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古天文岁星纪年读懂四书五经古籍资料

 空明苑 2016-07-27

中国古代称木星为岁星,天文学家以地球为观测点,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为背景来观测岁星在天空的运行轨迹。先人发现岁星每年要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正好约十二年绕天一周,(也就是说,木星约12年绕太阳一周,在地球上看起来,这12年中每年的同一个时刻,木星在夜空中的位置是不同的,12年后再重复原来的位置。),然后人们把岁星每年经过的星空区域起了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次。这样的话,绕太阳一周共有十二个这样的星空区域,即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

在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的古籍资料,四书五经等大篇幅的沿用了这种古老的纪年方法,要想读懂其中的古文历法常识必须要了解古天文岁星纪年法,下面以简介概要的方法讲解。

一、十二次与二十八宿对应关系

了解古天文岁星纪年读懂四书五经古籍资料

假如某年岁星运行到星纪范围,这一年就记为“岁在星纪”,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范围,就记为“岁在玄枵”,其余由此类推,十二年周而复始。《左传·襄公三十年》说:“于子之卒也,将葬,公孙挥与裨灶晨会事焉。过伯有氏,其门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犹在乎?’于是岁在降娄,”《国语·晋语四》“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就是用岁星纪年的例子。

二、十二次与岁星(十二辰)的关系

了解古天文岁星纪年读懂四书五经古籍资料

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根据《汉书·天文志》所载战国时代的天象记录,某年岁星在星纪,太岁便在析木(寅),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寅”;第二年岁星运行到玄枵,太岁便运行到大火(卯),这一年就是“太岁在卯”,其余由此类推,如图所示。

三、岁星与太岁的关系

了解古天文岁星纪年读懂四书五经古籍资料

此外古人还取了摄提格、单阏等十二个太岁年名作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十二个年份的名称。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一般认为这里的摄提就是作为太岁年名的摄提格,是说屈原出生于“太岁在寅”之年;孟陬指夏历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这样说来,屈原的生辰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

四、太岁干支的关系

了解古天文岁星纪年读懂四书五经古籍资料

大概在西汉年间,历家又取了阏逢、旃蒙等十个名称,叫做岁阳,依次和上述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配法和前述六十甲子相同),组合成为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第一年,旃蒙单阏为第二年,其余由此类推,六十年周而复始。《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自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始,就用这些年名纪年。《尔雅·释天》载有十个岁阳和十干对应。所以如果用干支来更代,阏逢摄提可以称为甲寅年,旃蒙单阏可以称为乙卯年,等等。例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陈纪》十下注曰:“起阏逢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是说从甲辰到戊申共五年。清初作家朱彝尊在《谒孔林赋》里写道:“粤以屠维作噩之年,我来自东,至于仙源”,其实是说在己酉年。他的《曝书亭集》里的古今诗系年,也用这些年名。我们阅读古书,应该知道这种情况。

事实上岁星并不是12年绕天一周,而是11.8622年,每年移动的范围比一个星次稍微多一点,渐积至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情况叫“超辰”或“超次”。汉太初以后,岁星纪年法与后世的干支纪年法相连接,从太初上溯至秦统一中国时,岁星纪年比干支纪年落后一辰,上溯至战国时期则落后二辰。西汉末刘歆提出岁星每144年超一次的算法,但实际上未在纪年法中应用。直到东汉改用《四分历》时,废止了岁星纪年法,沿用干支纪年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