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哉张机(七)

 保禄的天空 2016-07-27

仲景历法医学是战胜突发性疫情的法宝

《伤寒杂病论》医学宝典,紧扣日、月、星天体运行时空节点,并从天人相应整体观念,洞察天、地、人三者之间交感规律,在全面分析和掌控天地自然对人体直接或间接产生正、反影响的前提下,常变结合,动态立意,以天道论人道,以天体论人体,以天德论人德,融天体时空与祖国医学理法方药为一体,开辨证论治交天体时空之先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仲景历法医学理论体系,同时,也完善了祖国医学“三因制宜”的科学内涵。

纵观《伤寒杂病论》全卷,仲景历法医学思想贯穿始终,从立论到开篇、从命篇到名病、从识病到愈病、从采药到钤方、从方名到服法、从治疗到养生、从案例举隅到辨识节气等无不彰显了《伤寒杂病论》历法医学体系(或称“仲景历法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天体运动、环境污染、病菌变异等因素,人类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诸如外感疾病方面:SARS、手足口、禽流感、羊流感、甲流、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等多种突发性疫情,在全球不同区域高潮迭起。内科疾病方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各种癌症等日益繁多,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中西医针对上述相关疾病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和诊疗手段的背景下,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历法医学研究,以期深入挖掘仲景历法医学深刻内涵,探求仲景历法医学理论基础,诠释仲景历法医学体系的应用规律,进而能够以仲景历法医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代相关内科杂病和突发性疫情开拓新的视野和途径,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


一、仲景历法医学根脉简析

1、历法立论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其能探其理致哉!”《伤寒杂病论·序》共有602个文字,其中仲景用556个文字,表述了撰著《伤寒杂病论》的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参考书目、基本内容等,唯此46字,是从天文历法及天人相应的技术层面,作为撰《伤寒杂病论》的立论依据。

2、历法开篇

“夫二仪之内,惟人最灵,禀天地精英之气,故与天地相参……头圆法天,足方象地,两目应日月,九窍应九州,四肢应四时……”[1]本段文字是《伤寒杂病论卷一·证治总例》开篇语,从天体运行与历法时序及人体的对应关系拉开了撰著《伤寒杂病论》全卷的序幕。

3、历法命篇

厥阴风木之气,少阴君火之气,少阳相火之气,太阴湿土之气,阳明燥金之气,太阳寒水之气,是古代天文历法学中,用以对一年6个节气时段的具体描述,简称“六气”,张仲景借此“六气”名称分别命名伤寒六经病脉证并治,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

4、历法示例

《伤寒例》是仲景以历法形式诠释伤寒病的示例专篇,用以告诫世人,研究并运用天文历法是对辨识伤寒外感病证,唯一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手段。

5、历法名病

仲景常对一年四季不同时段所发病证,用历法手段给以命名。如:

(1)伤寒--“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为伤寒耳。”

(2)时行之气--“凡时行者,春时应暖的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3)温病--“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6、历法识病

仲景指出:“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意即对一年之中在正常气象状态下的疾病和异常气象状态下的流行性疾病均应按照天体运行的时空现象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而求得对所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及时的防控治疗。

7、历法愈病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00-15:00)

“阳病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00-21:00)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3:00-9:00)

“太阴病欲解时,从辛至丑上”(21:00-3:00)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

这是仲景用历法手段推演六经病证各自的痊愈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8
、历法采药

仲景指出:“王不留行,8月8日采,蒴藋细叶,7月7日采,桑东南根白皮3月3日采”。“猪油,腊月取。”

9、历法钤方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槟榔四枚,陈皮五分,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

10、历法命方

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理中汤,即是仲景按不同的历法时段命名的五个最常用的处方。

11、历法养生

“正月勿食生葱,令人面生游风。二月勿食蓼,伤人肾。三月勿食小蒜,伤人志性。四月、八月勿食胡荽,伤人神。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气力。五月五日勿食一切生菜,发百病。六月七月勿食茱萸,伤神气。八月九月勿食姜,伤人神。十月勿食椒,损人心,伤心脉。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沉睡。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邪风即没按正常时令刮来的不正之风。

12、历法辨气

“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太过”、“至而不去”此十六字是仲景对在正常节令辨识异常气象的经验总结,对于防犯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伤寒杂病论》全卷,从历法立论、历法开篇、历法名篇、历法识病、历法辨证、历法诊病、历法治病、历法组方、历法用药,到历法测知发病趋向,判断病证预后、转归及病后将息调养、饮食禁忌等始终贯穿着历法医学思想。


二、当代全球疫情迭起,非仲景历法医学而弗为

1、道经千载 沉淀厚重

仲景历法医学理论体系构建1860余年来,晋、隋、唐、宋、元、明、清直至当今虽几经朝代更迭,但每一时代均建纲立制,把仲景医学确立为医家的必修课程。对于仲景学说的传承和弘扬光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业内,由于《伤寒杂病论》揽四代之精华,集前人之大成,科学立论,注重实践,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开辨证论治之先河,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学宝典,奉为圭臬,视仲景学说为医门正宗,中医之魂。据统计,自晋朝王叔和以降,因尊其法、用其方而成为医学大家的不下2000家。科研专著接近3500余部,其中宋代之前139部,金元80部,明代253部,清代861部,民国227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约1000部,日本国800余部。各级各类专业论文接近20000篇。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培养的仲景专业专科以上学员(含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近5000人。临床上254首经方治疗疾病的范围正在大幅度扩展,如小柴胡汤可用以治疗各种病症达315种。仲景专业学术团体国家、省、市、县一应俱全,各种学术活动不下100次。

