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同源】茯苓——松下神药

 正炁存内 2016-07-27

  茯苓是一种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炮制成白色小方块,入药食以补益人体。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茯苓有很好的药效,如《神农本草经》云:“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宋代儿科名医曾经因为痹证,痛不欲生,但是后来他自己处方治疗控制住病情,又挖得茯苓调养,使身体健壮,如《宋史·方技·钱乙传》载:“乙,本有羸疾……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 其大如斗,因以法噉之,阅月而尽。繇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而且古人认为以松树根下采挖的茯苓,药效尤其好,宋代文天祥《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诗云:“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云:“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而中药里的“茯神”就是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宁心安神效果尤佳。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鹧鸪天》亦歌云:“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破醒魂。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可见古人对于茯苓养生保健之功的推崇。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所以像“四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补益名方都有茯苓在内。鉴于茯苓具有良好的补益人体作用,历代养生家都把服食茯苓作为一种时尚,如著名医家陶弘景辞官归隐后,梁武帝赐他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供他服食。唐代诗人贾岛《赠牛山人》也有“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指出常年服食茯苓以摄生保健,而且在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提及“饵茯苓方”,用“茯苓十斤,去皮,酒渍密封下,十五日出之,取服如博棋,日三,亦可屑服方寸匕。凡饵茯苓,皆汤煮四五沸,或以水渍六七日。除此之外,孙真人还提出茯苓与松脂、生天门冬、牛酥、白蜜等一起制作的“茯苓苏方”及茯苓与松脂、松子仁、柏子仁、白蜜等一起制作的“茯苓膏方”,可见茯苓确实是养生糕点的必备之品。后来宋代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载了制茯苓饼的方法:“以九蒸胡麻(即芝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用芝麻补肾,用茯苓健脾,先后天并补,很是合理。

  如今北京城里还有茯苓饼这样的传统特产,其皮白可凌雪,薄如棉纸,中夹蜜饯、松果仁,甘香可口,富于营养,感兴趣的人也可自己动手制作茯苓糕点,如大名鼎鼎的八仙糕用人参、莲子、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20g,粳米粉700g,糯米粉300g,蜂蜜、白糖适量。将配方中前六味原料研成细粉,与糯米粉、粳米粉和匀。蜂蜜、白糖用水熬化,倒入米粉中,搅拌均匀,置笼上蒸熟,切成糕条,火上烘干,取下。待凉,瓷器收贮。每日清晨食数条,可以健脾益肾,不老延年。

  另外,爱美人士也可以酌情服食茯苓,《本草纲目》以酒渍茯苓“日食一块,至百日,肌体润泽,延年耐饥,面若童颜。” 《普济方》还载有“神仙饵茯苓延年不老方”用白茯苓白菊花 松脂三味制成,可以健牌利湿,清热明目,服此药“百日颜色异,肌肤光泽,延年不老。”可见茯苓也有很好的美肤养生效果,日常可以将茯苓磨成细粉,取15g,与梗米煮粥,即茯苓粥,每天服用,一定能在炎热暑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