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逛别人家的菜市场,只需一秒你就会爱上它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7-28

我一直觉得,论山川秀美,中国完全不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我们还要出国旅行,是为什么?是为了感受别的文化,看看别人的生活。

感受别的文化,要去博物馆、美术馆,要去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感受别人的生活呢?如果你在当地没有朋友,那逛菜市场是个好的选择。

在国外逛菜市场当然不是为了购物。因为菜市场直接连接着普通人家里的餐桌,你可以从这里,真切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和趣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跟国内很不一样的在于,国外的菜市场往往有大片的面积让给提供餐食的摊位,新鲜还不贵,菜市场里藏着的美食,往往不比一个城市著名的餐馆差。

因为醒悟得晚,,才注意去逛菜市场,而早几年的国外旅行经历,大多贡献给博物馆了。博物馆离文化近,离生活远些,而如下这些我去过的菜市场,希望能让你去国外的时候,有机会能感受一下人家的餐桌。

巴塞罗那 Boqueria市场

巴塞罗那是个有着别样魅力的城市,这种魅力往往在于,你以为你去过了,其实你并不是真的去过。就像人人都要去看一眼的高迪的圣家族教堂(Sagrada Família),但可能只有一半的人选择进入到里边。这个教堂外表确实足够特别,但更特别的在于,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个像天堂的教堂,没有多少神圣感,光怪的色彩和线条却让人觉得自由、心安。

Boqueria市场(有人译作水口市场)也一样,很多人都去了相当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的兰布拉大街(La Rambla),却不一定去过就在大街路旁的、这个据说是欧洲最大的菜市场。

刚进去的感觉就俩字——震惊。从来没想过一个市场能这么好看,这种好看不仅仅来自于物产的丰富,还在于摊贩们的审美水平、色彩,西班牙的色彩,阿尔莫多瓦电影里的色彩。

论面积,虽然号称欧洲最大的菜市场,Boqueria市场还是比中国的很多农贸市场都要小得多,刚进门主要是水果,之后就是蔬菜、海鲜和肉类(火腿)。水果和蔬菜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大体上在中国也都见过,只是人家摆放得既好看,又干净。

摊位码菜、码水果的水平,能看出商贩的审美和品位

干净自不必说了,发达国家的菜市场几乎都比中国的干净

重点在于海鲜,因为濒临地中海,巴塞罗那的海鲜摊实在是太过瘾了,我只能叫出其中一小部分海产的名字,而剩余从未见过的部分,就像是看来自外星的生物一样,恨不得能现在买完,带上飞机,回家煮着吃。

很多鱼我叫不上名字

不过,螃蟹最好别买死的,这个你们知道吗?

另一个重大的门类是火腿,西班牙火腿对于外行来说,也算博大精深了。如果不懂,作为游客只能看成色、看价格挑几片带回去送朋友,是那种腌制的、有包装、保存期比较长的。

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火腿只能蒙着挑,品种太多了

除了视觉上的冲击,Boqueria市场对我最大的启示还是在于吃。中国这方面还是要差很多的,但凡国外的菜市场,可能要有接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面积,提供现场的吃食。Boqueria市场往里走,有好几个摊位是专卖现榨果汁的,我记得价格是1欧或者1.5欧,新鲜那就没的说了,价格也不算贵。

本想吃这家,等了半天没座位

另外就是提供餐食的摊位了,类似中国的大排档,但干净、精致得多。这种摊位卖什么的都有,海鲜、火腿+啤酒,要不是住得远,我真想顿顿在这里吃了。

去的那次时间有限,走了几个摊口,都没有位置,只好去选了一份海鲜饭吃。9欧元一份(人民币60多元),装在一个比较浅的一次性饭盒里。买的时候直犯嘀咕,这顿盒饭真是不便宜啊,但吃过之后马上拜服,因为这是一个酷爱西班牙海鲜饭的我,从北京三里屯的西班牙餐厅,吃到伦敦,再吃到巴塞罗那,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

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班牙海鲜饭,就是这个

大阪黑门市场

中国人最常去的两个日本城市无疑是东京和大阪。因为每次去总想着又购物又休闲,所以关西的大阪+京都每次都胜出。因此,先把日本另外两大菜市场:大阪黑门市场和京都锦市场写一下。

黑门市场坐地铁的话到日本桥,也可以在逛难波心斋桥的时候走过去。从难波到黑门距离不远,期间要路过千日前的锅具一条街,如果想买日本刀具、雪平锅之类的,这个地方应该至少是关西最大的了,还可以刻字。

就像大阪比东京和京都都要脏乱一样,黑门市场也比锦市场要脏一些,但比国内的市场还是不知道要干净多少倍的。

每次去我都有疑问,虽然号称大阪厨房,但大阪人真的来这里买菜吗?反正我几次去,看到的都是游客居多,这个摊位吃点儿再去尝另一个。

当然,蔬菜、瓜果、海鲜、神户牛肉、豆腐这里该有的都有,跟锦市场比,黑门市场的腌制食物(酱菜)要少很多,一个菜市场该有的种类,相对更均衡一些。当然,奇怪的店也有,比如一个很大的专营咖啡豆的店。

