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锦溪

 苏迷 2016-07-28
外公做得最好的一只绣花篮,上面有十八朵竹花,那是他特地为自己心爱的姑娘做的。
梦回锦溪
朱闻麟
  第一次听到“锦溪”这个名字,正确地说是“陈墓”,还是在我做学生的时代,是从外公嘴里听来的,只知道是个很大很古老的地方。
  外公是个手艺人,他一生都在与竹子打交道,是竹器高手。
  以前的乡村交通还不发达,外公这样长时间外出做竹器生意只能靠船,为此,生产队特地为外公他们四个手艺人提供一条两吨左右的木船。
  拿到木船的当天,四人立马上集市去买来木板毛竹和油毛毡,用他们的巧手,用木板把船舱改建成一个平台,下面成了储物室,上面还搭起一个棚。棚里白天是作坊,晚上是睡觉的地方。
  外出做生意,选择地方很重要,特别是对摇船出去的更为重要,太远了既费时又费力,太近了同行多了竞争激烈,于是外公他们最多去的地方就是锦溪。
  从昆北出发来到昆南,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锦溪再合适不过了,更重要的是锦溪的老街很长,人气很旺,当地人做竹器的很少,生意自然好做。
  摇船到锦溪是段较为漫长的过程,那时的外公正当年,他们两人一班,一个摇船一个扭绷,过一袋烟时间调换一下,说说笑笑间船就到了锦溪。
  能说会道的阿传到街上的集市里设个摊,负责卖些从船上带来的蒸架、饭罩、蒸糕笼、垫子等竹器;另外两人走街串巷,为那些有竹器破损的人家上门去维修。外公的手艺最好,就留在船上做蒸架、饭罩。
  谁也不会想到,外公那双粗手做起细活来一样的出色,最为特别是他能编出精致无比的绣花篮。
  就像包一样,当时的农村妇女都会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绣花篮。生活用品是不放的,里面只放些针针线线的。
  包要讲究品牌,篮子也是一种考究,能有一只好看又实用的绣花篮也就有了一份好感觉。
  外公的绣花篮真的有花,那花不是从田野里采来的,而是用他的粗手编出来的,这样的绣花篮自然得到姑娘的喜欢。
  竹子是一样的竹子,竹刀是一样的竹刀,可经过他的手后,出来的篾就是比别人的细,比别人的薄,韧性却比别人的强。
  一只绣花篮用不了多少的篾,在这些篾片的翻飞中,一朵朵竹花出现了,精致小巧,玲珑动人。
  外公做得最好的一只绣花篮,上面有十八朵竹花,那是他特地为自己心爱的姑娘做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得到这只花篮的姑娘,最后并没能成为他的妻。从那后,外公再也没有编过拥有十八朵竹花的绣花篮。
  有次,阿传好奇地问外公,为什么不给自己老婆编一只有十八朵竹花的绣花篮。听到阿传的问话后,外公沉默了好一会,这才苦笑着说,这事太烦了,我已忘了该怎么编。
  知道捅到了外公的伤心处,后来阿传再也没有跟外公提绣花篮的事。
  从此后,外公不仅经常编有花有喜字更有主人名字的篾席,又会做结实好用的蒸笼,就是再也没有编过绣花篮。
  在锦溪镇上的日子过得是不紧不慢,直到船上所带的毛竹用光,外公他们四人这才把船摇回家,第一时间到队里去报帐,而后才是一家人团聚。
  我们几个孩子天天盼着这个时刻,因为外公总会带些可口的小吃,让我们一饱口福,也会给我们讲锦溪老街上风物趣事,说那儿的老街有多好,那儿有无数的土窑,生产的金砖比村上原地主老袁家客厅里的还要光洁黑亮,而后又告诉我们,他做的竹器是如何好卖……
  锦溪仿佛注定是外公的人生福地,在我小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无比的羡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