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2016-07-28

第一帖:阳明神志

按照惯例,先来看看题目——“阳明脉解”。阳明脉有手足之分,即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统称“阳明脉”。本篇说的是足阳明胃经。关于足阳明胃经,在前面的《太阴阳明论》里论述了大半天,主要是关于脾胃功能的论述,可以说是消化系统疾病,比如说飱泄、肠澼,当然如果仅把太阴阳明论当作是消化系统的论述,那是很片面的,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本篇就提出了足阳明与精神病的关系。

精神病?!不会听错吧?足阳明是胃的经脉吧?胃怎么和精神病扯上关系了?相信很多没有医学基础,准确说是没有中医基础的人来说,会和我一样,会对这个问题迷惑不解。本篇经文虽未出现“精神病”这样的字眼,但它确实是在说精神病、神经病。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足阳明之脉病,为何会导致精神失常?既然是精神失常,为何未谈大脑?反过来说,精神失常就一定是大脑的问题吗?胃也有神经活动吗?肝心脾肺肾,五藏都藏神,为何不说胃藏神呢?再说足阳明是十二经脉所谓足三阴三阳、手三阴三阳其中的一条,那么足阳明与精神有关?那其它的呢?说到底都离不开“精神”而字,那“精神”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弄清“精神”二字,这些问题些许会明白点。

好吧,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经文。

————————————

【经文】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士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帝曰:善。其恶火何也?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帝曰:其恶人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支实,实则能登高而歌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也。

————————————

经文说“足阳明之脉病”出现的神志异常,大概有三个类型,或者是三个阶段。(另外有个有趣的话题可以聊聊,说某人“很精神”是夸奖,说某人“很神经”是骂人,发音一样,前后一颠倒,夸奖就变成了恶骂,从语法上看,都是名词作形容词。可见精神和神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存在交集。)

第一个是“恶人与火,闻木而惊”。怕见人怕见火,听到木头响声就会“惕然而惊”。古代都是大木门,小时候我家也是,现在换成大铁门了。大木门一开一关,发出木头磨木头的刺耳声,足阳明之脉病者一听到这声音,就吓得躲得远远的。要是住在寺庙附近,那就受不了吧?那老和尚一天到晚把木鱼敲得当当响,让人火愤,恨不得把整座寺庙一脚踢翻!那为什么会“闻木而惊”呢?经文回答说:“阳明者胃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这是从五行的角度去解释,就是木克土。外界的木,准确说是具有木的特性的事物,会通过声音的方式抵达身体内部,来克身体的土,就是人的脾胃、阳明。从这点,让我们对五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个是“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这就病重了,精神失常,有两个方向,不是萎靡不振,就是超常发挥。经文说“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也”,这不就是超常发挥吗?平常人、正常人、健康人,你见哪个会脱光了衣服在大街上裸奔?经文说“弃衣而走”,走,在古代是跑是奔,把衣服扔掉狂奔,放到现在社会,要么是真的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要么就是被逼无路,爬上楼顶、井架、桥梁,总之是“登高而歌”。感觉浑身的力气没地方使,你不让我“登高而歌”的话,就很难受!经文说这是因为“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支实,实则能登高而歌也”(内经原文无“而歌”二字,郭霭春主张据《甲乙经》补)。不发工资我就死给你看,不惩罚凶手我就死给你看,人被活活逼疯了!平时乖巧的好学生,突然间变成残忍的凶手,这件事大半个中国都在骂,骂什么呢?交规上说,行车遇见路人,要减速慢行,宪法上说,无权剥夺他人生命,法规法律都不遵守,还指望他遵守什么道德礼仪?也有学者从人堆里挤出来,舔地上的唾沫星子,这也不就是“非其素所能也”吗?超常发挥使然也!吃点健胃消食片吧。

第三个是“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这是足阳明之脉病的高级阶段,人几乎是丧失了理智,别谈什么仁义礼智信,张口闭嘴就是脏言秽语,管你是三嫂二舅,一律当骂,六亲不人。你看,这个病人,一开始还乖乖地躺在床上养病,听着对面山上的木鱼敲得心烦,揭开被子起身就冲出门去,裸身直奔寺庙,翻几个山梁也不觉得累,一脚踢开寺庙大门,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你可知道,你昨天还在这上香来着?

