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扫盲(一)

 青梅煮茶 2016-07-28

昨天和朋友们分享了一个以前学习的新老玉器雕刻手法,获得好多朋友的关注,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何的发展都是在辩证探讨中取得长足进步的,鉴定也是如此,也希望以后更多的朋友来互动,有观点有看法大家就提出来,一起发展。

透过昨天的文章有幸结实了江苏的一位老大哥,关于青铜器我们聊了好多,也学到好多,遂想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青铜器的这么一篇文章“青铜器扫盲--青铜器的型制”

一、炊食器主要有:炊器 鼎、鬲 【lì】、甗【yǎn】。

鼎为实足,鬲为袋足,鬲上置甑【zèng】,便是甗,用于蒸煮食物。

青铜器扫盲(一)

二、盛食器:簋【guǐ】、盨【xǔ】、簠【fǔ】、敦【duì】、豆等。

簋的造型特点是圆腹、侈口、圈足,有两个装饰性较强的双耳,整体造型左右对称,端庄、稳重。簋是盛黍、稷、稻、粱的大碗,其制造目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用器。西周以后,簋受到特殊重视,一些著名重器如利簋、天亡簋(朕簋)等铭文都涉及西周建国初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西周后期到东周,在簋的造型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衍化出盨、簠、敦、豆等新的器类,使器物组合出现了丰富的变化。盨的器身为横置的椭圆形,其流行期很短。簠是长方形,盖、身相合,外观有的四端成锐角,有的截去尖角成八角形影像,其造型外观所产生的方硬、凌厉的视觉效果在青铜器造型中是罕有的。敦上下体扣合呈浑圆形。

豆是盛酢菜、肉酱【菹醢(zū hǎi)】的器物。器体如盘状,下有称作“校”的长柄。作为最尊贵的青铜礼器,用鼎的大小多少代表着使用者的等级身份,到周代形成列鼎制度,成为礼乐制度的直接体现。

三、酒器商代和西周前期,酒类器皿在青铜器中占比重最大,有些器物的造型代表着这一时代最高的艺术水平。青铜酒器的造型系列主要有:

青铜器扫盲(一)

A、饮酒器:觚、爵、觯[zhì]、角[jué]

B、温酒器:斝【jiǎ】

C、盛酒器:尊、罍[léi]、瓿[bù]、壶、卣[yǒu]、盉[hé]、鸟兽尊、兕觥[sì gōng]、方彝[yí]

D、挹[yì]酒器:勺(斗)

从外观看,酒器造型主要有三足器与圈足器两种类型,这与它们的使用功能不同直接有关。三足器一般是为了便于在器身下部生火加温。贮酒器下加圈足则是为了保持重心的稳定。

饮酒器的爵与觚是酒器的两种基本样式,它们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改进,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富有典范意义的造型样式。

爵的器身作长圆或方形,前有流,后有尾,口沿上有一对立柱,体侧有作为把手的鋬,下部有三足。一些成功的作品,其作者精心设计了流与尾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将双柱加粗加高,位置后移,以求得视觉上的平衡、稳定,器腹下的三足有力地撑开,使整个器物有一种高耸、挺拔的感觉。

由爵的造型衍生出角、斝、盉等器类。角与爵形式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角的前后都是尖尾形,没有立柱,有的有盖,外观比爵更轻盈。

斝是大型温酒器,平口,无流与尾,但保留着双柱。

觚在酒器中是数量最多的饮器,其造型特征为喇叭形口,下与器腹通连。腹下的圈足敞开,与器口形成相对接的两个圆锥体,造型修长,优美,在酒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尊,与觚的造型手法类似,而体量巨大,有方尊与圆尊两种,商、周青铜尊中有不少非常杰出的作品。

罍与尊配合使用,都是大型盛酒器,造型相近,罍为了贮酒,不使酒挥发,口部为歛口并加盖。器腹很深,有两耳和面鼻,以便于系绳、扛抬,也有方、圆之不同。此外,还有瓿,形似圆罍而形体较矮,宽肩。