以上统计数据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仲景学说在中国医学史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二是仲景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三是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仲景学说仍然产生如此伟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亦属罕见。正所谓“法垂后世千年颂,方传异国万里謌。”

这对于当代运用仲景历法医学,战胜全球各种突发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科学立论 医门正宗

仲景时代,在宿命论和鬼神思想尚十分盛行的大背景下,早于张仲景出生71年的本家前辈--大科学家张衡,潜心于天体运行规律研究,相继创制了观测天体运动的浑天仪和反映地壳运动规律并能测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这在当时对于揭示天、地运动的自然奥秘,开启了新的篇章,在我国天文学历史上也增添了光辉一页,对于引导人们正确运用天文、地理学知识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农业、医药等活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样,对于一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唯物主义医学家张仲景来说,本家前辈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从《伤寒杂病论》以“两仪”开篇就可以明确的感悟到,张仲景不仅接受了张衡“两仪”的科研成果,并全面秉承了张衡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人体置身于天体之中,并将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和异常病理变化与天体运动规律密切结合一起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分析。创造性地将天体运动规律作为阐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立论依据。使祖国传统阴阳五行理论与临床实践首次进行了有机结合,这一以自然现象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方式方法,不仅早于现代医学最近倡导的“生态医学”、“时空医学”、“环境医学”等1800余年,同时,也保障并维持了中国传统医学主流方向和科学属性。

对于探知人体内伤杂病和外感时疫病症拓宽了新的视野,开辟新的渠道。

3、天人相感 整体效应

中西医识病的根本区别点在于西医是以病识病。中医是以天、以地、以人识病,首先关注天文、地貌、民俗风情、生活习性等,其次是病人本身的病理表现,即“三因制宜”,这正是仲景历法医学的基点所在,“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是仲景“三因制宜”整体效应的具体体现。千百年来,中国医家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平息了一次次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如2003年的SARS中医确诊为“风寒湿疫”;2007年的“手足口”,中医确诊为“风热疫疹”;2009年的“甲流”,中医确诊为“伤寒”;2014年的“埃博拉”,中医确诊为“湿温”;2015年的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中医确诊为“风温”等。不仅能够在短期内对所发疫情给予明确诊断,同时,也能迅即确立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

4、辨证论治 “三因”判定

西医治病,千篇一律,因病施药;中医治病,千差万别,因人、因地、因时、因证施药。中医认为:同样一病,因发病时间、地域、体质、证型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方法。钤方用药或寒、或热、或补、或泻,绝无定数。这即是仲景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5、补偏救弊 独显神功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主要取决于每味药物各自不同的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及升、降、沉、浮趋向等特殊性能。中医正是巧妙利用这些药物的特殊性能,以纠正或协调机体的偏胜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之下,这就是中医药学“以偏纠偏”人药偏性互补的最基本原理,也是张仲景“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的一贯主张。


三、案例举隅:

“SASR”运气说

2003年,岁次“癸未”,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全年阳热之气不足,阴寒(湿)之气偏胜,加之2002年“暖冬”,2003年“倒春寒”的异常气候特点,人体处于内在阳热之气郁拘,外受寒湿阴邪包绕(“寒包火”)的异常生理状态之下,又有传染性极强的疫疠毒邪(“SARS”病毒)的侵袭,主运主气恰逢厥阴风木当令,这样,风、寒、湿、毒杂揉,共同侵袭阳热伏邪充斥的人体,这就决定了“SARS”患者,起病急骤、病势凶猛、传变迅速的发病学特点。

“手足口病”运气说

2008年岁次戊子,岁火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在主运太征火和主气少阴君火当令之时,风、热、疫毒(EV71肠道病毒)共同侵犯稚阴稚阳的婴幼儿机体,决定了2008年的手足口病起病急骤、病势凶猛、传变迅速的特定。手足口病毒若离开了风、热二气作为载体,其单独不足以上人发病,因此,秋凉之后,手足口病的漫延趋势,自然会如强弩之末,无源之水。

“甲型H1N1流感”运气说

2009年岁次己丑,土运不及,风乃大行,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本年度中运之阴土、岁支之丑土、司天之太阴湿土相符合,故为“太乙天符”年。在忽冷忽热、变化莫测的异常气象环境下,风、寒、疫气(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侵犯阳热炽盛的机体,决定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起病较急、病势较猛、传变迅速的特点。甲型H1N1流感病毒,若离开了风、寒二气作为载体,其单独不足以致人发病,因此,根据仲景伤寒的病理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至2010年惊蛰二月节后,随着天气渐暖,甲型流感的漫延趋势,自然会如强弩之末,无源之水。

“非洲艾博拉”运气说

2014年,岁次甲午,土运太过,雨湿流行,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艾博拉疫情严重的几个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每年有两种气候现象,六、七月份应是干燥季节,但此时属太阴湿土主令,与太过的土运出现了运气同化的异常气象,雨水不断。上述几个国家几乎全年处在湿热熏蒸的环境之下,此时人们又遭遇了艾博拉病毒侵袭。因此,疫情较重,死亡人数较多。这与湿性粘黏的特征有直接关系。

“中东呼吸综合征”运气说

2015年的金运为“阴金”,即为“金运不及”,《素问·气交变大论》说:“金运不及,炎火乃行”,因此,全年气候易在地球的某个地区或某个阶段出现炎热气象,加之4-5月属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当令,韩国本土出现了运气同化的反常气象,即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6-13℃。在这一反常气象的大环境下,加之感染力极强的MERS病毒趁机打劫,自然会给当地民众的身体带来一定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