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教育是把好端端的人摧残成“现代教”教徒

 花间挹香 2016-07-30

现代教育是把好端端的人摧残成“现代教”教徒

在人心是主体,还是外物是主体上,在如何处理“心-物”关系上,源自欧美的现代“教育”观恰恰与中国传统的“教化”观相反。“教化”观所反对的,恰恰就是“教育”观所倡导的。

“教育”观认为,具备绝对主体地位的是外物,而不是人心、心性。人心是无法独立的,必须依赖依附于外物。“心-物”关系不是“权”的关系,而只能是“信”的关系。外物不是人心“权”的对象,判断选择的对象,而是“信”的对象。人不能过符合自己内心的生活,符合本心本性的生活,而只能过符合外物的生活,为外物所决定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不是发挥自己的本心本性,而是崇拜和追求外物。

所以,在“教化”观看来,“教育”观中的人都是物化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人。

“教育观”所信仰的外物主要有六个:科学、法律、制度、发展、艺术-体育、经济。科学信仰、法律信仰、制度信仰、发展信仰、艺术-体育信仰、经济信仰,是现代文明中的六大信仰、六大崇拜,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和基础。

科学、法律、制度、发展、艺术-体育、经济这六大外物在根本上都带有宗教意义,都带有“神性”,它们都是实存于人类之外的独立主体,都有着自己独立的运行规律,凌驾于人之上,决定和主宰着人类。人类必须信仰服从于它们,永不停息地追求它们。在他们面前,人类没有主体性可言,人心没有主体性可言,唯有信仰和追求它们。人类理想的生活就是与它们相符的生活,而非与自己内心相符合的生活。

有必要进一步解释一下中国传统的“教化”观对外物、物的概念界定。外物,简称物,是人心之外的任何东西,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物体,也包括事件,更重要的,还包括一切人心所构想、臆想出来的东西,譬如,神、妖魔鬼怪、知识、真理等等。

事实上,“教化”观认为一切物都是经过人心“构想”的,没有不经过人心“构想”的“客观”之物、“纯粹”之物。即便是具体的有形之物,只要被人认识到其存在,一定是经过人心的“构想”的,被赋予了意义和价值。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教化”观看来,整个世界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人心,另一个部分是经过人心“构想”的外物。外物并非与人心判然为二,而是一定都经过人心处理的,构想的。这就是“心物不二”的意思所在。

“心-物”之分与源自欧美的“主观-客观”、“唯心-唯物”之分截然不同。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唯心-唯物”,都没有意识到人心的主体性存在,都没有人心的位置,所讨论的都是物,而非心。

“主观-客观”之分是把世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观之物,一部分是客观之物。主观之物,是人心的“构想”之物,而“客观”则是人心之外的,没有经过人心构想的“纯粹”之物,而且“客观”决定主观。所以,主观之物,客观之物都是中国“教化”观中的外物、物。只是欧美人天真地认为,有些外物是没有经过人心构想的,是客观的,他们是人类的决定者。实际上,“客观”本身就是人心的一个“构想”,而且是象“构想”上帝一样的虚构。

而“唯心”则是一个“香蕉词”(香蕉词第二节已讨论),现代的含义来自欧美,其中国本意则消失了。由于欧美人从未意识到人心的主体性存在,所以,在欧美的意识和文字中,从不存在中文“心”的东西,更不存在“唯心”的东西。当王阳明他们说“唯心”时,是在强调人心的主体性地位。而欧美的“唯心”则是在讨论世界的本源和决定者属性。无论你认为世界的本源和决定者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实际上都是否定了人心的主体性地位,因为它一定被世界的本源和决定者所决定。所以,欧美的“唯心”与中国传统的“唯心”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东西。这种翻译错误是晚清民国时期的“翻译家”、“大师们”的肤浅无知所造成。

无论“唯心”的,还是“唯物”的,都是外物,而且都是虚构臆想的外物,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并没有决定者,是“自然”(中国本意上的)的。

由于欧美人从来没有意识到人心的独立性、主体性存在,而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感,恐惧感。总觉的人心应该依赖于某种外物,总是恐惧于人心的自我独立。正是这种依赖和恐惧,促使他们虚构了种种外物,去信仰它们,让它们充当自己心灵的依靠。

在基督教时代,他们虚构了神、上帝。在所谓的近代哲学时代,他们虚构了种种非人格化的世界的本源和决定者,唯心的,唯物的,客观的。而在现代,他们则虚构了科学、法律、制度、发展、艺术-体育、经济这六大外物,来供人们信仰和依赖。

在欧美人看来,在“教育”观看来,欧美的现代文明与基督教的中世纪本质不同,现代文明是进步的、理性的、无神论的、无宗教迷信的。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教化”观看来,现代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依然是有神论的,依然存在严重的宗教迷信。

在欧美人看来,神都是人格化的,如果把人格化的属性去掉,神就不是神了,信仰它就不是迷信,而是理性了。而在中国传统的“教化”观看来,当你信仰任何外物时,当你把任何外物置于人的心性之上时,你都是在迷信,这种外物也都是“神”,和是否人格化无关。

所以,宗教时代的人格化的神是神,近代哲学时代非人格化形而上的实体也是神,现代社会的非人格化的科学、法律、制度、发展、艺术-体育、经济这六大外物也是神,是科学神、法律神、制度神、发展神、艺术-体育神、经济神。事实上,这三类神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下一节将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可以把科学神、法律神、制度神、发展神、艺术-体育神、经济神统称为“现代神”。所谓的现代文明,实际就是以这六大现代神为主神的现代多神教,简称“现代教”。科学神是级别最高的现代神,是群神之王。

现代教育就是对“现代教”信仰和传播,从根本上说,是宗教的、有神的、迷信的。“教育”的宗旨,不过是培养信仰、崇拜“现代神”的“现代教”教徒。学校大学是神学校神学院,所教授的各学科的“科学”知识都是教导如何信仰和追求“现代神”的“现代神学”。所谓的理论体系不过是神学体系。所谓的逻辑,不过是证明神存在的手段,接近神的手段,通神术。(微信公共号:新心性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