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打进攻组合及实战预备姿势的技术特征阐释

 风世界 2016-07-28
散打组合技术是在正确掌握单个技术动作之后,为了有效、连续地攻击对方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动作有机地进行连贯搭配,组成一个符合实战目的的技术群。合理的组合技术可产生强大的力量,并能加快攻防的速度以及有效地维护身体的平衡。组合技术可分为进攻技术组合、防守技术组合、攻中有防组合和防守反击组合四类。组合技术一般以二至三击为常见,且第一击多为第二击服务,既有试探和测距的作用,又可为第二击蓄劲。
  技术组合不是盲目的,要充分考虑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连贯性,还要注重技术组合的直弧结合、上下相随、攻防有序、虚实变化等,更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进攻技术组合是散打中最常用的组合之一,不仅是散打比赛中克敌致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战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进攻技术组合
  
  (一)进攻性拳法组合
  1.左冲拳+右贯拳(图1-3)。
  2.前进步+左冲拳+右冲拳(图4-7)。
  3.左贯拳+上步+左抄拳(图8-11)。
  (二)进攻性腿法组合
  1.左蹬腿+右鞭腿(图12-14)。
  2.左踹腿+右边腿(图15-17)。
  3.插步左踹腿+右踹腿(图18-21)。
  (三)进攻性拳腿组合
  1.左右冲拳+右鞭腿(图22-25)。
  2.左贯拳+右冲拳+右踹腿(图26-29)。
  3.右贯拳+右踹腿+插步右踹腿(图30-34)。
  
  
  
  
  二、散打实战预备姿势的技术特征阐释
  
  (一)散打实战预备姿势的技术要求
  散打的实战姿势,通常也称实战预备姿势。武术运动中,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预备姿势,如形意拳有三体式、长拳有高虚步、南拳有半马步、八卦掌有摆扣步等,其特点都是局限于本拳种的需要或某个典型动作。练习者可以通过长时间磨练和反复实践而把它运用得得心应手。然而,分析某个姿势是否合理,则需要从实战的需要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散打作为实战性很强的项目,其实战预备姿势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1.便于运用进攻方法
  实战时,运动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靠运动员应急的敏感性来获得的。特别是防守反击时,对方时而用拳,时而用腿;时而打上,时而击下,而且距离不断变化,这对实战姿势时两手所放的位置和两脚所站的距离至关重要。因此,实战姿势应便于灵活地变换和运用各种进攻方法,并使之发动迅速。
  2.便于防守
  散打的防守方法有时闪躲防守,如后闪、侧闪、下躲闪等;有时是用四肢防守,如左右拍击、格挡、阻截等。选用的散打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应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投影面要小,即暴露给对手所击打的身体部位要少;二是防守面要大。因此,实战姿势要求身体侧向站立,两臂一上一下,紧护头部和躯干,使胸、腹、裆等得分或要害部位都处于有效的保护之内。另外,还要求竖项梗脖,下颌微收,闭嘴合齿,以缩小咽喉的暴露面。
  3.便于步法移动
  散打实战时,运动员需要根据攻防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不同的时机、距离、条件下不断而迅速地转换步法和姿势。实战姿势应便于步法的移动,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不论做前后左右的移动,都是等长的距离,无须明显地倒换重心。另外,两腿微屈,使身体总是处于一种欲动的“弹性”状态,以增加步法移动的灵活性。
  (二)散打实战预备姿势的技术特征
  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散打实战预备姿势的标准姿势为图35、36,一般分为左手在前的“正架”和右手在前的“反架”两种,其动作要领为两脚前后开立,距离稍大于肩。前脚掌稍内扣,后脚跟微离地。两膝微屈,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身体侧向前方,含胸收腹,四指内屈,并拢捏拳,大拇指横压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节上,前臂的肘关节夹角在90—110度之间,拳与鼻同高,肘下垂;后臂的拳在颌下,屈臂贴靠于胸肋,下颌微收。目平视,合齿闭唇。动作要点为下颌微收,两肩松沉,胸背保持自然,目视对方面部和两肩部位,用余光环视对手全身。易犯错误及其纠正方法是身体重心过低、前倾或后倾,身体上部保护不够。纠正时,强调步法移动灵活,防守严密,姿势不可太低,重心控制在两脚之间;两手紧护躯体,尽量缩小暴露给对手打击的有效部位。
  根据重心的高低,实战姿势又可分为高姿、中姿、低姿三种,高姿进身快,前拳、前腿出击快,便于主动进攻;低姿重心低,便于防守,尤其是防御善于出腿进攻的选手;中姿攻守俱备,便于防守反击。
  (责编:田文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