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天舒 从痞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清茶清清 2016-07-29
                                                  

 

                                      

高天舒,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委员,辽宁省内分泌学会委员,沈阳市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妊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更年期综合征,痛风,痤疮,代谢综合征,月经紊乱,胃肠功能紊乱,郁证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主持省级课题二项,市级课题一项,973子课题一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副主编医学著作二部,主编英文医学教材一部,参编双语教材2部。先后主持教育部,辽宁省及沈阳市课题7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励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奖励一等奖1,三等奖2项。

从痞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1.DGP的病因病机

DGP是糖尿病患者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无机械性梗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恶心、早饱、餐后腹胀、纳减、呕吐、腹痛和体质量减轻等症状,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有报道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DGP的发生率高达62.02%[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主要与自主神经病变[2]、高血糖[3]、胃肠激素[4]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仍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方法。

中医文献中关于DGP的直接论述尚未可见,但我国古代医家已发现了糖尿病并发胃轻瘫的临床事实,如孙一奎《赤水玄珠》一书中,就记载了消渴“一日夜小便20余度……,味且甜,载身不起,饮食减半,神色大瘁”,说明糖尿病患者尿多且甜,若病程久延,就可出现饮食显著减少、身体枯瘦的表现。张景岳《景岳全书·三消干渴》中也提到了“不能食而渴”的认识。DGP是在消渴病基础上并发的,其病因病机与消渴的病因病机密不可分。高老师指出,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往往主诉口渴多饮、乏力、精神不振、消瘦、尿频等,这些都与脾气虚弱密不可分。高老师认为DGP是消渴病累及脾胃的一个新病理阶段。DGP患者因久病致虚,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或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内阻而致胃气上逆,故见餐后饱胀、嗳气、腹胀等痞满之症。故主张从痞论治DGP。

《伤寒论》中痞证有7条,包括热痞、寒热错杂痞、痰气痞、水痞等。主要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情志失调所引起,张仲景创诸泻心汤治之。高老师认为DGP患者初期因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阻滞,常出现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嗳气频频,舌白苔腻,脉弦滑,属痰气痞;后期因久病进一步耗伤脾胃之气,或湿热之邪、肝胃郁热日久伤阴,阴津耗伤而致脾胃阴虚,而出现中脘痞满不舒,纳少或厌食或恶心,口干不欲饮,舌红或裂,苔薄少干或光剥,脉细数之证,属阴虚痞。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不能只重脾气,滋脾胃之阴同样重要。明代名医王伦亦指出胃主阳气,脾主阴血,认为治疗脾胃病既要注意阳气的升发,更须关注脾之阴血亏乏。若治疗不分阴阳气血,则胃火愈旺,脾阴愈伤,则脾脏渐绝,死期迫也。

  2.治疗方法

  2.1 痰气痞 治宜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以旋覆代赭汤为主方加味治疗。

2.2 阴虚痞 治宜滋阴养胃,降逆止呕。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滋阴药物治疗。

另外,在DGP的治疗上高老师主张以针刺为辅,以减少因胃肠疾病对药物吸收所造成的影响,减少消化道的负担。高老师认为针刺治疗对于食入即吐,不能服药者更为合适。主要以健脾和胃、益气养阴、升清降浊为治则,常用穴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内关、阴陵泉等。同时应针对患者焦虑、易怒、不眠等精神症状配合心理疏导,调适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做到精神平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3.典型病例

