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空客和波音两家公司驾驶舱的样子: 空客家族 最大特点是操纵杆在侧边,有小桌板可以拉出使用,这点也常常被空客作为优越于波音的自信来源之一。 飞行中电脑控制占主导地位,空客认为人是会犯错的,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人犯错的几率降到最低,所以飞行员的作用类似于飞行程序员。 简单粗暴一句话:空客=自动挡 A320 A330 A340 A380 A350 波音家族 最大特点是操纵杆在中间,接近于传统飞机的布局。 飞行中飞行员占主导地位。 从我国的传统来说,军队退役的大多会被安排开波音家族飞机。因为军队退役飞行员经历过长期高负荷的战斗机训练,在军队所培养的过硬技术,属于会开飞机的飞行员。 简单粗暴一句话:波音=手动挡 737 767 747 777 787 下面正文 对飞行员基本操作而言,波音认为操作杆必须实时显示飞机的姿态并能回传一部分力,让飞行员飞得更有感觉,所以依然保留传统操作杆(column);而空客则完全放弃这个传统,由于技术限制,采用了无力反馈侧杆(Side Stick)技术,这样进一步提高飞行员操作空间, 也更有利于大部分退役战斗机飞行员。 各有利弊,我就不评论了,当然现在两者都在考虑Active Stick技术,将来很有可能就只有一种模式了。 另外空客和波音在空气数据和姿态数据处理上也有不少差异,其他的基本就没有太多差异了,因为都是有类似的大公司提供的。 上两个公共图片,显示一下最新两家公司的设计 : 下图为787 下图为A350 ![]() 飞过767,飞过330。各有各好,各有各差。就像宝马和奔驰,只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对于我来说,我就喜欢波音的简单直接,虽然空客真的很细腻,但对于一个抽烟喝酒说粗话的职业粗人,我还是喜欢那种赤裸裸的操纵反馈和简单粗暴的飞行逻辑。 几位乎友用737和320相比是不地道的,毕竟737是80年代以前的产品,320是80年代末的产品。就像用DOS和win98比,有意义么?虽然737NG也经历了数次换代,但波音为了保持连续性,没对737进行大改款(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要比,就应该用330和777来比!!!重要事情需要三个感叹号! 两种飞机都在90年代设计和出品,代表了两家公司当年的巅峰之作。同时,延续至今,无论保有数量,市场表现,这两种飞机都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双通道远程双发飞机。 不再进行详细对比了,例如,空客:我有电传。波音:我的777也是电传。空客:我有小桌板。波音:777上的休息室是大床??这样的对比没意义,正如奔驰和宝马的对比毫无意义一样。 但是,从飞机的制造、使用与后期维护上,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每个公司的产品都从骨子体现出了这个国家(地区)的文化。 波音正如山姆大叔----自信,不拘小节,简单即为美感! 空客却好比欧罗巴贵族----细腻,严谨,散发着浑厚的逻辑思维的浪漫主义! 这就是对他们的对比!以上。 知乎ID:7G773 第一眼看上去这是个很戏剧性的事件:一个雨刮器故障导致航班返航。为何机组决定返航而不是保持最大雨刮运行速度飞往目的地新德里呢? 原因1:若目的地天气状况有雨,则CAT II及III类自动驾驶引导着陆需要机长雨刮可用 原因2:一个在干挡风玻璃上不停运作的雨刮可能会使电动机过热甚至起火。虽然手册上不会标注“干燥挡风情况下的最大雨刮持续运行时间”,但是在2013年,谁都不想把商业飞行变成一次试飞(参见国家航空27号班机) 那,为什么机组不决定拔断路器呢? 对于一个上世纪在美国本土小型航空公司从事的非空客机师来说,处理这种在QRH,SOP上没有提及而又不会造成过大危险的事件,最通俗易用的方法就是拔断路器了。几十年前开始,断路器就开始用于避免一些烦人的警报,比如MD-82的起飞构型警报(因为单发大推力滑行时扰人地响起),处理起小事件也非常方便:只需要拔掉它。 「波音说:拔不拔,请机组自行决定。我们不会说:“你死定了”,我们坚信机组的能力才真正决定着生死。」 不过,自从第一代玻璃座舱出现后,拔断路器带来了很多新的危险。以757为例,显示引擎状态的引擎速度卡(Engine Speed Card)断路器与RAT放下的线路共用一个回路(事实上重置速度卡CB也是RAT Test的步骤之一)。因此,看到速度卡失效这种同样是检查单及程序中没有提及的事故,从前养成的拔断路器直觉不起效(虽然真的能修好):RAT在飞行中一旦放下就无法收回,因为电脑以为两台引擎都失效了。 空客方面,早期型320同样在驾驶舱中设置了断路器。部分后期型320和330则仅有“电脑重置”(“Computer Reset”)按钮在驾驶舱中,其余的断路器则移到了下层的电子舱 「空客说:要不然相信我们的电脑,让它帮你做事,要不然就别用我们的自动化系统} 航空变了,从近百年前靠直觉操纵有动力的滑翔机飞上几百米高,几十年前用六分仪确定位置飞越茫茫的大西洋,一直到现在,专业的机构培训着如何飞行,全套的程序指引着你如何驾驭几百吨的机器日行千里。 -“正是沿着前人的轨迹,我们一路走来。 这坚定的承诺,是我们生存的准则。” -“我们将超越时空的局限, 抵达乐园的地界, 遇见梦想的极限。” 最后以一个故事作结: “He's, uhh, definitely out of control.” 十五年前,一架阿拉斯加航空的MD-83在从墨西哥飞往西雅图的航线上遭遇到了水平安定面配平卡死。 机组勉强控制住飞机,却放弃备降,取而代之的是尝试用水平安定面配平的备用输入继续操纵。 这种异于程序中正确应对方式的解决方法使得控制仰俯操纵的横纹螺栓彻底失效,直接导致飞机从一万八千英尺高度像断线的风筝般直直坠入太平洋。 知乎ID:Dai Jacken 空客理念貌似认为人是会犯错的,但机器不会。所以自动化比较高。实际飞行中也确实发生过,空客的低速保护功能曾挽救过某航的两架飞机。 目前,波音逐渐在学习空客的自动化理念,空客也在不断向波音的可靠性靠拢。 知乎ID:龙小虎(飞行员、波音737机长) 作为机组我就说说自己的感觉,全凭自己直觉,不一定科学。不知道你小时候玩过红白机的魂斗罗没有,手柄上发射子弹按键,上面的只要按住就可以连发,下面的要自己不停的按才能不停的出子弹,没有谁比谁更好,但是各有特点,连发省事,但出子弹的频率低,手动累一点,但是每按一下按键就出一个子弹,好处是可以控制出子弹的频率,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发射子弹的方式。 知乎ID:海陆空bob(修飞机的) 原因:为什么小公司都爱买空客的?因为便宜,为什么便宜?因为在性能方面空客的理念是在不越界的前提下能省就剩,就是打安全的擦边球。 知乎ID:极乐净土 有一个老段子,不知道复述得还准不准确。 | 我 爱 飞 机 | 每天分享专业有趣的航空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