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智地面对那些教育口号(王维审文)

 书香润心902 2016-07-29

 前几天看到王维审老师的这篇文章感同身受。很久以前就了解王老师的睿智、深刻和低调,今天更产生了很多敬意。当下,教育上的确存在一些豪言壮语需要我们理智地去面对。教育过多地或者仅仅关注了学校,学校在关注“名次分数”和“生命成长”间徘徊游移,在关注“育人质量”和“生命安全”间彷徨,在倡导“尊重宽容”和“改变塑造”间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自然就关注了诸多借以“自省”的名言。“爱就是教育”把情感和艺术划上等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夸大了教育的功能,拒绝承认和允许教育的失败;“教育就是服务”,淡化了教育的引领作用。现把王老师的原文转发如下,敬请各位同仁赏阅!谢谢王老师!


近几年,随着教育专家、领导嘴里的教育口号越喊越响,教育的本质也被各种理念和口号标注的越来越虚无。任何一场报告、任何一次会议、任何一个领导如果不用一些教育口号来修饰,似乎就不会出彩,就不可能赢得世人的眼球。教育口号作为一种对教育理解的精炼表述,听起来朗朗上口确实很有气势,但是在实践起来却容易有失偏颇,会在有意无意中伤害教育和教育里的人。

口号一:爱就是教育

这句话应该是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演绎而来,它已经明显地远离了苏霍姆林斯基理念初衷,成为了一个迎合大众高尚品味需要的豪言壮语。可以说,这是当今最流行、最讨人口碑的一种说法,也是最没有职业理性的一个口号。在这种口号的影响下,教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引领,没有了约束,没有了原则和底线,整个教育被一种纵容的力量裹挟着越走越窄。当惯有的性善论与道德至上的思维,为教师职业赋予了以溺爱为基调的圣者角色时,极度的包容,无限的宽容,甚至是半推半就的纵容,就成了教师必须恪守的职业准则,继而成为禁锢教育的绳索。而我们却很少意识到,那些缺乏理性的爱,在给教育带来人情温度的同时,也在一步步侵蚀着教育挺立的价值。

爱是一种情感,是人和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仅有爱是绝对不够的。就像是医生,即使你的爱再深沉、再热烈,如果没有高超的医术,又怎么能够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呢?的确,教育需要爱,也离不开爱,但教育绝不能仅仅是爱。作为教师,除了有爱,更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无限度地夸大爱的作用,人为地渲染爱的价值,以爱的名义把约束、管理、惩戒从教育中剥离出去,都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犯罪。

口号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应该是出自老教育家陈鹤琴,具体的语境我没有考证过,所以并不知道陈老当时是用它来激励老师坚守教育的,还是指责老师不作为的。但在今天看来,它的激励价值要远远小于它的禁锢作用。曾经,这句话被很多老师用来自勉,从而坚定了自己的教信仰;也被很多专家、长者用来勉励老师,确实激起了很多低迷的教育激情。而现在,它更多地被领导、社会当成了苛责教师的依据,已经成为教师成长路上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学生成绩不理想,领导可以拿这句话否定你所有的努力;学生出了问题,家长可以拿这句话堵住你所有的退路。是的,教好所有的学生,既是教育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单单把它作为一种信念,激励教育者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藉此就把教育想象成一种没有失败的事业,否认教育失败的存在,那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假大空,既不客观也不唯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成功,只有相对的进步和不同方向的发展。“好学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与他人比、还是与自己比?是拿分数来比还是用生命成长来比?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当我们拿着这句话来指责老师的升学成绩、考试分数时,我们已经把这句话狭隘化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被人们尊为圣人的孔夫子就应该是最失败的一个老师。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而贤人也仅仅是七十二人,如果把贤人作为今天的优秀生来看的话,他的培优率仅仅是只有百分之二点四左右,远比我们最普 通的老师要差得远。

所以,这句话可以作为一种信念来激励人,可以作为一种口号来鼓舞人,可以作为一种理想来振奋人,但千万别作为一种工作尺度去衡量人。

口号三:教育就是服务

这句话并非出自哪个教育大家,也不是源自哪个教育理论流派的变迁,它更多的是迎合了社会的“政治性”需要:比如,管理就是服务,政府就是服务,当官就是服务……任何一个名词或者动词,只要是需要都可以加上“就是服务”几个字,以显示其自愿降低身段的谦卑,以博得大众青睐。“教育就是服务”或许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杜撰出来的,但慢慢的却被很多人引做经典,并作为一种“贴金”的口号越喊越响。

提出这个口号的,多是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们,用来约束的也大都是老师的行为。很多学校甚至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场所,把老师当成了服务员,家长需要什么老师就服务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奉献什么。更有甚者,有些校长把此作为向家长、学生示好的依据,动辄要求老师怎样服从于家长,怎样依顺于学生,却忘了教育到底是做什么的,教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既然是校长们喊得最响的口号,那么这里所指的教育就应该是学校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我们且来看一看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校是育人的,教师是影响人的,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掌握主动,应该明确自己要把学生影响成什么样子。假如,教师成了服务员,那么他们还能去影响上帝们吗?教育是一种引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个最基本的功能,教育的职责也不仅仅是服务这么简单。

教育,在远离了那些最朴素的文明后,伴随着科举制度的脚步,其功利的味道越来越重。时至今日,虽然我们一直在用各种理念和理论极力去遮盖教育的这种工具性价值,但是生长在骨子里的东西绝不是轻描淡写的呐喊所能改变的。这些喧嚣浮华的教育口号,除了给教育制造了更多的偏颇和无所适从以外,并未带来半点质的转变。真的希望,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够理智地面对教育,以及那些曾给了我们激情和勇气的口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