盛酒器还有壶、卣等,皆为圈足器,也都有方、圆两种基本形式。壶的造型特点是束颈、鼓腹,颈两侧有耳,有的口上有盖。壶也是盛水器,其流行时间很长,造型变化丰富,各时期都留下一些精美的代表作,并对后世工艺美术的造型设计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卣用于盛用黑黍香草酿制的酒,主体部分如壶,有一个提梁,通常被称作提梁卣,卣的造型也十分丰富。

归入酒器系列的还有方彝、兕觥、鸟兽尊等。方彝形体如房屋,盖子有如五脊屋顶,其上有一个捉手。兕觥有鋬和圈足,盖子多做成立体的虎、象、鸟等动物形象,兕觥和鸟兽尊的造型都渊源于原始社会的鸟兽形陶器,在商周时期,成为重要的酒类礼器。它们通常被作为古代雕塑作品的一部分而受到特别的重视。

四、水器 水器主要有供沃盥之用的盘、匜[yí],和盛水用的盂、鉴、缶[fǒu]等。缶也用于盛酒。盘与匜共用于起居活动场合。盘,一般为圆形,浅腹,有双耳,下为圈足或三足。盘底多以龙、鱼、龟等水族动物为饰。盘在青铜器中也居于重要位置,如西周时代的墙盘,逨盘等都是琢有长篇铭文的重器。匜形如瓢状,前有流,后有鋬,下有足,也有不加足的,取其轻便实用。

青铜器扫盲(一)

盂和鉴多为大器。盂,深腹,有两耳,圈足,造型庄严、瑰丽。鉴,大口、深腹、有耳。大鉴可用于沐浴。有的用于盛冰,以防食物腐烂,称为冰鉴。

五、乐器 古代乐器至周代而大备,青铜乐器主要是钟类打击乐器,依性能、造型、使用方法之不同,有铙、钲、铎、钟、镈[bó]等。周代中期以后,编钟流行,由三枚一套发展到数十枚。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出编钟共64枚。编钟音域宽广,音质良好,可以演奏复杂的多声部乐曲。

青铜器扫盲(一)

由作为三代青铜器之总称的“钟鼎”一词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钟一类器物的特殊重视。商代有一些形体巨大的铙,是口部朝上敲击的。钟的造型在首先服从于发音功能的前提下,也十分重视外观的审美效果。很多作品在纽和舞的部位铸出精美、生动的鸟兽形象。有的在钲和鼓部刻出长篇铭文,赋予庄重的纪念性质。

六、兵器 兵器造型主要服从于实战的需要,但在长期不断发展、改进、定型化的过程中,也自然地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审美表现,例如,造型的对称、轻捷,流线形的刃部轮廓等,对其他工艺设计也有启迪作用。

青铜器扫盲(一)

青铜兵器主要有格斗用的戈、矛、戟、殳、铍、钺、戚、刀、剑等,远射用的箭镞、弩机和甲胄等防护装具。其中有一些为诸侯,将帅专用的戈、剑等,常有特殊的艺术加工。钺在诸兵器中居于受尊崇地位,商代发现于殷墟、益都等贵族大墓的钺饰有虎噬人、镂空兽面等形象,是贵族军事权势的象征。

还有一些铜镶玉的兵器,华贵非凡,是专门作仪仗之用而非实战兵器。

此外还有青铜工具、农具、车马器、度量衡器、玺印、符节、货币等。其中玺印、车马器和日用器物中的铜镜、带钩、灯具、器物支架等,在东周以后有突出的发展,有的作品在设计意匠和制作工艺上代表了这一时代青铜器艺术的高水平。

商代还铸造过模皮木腔鼓的铜鼓。已知的两件,一件出土于湖北崇阳,一件在日本。

在少数民族地区,春秋以后流行的青铜乐器有铜鼓和錞于。

明天我们在接着分享青铜器的纹饰,各位看官有什么观点也可以微信我,我们一起学习,聚众人之力惠及众人。祝诸君安康!扫地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