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巡按丨思想的放假

 走路once 2016-07-29

最早接触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还是在广受军事迷推崇的《战争史研究》上——当然,我自己也很喜欢这本出版时间飘忽不定的水准极高的刊物,译者是《战争史研究》主编兼主笔阎京生先生。这部名为《祖国》的小说讲了一个架空的历史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以纳粹获胜而告终,世界历史将会如何发展。老实说,后来随着阅读面渐广、在网络世界浸润渐深,此类题材早已不觉新鲜,但当时一读之下,确实大为惊艳。更惊艳的则是作者展开这个故事的方式:典型的冷硬派侦探小说写法,这使得阅读快感大幅提升,至今重读,依然有滋有味。可怕的是,这么精彩的作品,竟然是作者的处女作。令人不得不感叹,这世上有人天生就适合吃小说家这碗饭。

  

从此便记住了罗伯特·哈里斯这个名字,查了一下,发现他在改行写小说之前,是个政治新闻记者,无怪乎相关知识如此丰富,下笔又如此精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战争史研究》的影响,哈里斯的小说随即被成规模地引入国内。新星出版社出了《影子写手》,这是一本描写英国政坛阴谋的政治小说,在哈里斯是当行本色。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手笔更大,一口气推出了哈里斯写古罗马的好几部小说:《庞贝》以及“西塞罗三部曲”中的两部(《最高权力》《权谋之业》),另外,还出版了《祖国》,可惜译者并非阎京生,译文于是也就逊色了不少。《祖国》中涉及的那么多军事历史知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译好的。


  

时隔好几年,非常欣喜地看到,上海文艺出版社今年重版了哈里斯的小说:《庞贝》(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和《权谋》(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之所以更名,大约是因为《权谋之业》这个译名太过生硬。上网一搜,《最高权力》两年前也由该社重版。那么,大概是可以期待一下“西塞罗三部曲”之三Dictator了,这部小说去年刚刚完成,此前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来不及出,其实,按照那种“四字”译名法,倒蛮适合译作“狄克推多”的,也不知上海文艺出版社会怎么处理。而哈里斯的新作Conclave即将于今年9月出版,他已在推特上做了预告,国内什么时候能够引进,还不得而知。


  

近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推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书。陈衍所编《近代诗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就是其中之一。刚到复旦读书时,曾在学校附近的博师书店买过钱仲联编《近代诗钞》。老实说,不很喜欢,“时代局限性”实在大了些。别的不说,诗钞而名为“近代”,郑孝胥诗作竟无一首入选,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荒唐有如撰写近代戏曲史而不给梅兰芳留位置。或曰:陈衍选诗的门户之见太深。其实,时过境迁,昨日之非正不妨为今日之是,今天看来,最有趣的恰恰就是陈衍的偏见,从中能见出他的诗学观点,这就像为他撰写《石语》的那位得意门生所说的那样,偏见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的出版,更是了不得的大事。7月14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沈卫荣先生《回归“语文学”以赓续绝学》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门学问的失落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社会认为这门学问不再有价值和意义,所以弃绝;二是人们已经没有了承继这门学问的能力,所以不得不令其断绝。现今于中国学界濒临断绝的这几门学问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意义自不待言,失去了它们,我们将失去理解和解释“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权利和能力。自然,我们不会坐视这种局面的出现。

  

这里说到的“现今于中国学界濒临断绝的这几门学问”,指的是对敦煌出土的“‘胡语’(非汉语)文献”——如吐火罗、粟特、于阗和西夏语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属于东方学研究的范畴,事实上,沈先生这段话,稍为替换几个关键词,用于描述国内西方古典学研究的现状,似乎也无不可。国内对西方古典学的研究,也有“赓续”的必要。这就体现出这部《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的出版意义了:作为西方古典学界的权威工具书“新宝利”(Der Neue Pauly)系列百科全书的附录,它以两百多幅精准、详实的古代历史地理地图和插图,全面又不失精练地说明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十五世纪的古代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赫梯、巴比伦、腓尼基以及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内容涉及古希腊罗马文明与闪米特、凯尔特、日耳曼等众多周边文明之间的关系。不过,这部地图集也并非仅仅针对古代世界史和古典学专业的读者,恰如刘小枫先生在前言中所说,这部地图集体现的是“欧洲人所理解的‘古代世界历史’”,愿意“在智慧和情趣方面超脱日常无聊”的中国年轻人可以从中懂得:“近两百年来,中国所遭遇的‘征服世界的力量’究竟是怎么来的。”


  

最后想说说的,是一本让我感到欣喜不已的精致小书:《掌故》(第一辑,中华书局2016年6月)。好久没有读到这样从形式到内容都这么让我喜欢的好书了。不消细读,只需翻开目录略一扫视,就知道这正是我一直想看到的那类书。几乎每个作者、每个题目都喜欢,装帧、印刷又是那么素朴大方,好比看一台戏,每个上台的演员都是角儿,唱腔、扮相、身段无不讨喜,即便名气不那么响的,也有一手绝活。希望编者严晓星先生能够将这份可爱的事业持续进行下去。



本文刊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390期,2016年7月24日出版。


微博:@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