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这样用手机支付,小心倾家荡产!

 青木森森 2016-07-28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个钱包。平时不注意,有些手机支付时的坏习惯,可能会让你倾家荡产。

 


1、记住密码、自动登陆

登录时,别只图方便,选择“记住账号密码”或“××天内免登录”。万一手机丢失,别人登录So easy.


这样使用更安全

 

别怕麻烦,最好手动输入账号密码。

别用自己的生日等过于简单的数字作密码。

别用一个密码走天下。登录与支付最好区别开;购物支付网站与其他网站密码也最好区别开。

  


2、用手机浏览器购物

浏览器中容易出现钓鱼网站,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


最好使用专门的购物、支付软件。

如果在浏览器中支付,一定要认准“Https”开头的加密网址。

 

 

3、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

不少支付软件都有“小额支付免输密码”的功能,若不彻底关闭软件,万一手机丢失,很容易造成损失。


关闭“小额支付免密”的功能,设置单笔支付上限,避免更大的财产损失。

 

  

4、蹭用公共免费Wifi

不要因为贪便宜使用来路不明的免费Wifi,若被不法分子监控记录下个人信息,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反而得不偿失。



出门在外,免费WiFi最好还是别蹭了。多买个流量包,总好过拿自己个人隐私冒险。


 

5、手机不设访客权限

“暑假一名12岁少年沉迷某手机直播软件,半个月狂刷支付宝3万余元打赏主播,差点花光打工者父母卡里存款。”


暑假孩子在家,总会拿家长的手机玩。但是,孩子的网络安全和虚拟支付意识薄弱,家长要承担起主要的防范责任,避免孩子误操作。




家长可以设置手机访问限制功能,隐藏支付软件等涉及财产安全的应用程序。iPhone等手机还可以设置关闭应用软件的“安装”、“购买”等功能。

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银行卡、支付密码什么的最好别让孩子知道。

  


6、换卡换手机,隐私清干净了吗?

旧卡旧手机不处理就扔掉、转卖,个人信息很容易会被他人知晓。



换手机卡,千万记得解除各种账户的手机号码绑定!特别是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淘宝等涉及财产信息的账户!

旧手机别随随便便就扔掉,最好恢复出厂设置或者格式化,再存入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把手机储存空间占满。并将手机卖给正规厂家或参加官方以旧换新等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