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只不再忧伤的鸡——球虫病防治技术大全

 昵称35462380 2016-07-30



虫病防治



      鸡球虫病是一种全世界普遍发生、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2月龄以内的雏鸡死亡率可达80%,耐过的鸡肠壁增厚,严重影响营养和维生素的吸收,鸡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病鸡表现消瘦、贫血、血痢并且持续带虫。夏季是球虫病的高发季节,必须提高对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认识。鸡场球虫感染问题的防治可从饲养管理、免疫预防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粪便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


       据报道,用球杀灵和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鸡场及运动场对鸡球虫卵囊有强大杀灭作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25~0.5mg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给予3~7倍推荐量的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药物防制




       养禽界一致承认,30年来集约化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抗球虫药的发明,也就是说没有抗球虫药便不会有集约化养鸡业的今天。截至今日,控制球虫病的主导手段仍然是化药防治,但是这种局面已使人们产生了忧虑:一是耐药性问题,二是药物残留问题。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我国主要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氯苯胍:预防按30~33 mg/kg浓度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按60~66mg/kg混饲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连用2~4周;治疗浓度为250 mg/kg,连用1~2周,然后减半,连用2~4周。应用本药期间,应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不超过10 mg为宜,以免降低药效。

莫能霉素:预防按80~125 mg/kg浓度混饲连用。与盐霉素合用有累加作用。

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预防按60~70 mg/kg浓度混饲连用。

马杜拉霉素(抗球王、杜球、加福):预防按5~6mg/kg浓度混饲连用。

常山酮(速丹):预防按3 mg/kg浓度混饲连用至蛋鸡上笼,治疗用6mg/kg混饲连用1周,后改用预防量。

尼卡巴嗪: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育雏期可连续给药。

杀球灵:主要作预防用药,按1mg/kg浓度混饲连用。

百球清:主要作治疗用药,按25~30 mg/kg浓度饮水,连用2d。

磺胺类药:对治疗已发生感染的病例优于其他药物,故常用于球虫病的治疗。常用的磺胺药有: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SMD-TMP),磺胺喹恶啉(SQ),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DS-36,制菌磺),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氯吡嗪,磺胺增效剂—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或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免疫预防




       科学家发现,抗球虫药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些发达国家对肉、蛋等产品的药物残留标准定得越来越高,并制定法规严格限制或禁止抗球虫药物作为添加剂使用,这无异于宣布这些药物不能在出口的鸡群中出现,致使我国山东、吉林、广东等地出口的肉鸡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寄生虫学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免疫预防应尽快取代球虫药在球虫病控制领域占据的主导地位。



       应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疫接种,可使鸡对球虫病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亦有人利用强毒株球虫采用少量多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给鸡接种,可使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强毒球虫,易造成病原散播,生产中应慎用。此外有关球虫疫苗的保存、运输、免疫时机、免疫剂量及免疫保护性和疫苗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