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山

 yunt4imlfvg14k 2016-07-29
 
 蘑菇石 葛向前 摄

 
 月亮石 葛向前 摄

 
 向未来招手 吴晓曦 摄


 
 沉默的鹦鹉 陈 斌 摄


 
  驼峰巍巍 葛向前 摄


 
 地老天荒 聂绍钧 摄


 
  荞花盛开 聂绍钧 摄


 
 柔情顽石 葛向前 摄


 
 偷吃荞子的骆驼 陈 斌 摄


 
  岁月留痕 聂绍钧 摄



 
 生态石墙 葛向前 摄


 
 咫尺天涯 吴晓曦 摄


 
 走近月亮山 聂绍钧 摄


 
 曲径通幽 吴晓曦 摄





七星关区大银镇月亮山风光旖旎,独具神韵。来到月亮山,只感觉蓝天近在咫尺,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到一朵白云,极目远眺,峰峦连绵,群山耸秀,处处是高原的秀美风光。

石破惊天月辉如银

据《毕节县地名录》(1985年)载:“(大银)东南角有月亮山,山高1763.2米”,又载:“月亮山草场成片,约近万亩,清代曾为养马场,今地名犹存,是发展畜牧业的地方。”对其名称由来,很多资料均无载录。只是据当地传说,月亮山因山上有一巨石被人们称作月亮石而得名,而月亮石则因一个神奇的故事而得名。

传说,旧时有一支四川往毕节的商队来到月亮山上(当时还不叫月亮山),那时天色已晚,山中不时传来野兽的嚎叫,由于月亮山一带地形复杂,加上天黑,人们担心迷路遇上野兽。突然,前面一块巨石发出“啪”的一声巨响,顿时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山间如同白昼。等这支商队顺利通过月亮山,回头望那发光巨石时,巨石突然变得如圆月冉冉升空,直至消失。后来,人们便把那块巨石称作月亮石,把那座山称作月亮山。

月亮山上的月亮石原本是一大块浑然天成的巨石,后来裂开变成几大块石头组合叠加在一起。现在,人们攀到月亮石顶端,还可以感觉到石头在动。坐在月亮石上,极目望去,云南镇雄仁和、母享,贵州毕节林口、对坡,四川水潦等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可见月亮山地势之高,视野之辽阔。尤其是在月圆之夜到此处赏月,只见月华如水,山色迷人,而人与月相亲相近,不禁“起舞弄清影”,让人感受到“月移花弄影”和“手可摘星辰”的意趣。

石奇如梦物华葳蕤

月亮山可供游览的范围东起大银镇高峰村田沟组,与沔鱼河相临,西至该镇新丰村唐家岩洞,覆盖了该镇10多个村民组,总面积上万亩。

月亮山的植被繁多,山中多奇花异草,飞鸟走兽。山上生长着野生天麻、朝天罐、一朵云、反白叶、柴胡、鹿衔草、龙胆草、紫花地丁等中草药,也有小杜鹃、柳杉、白桦、杉树、栗树等花木,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杂树灌木之类。山上野猪、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

月亮山一带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属黔西北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溶地带,奇峰、怪石、古树、地下溶洞等景观荟萃,其天然奇景足以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神奇精巧,造化的鬼斧神工。

月亮山的奇石,造型独特,形态万千,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的微耸如驼峰,静默如人像;有的敲击如钟磬,浑圆如瓮罐;有的奇巧如花轿,怪异如棺椁;有的岿然如城郭,巍巍如宫阙……

山上有一只大大的石海螺,其造型、构造和真海螺相似,据说吹响后,其声音在方圆数里内都能听见;有能敲响的“响石”,原有一对,可惜的是其中一只在“文革”期间被炸毁;还有可以招引蜜蜂的“轿子石”,当地村民常将“蜂桶”置于“轿子石”下,等蜜蜂飞进“蜂桶”后,带回家中饲养……

这些石头犹如摆放在高原上的盆景,有的被藤蔓缠络,顿时绿瀑倾泻而下,有的顶部居然生长出一枝独秀的花木,微风轻拂,花木摇曳,显得风姿绰约。

在月亮山上已发现近千米的地下溶洞,洞内钟乳石遍布,景象堪称奇观。

山舞日月笙歌悠悠

月亮山周围居住着许多的苗族同胞,他们勤劳能干,热情善良。凭着他们勤劳的双手新建的生态文明家园,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宁静而悠远,这同样是月亮山的一道风景线。

每逢苗族的跳花节,这里的苗族同胞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们都来到月亮山上,举行盛大的庆典,大家一起喝酒唱歌,吹笙舞蹈,其乐融融。此时的月亮山更是青年男女们的“青春舞场”,欢歌荡漾,裙裾飞扬,浪漫至极,展示了苗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每年端午节,来自大银及周边乡镇(云南镇雄县的仁和、母享,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对坡、林口、燕子口等乡镇)的上千游人齐聚月亮山,大家游山赏石,对歌娱乐,健身采药,好不热闹。

月亮山上还有一棵生长了数百年的“神树”,“神树”高大粗壮,枝繁叶茂,这里世代居住的人们都奉此树为神,苗族还有“祭神树”的习俗。

红色圣山恩泽黎民

在大银镇及周边一带的人们心中,月亮山是他们的“圣山”,是容不得有半点亵渎的,很多当地的村民主动承担起了保护和宣传月亮山的责任。

这一带流传着当地村民汪德万(现已去世)在1935年初带领红军从林口镇穿越月亮山直到七星关区的故事。虽然暂无史载,有待考证,但当地的村民对此都坚信不疑,这也是他们把月亮山称作“圣山”的一个缘由。

月亮山对大银一带的百姓有恩,这是在60年代生活过的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据村民汪庭义(今年57岁)回忆,在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充饥,大银、林口、对坡及云南镇雄一带的数千村民都背着竹篮到月亮山上挖蕨根,然后制成蕨根粉食用。那景象可谓阵容浩大,热火朝天。

那年头,月亮山的蕨根养活了好几千人!

血色宝马溢金流彩

“月出明明照高山,水落洞来把门关。有人舍得投工本,打开金银使担担。”这是大银镇月亮山一带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

据说,月亮山上埋藏着丰富的宝藏,如果有人舍得投入大本钱开发,金银就会源源不断,要用担子来担。这首民谣曾吸引了无数的探秘寻宝者前往月亮山,但他们发现的却是比宝藏更具魅力的天然景观。

月亮山附近有个石马村,山上也有一块酷似石马的石头。

传说,古时候,月亮山上有一只石马,因汲取了山间的日月精华而成精,见到山上都是灌木、蕨苔,找不到好吃的草料,于是跑到亮岩镇太极村水田坝偷吃田里的水稻,当地村民发现水稻一天天减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村民发现大大的马蹄印,于是大家寻着马蹄印追上石马,在村民们的棍棒围攻下,石马的嘴被打破。这石马一路逃跑,血也一路地流。据说,石马的血洒在地上,顿时变成了“马血泥”(酸性紫色土壤),洒在石头上,变成了“红釉光”(当地指石头染上马血后的颜色,现在月亮山的一些景观石的表层也微微泛红)。

这些传说,为月亮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人们都期待着有一天能揭开月亮山的神秘面纱,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赏景、避暑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让月亮山--沔鱼河--老鹰洞--鸡鸣三省连成一条精品旅游路线,尽情展现月亮山的绮丽风姿,万千风情。









     (文章来源:毕节日报   作者:杨春考 )          (图片来源:毕节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