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女侍中是怎么来的,先来说说汉代已经有的“女尚书” 《后汉书 (从《后汉书》这段可以看出,女尚书是皇帝的乳母) 《晋书 (在西晋时期,女尚书是侍奉皇后的。) 《北史 好吧,为什么要先说“女尚书”呢?因为可以推断一下,“女侍中”是怎么来的。 女侍中是石虎发明的。 要说是石虎发明的依据是我没找到汉朝和东西晋有“女侍中”。 《邺中记》(晋 后赵时期,石虎宫中也有“女尚书” 《邺中记》:石虎征讨,所得美女万馀,以为宫人,简其有才艺者为女尚书。 《晋书 按照《邺中记》里面写的,石虎的后宫女官制度,有女侍中、女尚书、宫人等。 《晋书 我觉得,石虎弄出一个“女侍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前后赵的汉化政策。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由于自己的文化不足,需要学习汉族先进的儒家文化。想必,石虎的“女尚书”的女官制度也是从东西晋照搬过来的。可能因为东西晋没有“女侍中”,石虎就照着“女尚书”弄出一个“女侍中”。 二是:为什么要单独弄出一个侍奉皇后的“女侍中”。因为石虎的皇后郑樱桃十分的得宠,石虎因为她,杀死了两任妻子。 《晋书 从《邺中记》里可以看出,女尚书是一般的女官,而女侍中才是高级女官。 而这个“女侍中”也被北魏孝文帝所用。 《魏书 (大)内司(一品):总领宫中事务 作司(二品):典宫中事务 大监(二品):宫中各部门的负责人,比如说有:典禀大监、文绣大监、细谒大监 女侍中(二品):主要是侍奉皇后、太后 女尚书(三品):管理宫中文书事务 在北魏,女侍中二品,多由公主、命妇担任,侍奉皇后、太后。 《魏书 《魏书 《魏书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墓志》(元禧女):公主讳仲英,河南洛阳人也。显祖献文皇帝之孙,太尉咸阳王之女。禀祥星月,毓采幽闲,风德高华,光仪丽绝。年十有五,作嫔闾氏。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永熙在运,诏除女侍中】倍风闱壼,实谐内教。 《高密长公主元季聪墓志》(元怿女):公主姓元,讳季聪,小字舍利,河南洛阳人也。高祖孝文皇帝之孙,太傅、清河文献王之女。……【永安二季,除女侍中】。公主恭以奉上,仁而逮下。温良柔厚,谦虚谨密……宛然作合,来仪君子。聿修内馈,服勤沼沚。 西魏北周时期,可能是没有,可能是资料少,我没发现有“女侍中”。 西魏时期,在宫中侍奉皇后的女官叫“内傅”。资料是李冲女儿冯翊王元季海的王妃李稚华的墓志,她侍奉的是宇文泰的长女元钦皇后宇文氏。 东魏时期,有高岳的母亲山氏。 《北史 北齐时期,有大名鼎鼎的高纬的奶妈陆令萱。 《北齐书 还有赵彦深的母亲宜阳国太妃傅华 《傅华墓志》:太妃以魏武定末除清河郡君,天统中进号平原郡长君,武平初册拜宜阳国太妃。武平七年正月庚辰朔十四日癸巳遘疾薨于邺城宣化里第。……宜加礼命,用申朝典。【可赠女侍中】,宜阳国太妃如故,謚曰贞穆。 PS:古代根本就没有女丞相一说,就算是上官婉儿,《旧唐书》里面她也是在后妃传里作为唐中宗李显的昭容,是皇帝妃子,只能说上官婉儿有大臣之实而无大臣之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