左侧(L)定义为结肠脾曲至直肠,横位(T)定义为结肠肝曲至脾曲。


 图1: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肿瘤位置对生存的影响


结果显示KRAS wt患者OS和PFS因肿瘤原发位置不同生存明显不同,L侧肿瘤较R侧肿瘤中位OS更长,无论是Cet还是BV治疗都是L侧OS优于R侧;生物制剂对不同位置原发肿瘤的治疗作用也不相同,L侧肿瘤采用Cet治疗显著优于BV治疗,R侧肿瘤采用BV治疗优于Cet治疗;PFS结果同OS结果类似;KRAS mut肿瘤各亚类间无明显差异,但OS利于L侧肿瘤。再结合既往FIRE-3,JACCRO CC-05/06等众多研究的结果,RAS野生型L侧肿瘤选择Cet治疗,OS能一致性的超过3年以上;R侧肿瘤整体治疗效果均不如L侧。同样,在其他研究中Bev治疗L侧肿瘤疗效优于R侧,但差别不像Cet那样明显。



图2:80405实验结果

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肿瘤位置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预期,mCRC原发肿瘤所在位置不但对生存有预后价值并且是预测指标,能够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而对于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综合考量治疗目标,基因状态,肿瘤部位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个体化的质量方案,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


在刚结束的ASCO结直肠Oral Session中,与会专家们也就这项研究结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此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外两名专家:Sabine教授和沈琳教授。请她们为大家解读左右半结肠癌治疗优化选择。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探讨在ASCO上发布的口头报告,即关于结直肠癌原发位置的研究。


首先,先明确有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定义:左半结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及结肠脾曲,右半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及大部分的横结肠。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左右结肠癌的预后比较。


此前,我们已经认识到右侧肿瘤的总体预后较左侧差,对此有其他研究的数据可以佐证。右侧肿瘤常有BRAF突变,该突变本身就是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即使将这些BRAF突变的病例排除在外,只看无BRAF突变的右侧肿瘤病例,其预后仍较左侧稍差。所以右侧肿瘤的自然病史确实较左侧差,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要看贝伐单抗(BV)或西妥昔单抗(Cet)这两种生物制剂对不同位置原发肿瘤的治疗作用。对接受BV治疗的病人来说,右侧肿瘤患者预后虽较左侧稍差,但差距不明显。 而对接受Cet治疗的病人来说,右侧肿瘤与左侧肿瘤的预后差距则被明显地放大了,差距非常大。如何去解释这一差别?我们认为原因在于Cet在治疗左侧肿瘤时更重要,更有效,接受Cet治疗后左侧肿瘤病人显然获益更多,而右侧肿瘤病人获益较少。至于BV治疗组,对于贝伐单抗(BV)治疗组左右侧生存有明显差异,但差距没有西妥昔单抗(Cet)那样明显,西妥昔单抗(Cet)受肿瘤部位的影响相对较大,贝伐单抗(BV)相对较小这一结果目前在80405研究中得到了体现。除此之外,这一结果也在CO.17、CRYSTAL、FIRE-3等研究中有所体现。


从数据看,确实左侧肿瘤采用Cet治疗优于BV治疗,右侧肿瘤采用BV治疗优于Cet治疗。这些差别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根据目前这4项以及其他仍在进行的一些研究,我们有证据认为右侧肿瘤病人不能或很少因抗EGFR治疗获益,而左侧肿瘤病人在经过抗EGFR治疗后获益非常显著(OS:一致性超过3年)。对于我来说,当我面对一个KRAS野生型的患者时,如果肿瘤在右侧,我可能会倾向性选择化疗或化疗+BV;如果肿瘤在左侧,正如上述研究揭示的那样,应用抗EGFR药物显然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KRAS野生型的病人来说,肿瘤位置将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征,并有预测价值能够指导我们临床的用药,未来还有PRIME研究还有其他关于KRAS突变的临床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将能够提供更多的证据来指导左右半结直肠癌的临床用药。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医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上午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报告。特别是左右半结肠,对于临床治疗选择的报告,这几个报告可能会对我们的临床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肿瘤发生在左半结肠或右半结肠,它的药物选择(化疗药物或者靶向药物)及预后都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已经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但是这种思考及体会,并没有明确的数据来支持我们看到的这种差异。


今天的三个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依据。


临床试验的解读


首先,从80405的结果可以看到,从一线选择贝伐单抗或者西妥昔单抗两个药物的时候,左右半结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种不一样在现场的讨论是非常激烈的,一线治疗的选择,为何对于PFS的影响远远小于OS的影响?是不是它的二线选择会影响到它的一线选择?现在看来,这样的回答不能解释所有的结果。


临床实践的选择


对于临床上不能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的病人,那么通过原发灶生长位置的不同,治疗可能存在差异。就我的临床经验来说,如果我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左半结肠,如果它的Ras基因是野生型的,那么我会考虑选择西妥昔单抗,而对于右半结肠,则选择贝伐单抗的可能性比较大。


左右半结肠基因及分子分型影响机制


随后的另外一个报告,对左右半结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包括基因的分型和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就发现,实际上Ras基因、基因的甲基化及配体可能都和发生部位是有关系的。当然,可能还受发病人群的影响,比如:女性病人右半结肠发病比较高、老年人比较多,黏液腺癌比较多、去甲基化的Raf基因比较多等等,可能都会影响到选择。


然而,从目前我国国内的临床实践来看,左右半结肠对于治疗反应的不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但是,如果有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有可能把它分的更细,而分的更细的时候,我们就可能真正实现精准医疗。


所以,对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准确,而且这种精细将来对于我们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精准医疗,都会产生影响。大家对这方面的争议可能还会比较多,然而从今天的报告来讲,我想大家都会思考,对于左右半结肠的一线治疗方案应该如何去选择,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就是对于那些预后相对较差的比如:今天提示的右侧结肠,还比如:Raf基因突变、黏液腺癌等等。如果瘤负荷比较大的话,我们可能会考虑三药的联合,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这些也可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观察。


但是,从今天的报告也给我们的很多的启示,我们在临床上该如何去总结,就非常重要。实际上左右半结肠的区别,在临床中,我们很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去年,我就已经让两个学生做了相关内容的总结,当时就已经发现了左右半结肠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当时由于我们的样本量不足1000例,所以当时的结果并没有看到统计学差异,但是还是能看到即便是单纯的使用化疗,左右半结肠也是有所差异。那么大家也从先前的一些研究中看到,其实对于左右半结肠不单纯是对治疗反应的不同,本身左右半结肠的预后就有所差异。右半结肠的预后本身就较差,那么问题是,对于这种预后较差的病人,我们如何来使用更恰当的治疗,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而对于预后较好的左半结肠来说,我们如何让他们好上加好,这也是我们大家需要思考的。所以未来我们对于左右半结肠的关注绝不止于今天这三个研究。那么针对这三个研究,看到他们的不足,则可能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