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要学会做加法

 古韵撷香 2016-07-29

很多去过国外的朋友都曾和我讲过,在国外的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一个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去超市买电池需要3.6美元,朋友付了5美元,在中国小孩子都知道要找零1.4美元。可是这位外国收银员先是将5美元换成零钱,然后在电池下面数出3.6美元,说这是我要收的,再然后在朋友面前数出1.4美元,说这是要找给朋友的。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觉得很可笑,觉得外国人太笨了,连个减法都不会算。

        其实会算加法,并善于算加法,未必是一件坏事。

        就拿我们的企业管理来说吧,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都只会做减法。比如:一个员工的工资是3000元,他们的管理是这样做的,迟到扣-50元,早退扣-50元,未按时完成工作扣-200元,工作不认真扣-100……。最后辛苦一个月,拿到的是2500元,实际工资比员工的心里预期低,员工心里非常不痛快、委屈。继而员工将这种委屈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一个员工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他们所在的部门,一个部门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整个的企业,最后是企业人心涣散。

        国外的公司在管理上更多是做加法。比如:一个员工的工资是2000元,他们的管理是这样做的,每月不迟到奖励+50元,不早退奖励+50元,按时完成工作奖励+200元,工作认真奖励+100……。最后一个月下来,员工实际拿到的工资是2500元。实际工资比员工的心里预期高,员工心理会很舒服,很愿意为企业付出,企业蒸蒸日上。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不再嘲笑外国人的笨,反而佩服他们做加法的智慧。

        在不同的企业,员工拿相同的工资,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是因为他们的管理理念不同,前者靠处罚是在做减法,后者靠奖励是在做加法。

        我们很多管理者都知道员工激励金字塔,它的最底层是畏惧型激励,实践证明这种靠处罚来管理员工的减法方式,是激励效果最差的管理。而员工激励金字塔最高层是价值型激励,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最高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脉相承,因为给予了员工实现价值的绝对自由,这种无为管理的激励效果反而是最好的。

        所以不管是管理还是为人,我们一定要学会做加法。因为当你阻碍了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也断了自己的后路。(作者:古韵撷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