从小吃来说,印象比较深的有烤海鲜的,比如烤扇贝和烤鳗鱼;另外就是关东煮,这里的关东煮跟中国的711和吉野家的味道不太一样,好像更淡一些;黑门市场里也有药妆店,据说价格比心斋桥便宜很多。

日本的菜市场也好,超市也好,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蔬果、肉类、海鲜全都标明产地,产地不同,同样的品种价格可能相差悬殊。这可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吧,我觉得国内迟早也要走到这一步上。

从视觉来说,黑门市场、锦市场比巴塞罗那 Boqueria市场差很多,没那么漂亮,因而就显得没那么富足

注意下上边的汉字

摊位提供餐食

日本人喜欢的腌渍物

黑门市场,国内去大阪的朋友很多都去过,最有名的店算是黑门三平了,但名气这东西也是把双刃剑,每次去看到人多,我也都不愿意迈进去了;有一次去,就找了一家只有八个人的小店,要一份寿司套餐。

黑门市场有小店,也有比较大的营业到晚上11点的饭店,比如滨藤。这是蔡澜几次推荐的河豚店,据他说价格比东京便宜三分之一。

京都锦市场

京都的锦市场和黑门市场比起来,我更喜欢锦市场,就像我更喜欢京都一样。

京都的锦市场历史悠久,有“京都的厨房”的美誉,是京都人采购各类食材的最为传统的大市场。

论面积,锦市场好像大过黑门市场。在不到400米的狭长街道上,分布着100多家店铺,从京野菜、酱菜、佃煮、鸡蛋卷、京果子到海鲜、肉类、烤物、章鱼烧,无所不包,也有不少可以吃饭的小店。

日本的菜市场沿袭了日本人爱干净的传统,虽然以售卖海鲜为主,但看不到脏水也闻不到腥味。比较注重卖相,所有果蔬、鱼肉都处理得干干净净,包装得整整齐齐。

日本料理里不可缺少的一味就是酱菜(渍物),锦市场里有多家著名的酱菜店,各式酱菜赏心悦目,几乎每个游客都要驻足拍照:▼

腌渍的菜做到这个卖相,让人叹服

灯笼上写着各式酱菜的名字

可以试吃的酱菜

这位大哥的栗子店似乎很有名气:▼

现剥皮的栗子,盛放、称量的器物感觉都很原始

瓜果蔬菜其实不怎么丰富,只有几个摊位,售价普遍也比较贵:▼

各色食物,只是看看,就觉得很满足了:▼

伦敦巴罗市场(Borough Market)

巴罗市场是伦敦最古老的果蔬市场,主营当地果蔬、自制乳酪和新鲜面包,每周四至周六开放。

我去伦敦的时候,因为事先没做好功课,安排逛市场的时间并不是开放日,所以并没有见到传说中巴罗市场的盛况,只看到寥寥几家商铺。

非常喜欢巴罗市场的建筑,从颜色到结构。在英国很深的一个感触是,英国人能把古老的建筑进行现代的改造,却毫无违和感

贴几张别人的照片吧:▼

虽未见开市的盛况,倒是吃了一顿不算难吃的西班牙海鲜饭(见识了英国食物的难吃之后,我就选择吃当地的印度餐、西班牙餐了),欣赏了一个露天的小提琴演奏,聊表安慰我失落的心情。

伦敦波特贝罗路市场(Portobello Market)

波特贝罗路市场(Portobello Market)是伦敦最大的一个古董市集,如果去伦敦,推荐一定要逛逛这个市场,比逛outlets有意思多了。

这里要说的是Portobello Market的食品摊位。因为离住的地方不远,所以在伦敦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去那里买些吃的。摊位并不多,几乎每个种类最多一两家的样子,但却是极其赏心悦目。

菜品不多,但码放得很干净,很多东西也按个数卖的

这种支个大锅就开卖的饭铺很多,全世界各地的美食都有。顾客直接看到食物,留着口水就买了

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

鲜花打理得也比中国的好看

这里有一家很有名的西班牙海鲜饭摊位,总是宾客满盈。做饭的小哥在网上的知名度很高,随便都能搜出一堆照片来。

这是我第一次吃西班牙海鲜饭,也是在伦敦吃的第一顿饱饭,由此开启了我在伦敦到处寻找海鲜饭的征程。5英镑一盒,相当于50块钱人民币,买的时候觉得很贵,吃到嘴里觉得很值,至今回忆起来嘴边还有余香,当知道只有周末才会open后,更觉得弥足珍贵了。

西班牙小哥的海鲜饭

到国外旅行,最忌讳的是跟着旅游大巴往返于景点和购物场所,这种方式,你只能扮演一个十足的过客,到此一游。如果可能,要尽量坐地铁、公交,要多去能展现当地文化和生活的地方。

去的多了,你会发现国外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感受不同的人民,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