李某,女,45岁,职员。2007-04-10初诊。糖尿病病史8年,1年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治好转,此后反复发作,1年内体质量下降约25 kg。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脘闷腹胀不适,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现症:口渴多饮,乏力,恶心,呕吐痰涎,不能进食,尿频量多,夜寐差。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足背动脉搏动尚可,舌质黯,苔腻,脉沉细。电子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理化检查:血钾3.12 mmol/L,血钠132.10 mmol/L,空腹血糖7.3 mmol/L。中医诊断:消渴,痞证(痰气痞)。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DGP;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血症)。西医治疗:予胰岛素诺和锐30 5 U每晚餐时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红霉素注射液0.9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配以多潘立酮片10 mg,每日3次口服;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奥美拉唑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以抑酸、保护胃黏膜;予静脉补钾每日4.5 g以纠正离子紊乱;患者不能进食,给予脂肪乳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以营养支持治疗。经治2日后患者血钾、血钠均恢复正常,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餐后2 h 7~10 mmol/L左右。中医治疗: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物组成:旋覆花20 g,代赭石20 g,太子参15 g,制半夏10 g,生姜50 g,炙甘草15 g,大枣20 g,玄参15 g,桔梗20 g。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温服。并配以针刺治疗,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用1.5寸毫针快速进针,深约0.5~1寸,待有酸麻胀感后,留针15 min,留针期间,每隔5 min行针1次,至局部出现酸麻胀为止。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以止呕。7日后,脘闷、腹胀有所减轻,恶心呕吐好转,但患者口干,胃脘部灼热,无腹痛、腹泻,可少量进食流食和半流食,舌红,少苔,脉沉细。中药调整为健脾化痰,滋阴降逆为法,予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10 g,太子参35 g,甘草10 g,大枣10 g,生姜25 g,旋覆花20 g,代赭石20 g,神曲15 g,麦芽15 g,熟地黄15 g,麦门冬15 g,知母15 g。每日1剂,水煎分3次米粥送服。并针刺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以加强治疗。连服7剂后,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减轻,脘闷、腹胀好转,无明显口干多饮症状,胃脘部灼热感消失,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再服1周以巩固疗效,1周后随访痊愈。

4.小结 

高教授指出患者初期症状以“痰气痞”为主,予旋覆代赭汤治疗。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伤寒贯珠集》言其“旋覆花咸温,行水下气;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半夏、生姜辛温,人参、大枣、甘草甘温,合而用之,所以和胃而止虚逆也。”由于病变在脾胃,故重用生姜以辛散,佐以半夏和胃降逆化痰。用少量代赭石降逆镇肝,作用在于中焦,而不大量使用,以免直达下焦。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作用机制:中脘为胃之募穴,胃经精气所汇聚之处,可健脾胃,助运化,调升降,有升清降浊之功;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与其相表里的手少阳三焦经相联系,三焦功于全身气化,内关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循行上胸膈,遍历胃心胸之间,故内关穴有调理气机、理气和胃的作用;足三里为胃气之大会,补之能健脾胃,升阳举陷,泻之能引胃气下行,助水谷之运化。足三阴经通舌本,金津、玉液穴位于舌系带两旁静脉处,点刺此穴放血,可激发经气,加强气血的运行,疏散外邪,祛痰清热开窍,起到调气和中、抑肝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使邪去正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出现变化,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而致脾胃阴虚,表现为“阴虚痞”,因此治法不能单纯治寒、治热、治虚、治实,只宜调和脾胃,协调中州阴阳。予上方合入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谓“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贯珠集》云:“半夏、干姜之辛,能散其结,黄连、黄芩之苦,能泄其满,而其所以泄与散者,虽药之能,而实胃气之使也。用参、草、枣者,以下后中虚,故以之益气,而助其药之能也。”因干姜性热偏燥,恐其更伤脾胃之阴,故不用之。加入神曲、麦芽、熟地黄、麦门冬、知母以滋阴健脾消食。针刺三阴交,则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调和气血,与足三里、中脘相伍,振奋中焦,使清升浊降,诸症自安。

【参考文献】

1 韩刚,李秀均,田浩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学与植物神经病变关系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2:85-88.

2 罗金燕.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J.新医学,2000,3111:652-653.

3 李志芳.糖尿病病人胃肠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1:5-8

4 李志芳,陈大裕,陆玮,.糖尿病病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胃肠动力学与胃肠激素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7,174:2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