第二贴:再看精神

刚才说了足阳明之脉病,会导致精神失常,或者说是神志失常。脾胃是表里关系,那么神志失常和脾胃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脾胃是主神志的重要藏府,就是说脾胃影响藏神之五藏而主神志,而且脾胃主神志的关键之处在于气机枢转(参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脾胃与神志的关系”P1000)。

这是与脾胃的功能分不开的。脾胃是“五藏六府之大源”,是“后天之本”。脾与胃一升一降、一里一表,升降相应,雌雄相合,以此为资本当上了“仓廪之官”,既布散水谷精微,五味出焉,又“转枢”藏府气机,可以说一身之精气都离不开脾胃啊!回头再看《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经文“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注意看最后一句“神乃自生”。这四个字再朴实不过了,不吃饭,或者吃了不消化,就谈不上“神乃自生”,人自然就会没精打采。实际上,内经对脾胃之于神志的关系,就是从最朴素、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岐伯怕世人不理解,多次强调,比如在《素问·五藏别论第十一》中把这个道理反过来说了一遍:“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总之,脾胃是五藏六府的动力源泉、物质基础,五藏之神皆受脾胃之影响。

刚才说“无精打采”,“采”是“兴高采烈”的采,是精气神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是精神面貌,或者说脸色也行。为什么没精神呢?看上去比较蔫?这个成语把原因说得很清楚了——“无精”,没有“精”,没办法“打采”。“精”是什么?这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现在让我去解释,我还嫩了点。把它理解成“精微物质”就行了。回头说经文,脾胃虚的话,人会“无精打采”;本篇经文“足阳明之脉病”,在这指的是实证,人会怎么样呢?如果在神志方面表现出来,就会表现出向上的、亢进的、激动的阳性特征。经文说“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好几天不吃饭,按理说应该无精打采、乖乖地躺在床上,他却“逾垣上屋”,这都是平时办不到的,这就是因为“[阳明]其血盛,邪客之则热”。《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说“阳明常多气多血”,在这儿就是一个印证、一个具体表现。(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手足阳明之脉盛实,好为登徒,以其热闷,所以弃衣也。张景岳《类经》注: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阳邪实之,阳之极也;阳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故神明乱而病如是。)

再回头看看之前提出的问题。足阳明之脉病,为何会导致精神失常?上面已经分析了个皮毛,呵呵,当然是个皮毛,至少心里有这码事了,只是混了脸熟,所以说是个皮毛。据说张仲景《伤寒论》关于神志异常与脾胃有关的条文很多,比如说失眠、嗜睡、神志不清、郑声谵言、惊悸、烦躁、癫狂等等多于脾胃有关。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说,“在现今的临床研究中,神志异常与脾胃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精神分裂和脑中风引起的精神障碍。”也就是说治疗脑中风,尤其是脑卒中,可以从脾胃的角度去思考。“[脑中风]其表现是嗜睡、神迷、恶心呕吐、痰涎曳喉等,提示中风的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痰困中焦、蒙闭心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见神志障碍、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头晕或眩晕,采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心脑血管疾病是很要人命的。我听妹妹说,我爷爷坐在客厅正吃饭者好好的就晕倒了,拉到医院再也没回来。人上了年纪,要是缠上高血脂、高血压、脑血栓这些病,是可怜的。更可怜的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的亲人。本人是搞药品策划的,在写这些病的文案时,往往是、几乎是昧着良心的,当你的工作已经触及道德的底线、良知的底线,是不是应该停下笔,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呢?所以,我给自己定了计划,赶年底把内经全部试解一遍,资费编印成书,分发给身边的人,算是做个媒介,算是做点善事吧。

既然是精神失常,为何未谈大脑?反过来说,精神失常就一定是大脑的问题吗?胃也有神经活动吗?肝心脾肺肾,五藏都藏神,为何不说胃藏神呢?再说足阳明是十二经脉所谓足三阴三阳、手三阴三阳其中的一条,那么足阳明与精神有关?那其它的呢?……上面的一些列的问题,隐隐约约,欲言却无。内经的生命力,直到今天还在指导着临床。说到底还是在说“精神”的问题,那这两个字怎么理解呢?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徐文兵《字里藏医》有一篇文章专门论述这两个字,其意深奥,却通俗易懂。

 2011年6曰17日雨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