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堂论道】透邪法在温病中的临床应用(上)

 正炁存内 2016-07-28

  温病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是外感病中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急性热病,它既不同于感受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病,也区别于内伤发热性疾病,一般而言,温病不是指一种具体的病证,而是包括了许多热性病在内的一类疾病。所谓热象偏重,并不是以体温高低为主要指标,而是反映在多方面,除了发热之外,还可出现舌红、口渴、尿黄赤、脉数等症状。现代医学当中的大多数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只要符合上述温病定义,就属于温病范围,如前些年流行的SARS、禽流感等,以及最近报道的寨卡病毒引起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都可以归为温病范围内。

   温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少都能罹患,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这类疾病起病突然,传变迅速,病情较重,其中有的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或致残率,而且多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而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构成很大威胁,近几十年来,由于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许多温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有的急性传染病如天花、流行性脊髓灰质炎等已经或接近于消灭,但是仍有许多温热性质的传染病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还有一些新的温热性质传染病发生,或过去曾绝迹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所以对这类疾病的有效防治仍然是医学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温病学中有无数医学家创建的防治温病的理论体系,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直到现在仍在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并成为现代医学科研。

  由于温病是由温邪引起,温邪由外侵犯人体,治疗以驱邪外出为主,所以透邪法立足于祛邪的基础上,贯穿于温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治疗,是温病治疗当中重要的一个方法。

  广义透邪法是指驱邪外出的方法,具有祛邪的含义;狭义透邪法即通过轻清透达、散发之品,使邪气由表而解或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解的一种治法,本文所阐述的透邪法是指后者,其作用在于通畅气机、疏通表里、透邪外出,使邪气有外达之机,多寓于其他治法之中。

  温邪根据性质可分为温热和湿热两类,虽然它们的发病及传变特点各异,但一般都具有火热的性质,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在治疗温病时需要顺应邪势,因势利导,透邪外出。另外邪热久羁,郁遏气机,使气机不畅,故应通畅气机,透邪外出。

  根据发病类型可将温病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新感温病发于表,传变趋向由表入里,故对其治疗初起以解表透邪,使新感之邪透达于外,防止病邪传里,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伏邪温病发于里,热郁化火,以里热证候为基本特点,治疗时除苦寒直折以外,还应当佐以清透,使里郁之邪向外透解,以免进一步内陷为患。

  在病邪的传变过程中,卫分阶段应宣表透邪,用辛凉芳香、轻清宣透之品疏泄腠理,轻宣肺卫,透邪外出;气分阶段应清热透邪,用辛寒透热之品清透气分邪热,使气分之邪热向外透达,从表而解;营分阶段应清营透邪,用轻清凉透之品,配以清营凉血之药,使郁闭营血之邪热透出气分而解。总体而言,透邪是选用轻清芳香的药物,使邪气在传变的过程中具有向浅表透达的趋势,即由里达外、由深出浅,从而达到驱邪外出的目的。



刘铁钢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职称:   讲师、主治医师

专家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孔光一名医传承工作室成员。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擅长治疗中医临床热证,范围主要为妇科、儿科、骨伤科以及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病种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小儿食积、厌食、便秘;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胃炎、肠炎、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失眠、眩晕、头痛;痛风、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股骨头坏死、软组织损伤等。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挂号费: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