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与人生之五 荣耀与付出

 格物方可致知 2016-07-29

按照惯例,只谈成功,不谈失败。

失败的人怎么办?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破罐子破摔?

自甘平庸,消沉终生?

这句话一定要给大家分享出来——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善于回头总结的人绝对平庸不了。

宋老师给我点赞,说我敢于替正道亮剑。我背上一层冷汗,定是我说了胆大、不合时宜的话了吧!?赶紧翻看前面的日志,觉得果然有不太恰当的地方,比如直接评价了身边的人,比如可能有些话会引起朋友们的遐想,自动对号入座。

我没有恶意,我必须公开说这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叫做“道”。所谓龙生九子与母十心,我是有羡慕大家的意思的。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心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有一种生活叫做“从心所欲”。

谁说的?谁能过这种生活?

孔子。

可他也是在七十岁左右才实现啊,圣人要一辈子去做的事情,难道我等凡夫俗子今生无望了吗?

大概吧!

呵呵我都不太喜欢彻底肯定或否定一件事情了,你有没有发现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是走极端,世界上纯粹的事情没有几件,能让我们碰上的更少之又少。所以,模糊一点吧,寻找到最合理的那一刻,才是真实。过犹不及,多了就少一点,少了就多一点,喜多了就来点悲,哀多了就多点乐。

人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原因有结果,无所谓的多了,积少成多,天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有这么一个段子——

“这事我负责!”结果他成了团队的领导人。

“这事我顶着!”结果他成了团队的顶梁柱。

“这事我来做!” 结果他成了领导最信任的人。

“这事我不会!”结果,他成了最基层的员工!

“这事怪我吗?”结果,他成了团队的淘汰者。

事实胜于雄辩,你对生活什么态度,生活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可是我们很爱说“知道了知道了。”却总也做不到。从来不曾开始,哪里来的结局?

为什么做不到?

一句话,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做到那么多。

可是,有很多事例,有很多人——我的内心充满了自信,我一定要做到什么什么,怎么做的?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人,结果无论如何,都是自作自受。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需要正确的方法,加上一定的时间量,才有可能做成。

这叫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这个规律尤其是自己的规律,叫做“自性”,不盲目。孔子就是找到了这个自性,所以他做事才能从心所欲不逾距。

“自性”用禅宗的话来讲叫做“明心见性”。自性了,一切水到渠成,自然而为。

这样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找很多借口,这也做不了,那也有困难,那也叫自性啊!我们脱不了这个怪圈,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虚伪。

有一天,学校领导要求学生晚读课老师要跟课,工作量无形中加大了不少。志林老师说,这个活心里如果不愿意会很痛苦的。

这是真理。

怎么样能心安理得的做事呢?心甘情愿就不痛苦,即便吃亏受苦也一样。这还不够,当我们把它当做一种“责任”的时候,整个过程都会是冲锋号。

飞龙在天,享受辉煌的同时承担的责任不可小视。人一生能有这么合适的岗位夫复何求?多担当一点,哪怕吃点亏,能带领团队做出一番奇迹,荣耀与付出都是成正比的。

往往难就难在这一点,我这么辛苦,我付出的这么多,多拿一点,多享受一点,不应该吗?

让你处在这个位置,就是看你能多付出一点,早知道你这么狭隘,换人不更好吗?何必害你不得善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