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及答案详解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蓝曦魔域城 2016-07-31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以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就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例如(随便举)。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例如(随便举)。 

  注意有四个主要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2.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的时间。(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3.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4.注意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可举例说明,也可简单阐述其影响因素)

77、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者往往会感觉食而无味? 

答:感觉相互作用认为感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人对某个事物的感受,往往是对来自多通道的感觉的整合而形成的。臭觉和味觉的相互作用尤其明显。当人感冒时,往往会鼻塞,从而影响嗅觉的感受性;在对味道的感觉中,嗅觉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嗅觉的参与品尝食物时,会食而无味。

78、简述德韦克(C.S.Dweck)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答:成就目标理论是由德维克(Dweck)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持这种取向的个体,他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也能真正提高能力;他们喜欢挑战,能坚持学习,不怕困难;在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时,用是否取得进步来评价;在对学习的成败归因时习惯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的个体控制感强,自尊感也稳定。 

  表现目标的个体,他们学习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往往能力不人随着这种学习而改变;这样的学生习惯避免挑战,因为坚持性也差,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他们在评价学习效果时用自己是否比别人更强来评价;在对学习成败进和归因时习惯归因于能力或运气;他们控制感差,自尊感也不稳定。 

  在强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今天,成就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机模式,同时应减少在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比较,提高学生在自我参照标准上的评价,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的运用上,集中于掌握知识本身,以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79、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一)反应时有赖于刺激   反应时有赖于被刺激的感官反应时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刺激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不同种类,不同感觉道的反应时间不同。 

  对于视觉和触觉,刺激作用的位置不同,反应时也不同。   痛觉反应时因刺激方式不同而不同。半规管(蒙着眼睛在旋转椅上)反应时的中数是5000毫秒。(勤思考研)   反应时受刺激强度的影响刺激的物理强度大小影响反应的长短,一般情况是对弱刺激(阈限以上)的反应时间较长,刺激增加到中等强度与极强时,反应时就变短。 

    3.刺激的停止及刺激强度的变化反应 

  一种刺激的停止也同刺激的出现一样能引起反应,在视觉中对刺激的减弱要比刺激的增加反应快,这是视觉所特有的。 

(二)反应时有赖于机体 额外动机加速反应 

  反应时实验中,被试一般是想反应得越快越好,除此之外,一些额外动机如奖励和惩罚会使被试的反应更快。   准备定势的因素影响反应时反应时实验中,被试的准备定势有些是随意的,并可由实验者的指导语所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是非随意的。一般说来:反应前期的长短影响反应的快慢。假若前期太短,被试就来不及准备,如果前期太长,其准备又可松懈。 

  反应前期的肌肉紧张影响反应时。反应前期中肌肉紧张是自然的,但肌肉紧张的不同程度,表明其预备定势是不一致的:在前期末尾的肌肉紧张越高反应时就越快;当前期是有规则的,最恰当的长度时,则肌肉紧张最大。   肌肉的紧张程度影响反应时。 

  运动准备与感觉准备的类型不同,反应时长短也不同。   复杂反应 

  选择反应时与选择的数目成正比;   刺激越相似,反应时间就越长。   练习因素影响反应时一般来讲,反应时随练习的次数增加而减少,简单反应练习几次就可达最高速度,而选择反应则练习的次数需增多。   年龄因素影响反应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被试的反应时也不同,从幼儿到25岁这一时期内反应时隋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起初减少得很快,以后慢些。   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反应时在反应时实验中,尽管对刺激强度、前期的长短、指导语、年龄、练习等诸因素控制不变,但对一些反应变量却不能都控制得很好。   速度与准确性权衡人在完成反应时任务中,平衡速度与准确性的操作特征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如果被试在完成某些反应时作业的―反应时--错误率关系模式‖是由速度--准确性决定,此时的反应时指标就不可靠,因为被试追求正确率可能成为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四、综合题: 

 80、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答:这是时间序列设计;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其优点:时间序列设计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因为在这一系列的测量过程中,其间隔基本相同,因此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是相同的。其次,该设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名被试都要经过多次测验,并得到一系列测验结果,这就能够降低由于只作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另外,该设计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首先,由于该设计研究是在没有控制组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它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其次,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作作为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再次,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学生在实验处理后的成绩。  

 8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82、试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这是其理论的核心。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弗洛伊德的人格的基本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具体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弗洛伊德建立了一整套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当时是需要理论勇气与实践精神的。敢于把生物冲动提高到突出的位置,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建立在对成年人的研究基础上的,并没有直接观察儿童,而是要求病人回答幼年经历,从而做出理论推测的,而这些回忆有时是片断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弗洛伊德理论的科学性不足。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他提出了发展的八阶段论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其具体的发展阶段及发展任务如下:   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如下:   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 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   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 

  相同点:(1)两种理论都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都没摆脱本能论。   两种理论都同意人的心理发展分阶段的观点。 

  异同点:(1)弗洛伊德更注重先天的性本能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艾里克森更强调后天的文化及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弗洛分德将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到青春期,艾里克森把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到老年期。 三(1)比较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的异同  

83、有十四名智力水平相近的被试随机分配在3种不同的时间倒记时提醒情境(主考提醒、挂钟提醒、自我提醒)下参加某一智力竞赛 

表1 为三种时间倒计时提醒情境下,被试回答正确的竞赛题目数,经检验方差齐性,附表为双侧检验时F值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的方差分析有何异同 

 2、选择一种恰当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参数检验或使用克一瓦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非参数检验并对统计检验结果作出解释。 

克一瓦氏单因素分析使用的公式:



答: 参数检验方差分析与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差异上。参数检验包括正态总体的均值或者均值差异检验,二项分布检验,积差相关系数显著性的检验,方差分析等等。这些统计问题之所以属于参数检验,是因为它们都有共同的前提:总体分布的类型是正态分布。如果检验涉及两个总体,两总体须方差同质。参数检验通常情况下都是用于等比和等距型数据。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包括对相关样本的双向秩次检验和对独立样本的单向秩次检验。

非参数检验对总体的分布情况的要求低,也不要求对总体的参数进行假设,因而使用的范围比参数检验广泛得多。非参数检验可以适用于顺序型变量以及命名型变量。这一点也使得非参数检验适用的范围更广。非参数检验的功效往往大大低于参数检验,它没有参数检验敏感。 

很多参数检验可以检验出显著差异的地方如果非参数检验则不会得到显著差异。而且,用顺序型变量或者命名型变量来代替原始数据,这种做法本身就损失了很多信息。因此,通常来说,在能使用参数检验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首先考虑使用参数检验。另外在具体方法上也有差异,参数检验方差分析主要是用方差计算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每组数据的秩次和来考察组与组之间的差异。 

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即都是对两组以上的数据进行比较。(2)对实验材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参数检验的适当方法或者非参数检验的克—瓦式单向方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提出假设 

H0 :三种情景下正确题目数的平均数相等, H1 :三种情景下正确题目数的平均数不相等 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三组测验分数是从三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三个独立样本,且方差齐性,故可用方差分析的F比值来检验三个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 计算平方和: 

SSb =292 /4 +452  /5+ 382 /5 –(29+45+38)2 /14          =8.05 

      SSt=(52+72+72+102+102+…82+92 )-(29+45+38)2 /14         =30 

      SSw = SSt – SSb=30-8.05=21.95 自由度:dfb  =K-1=3-1=2         dft  =14-1=13 dfw =13-2=11 

F 比值:F= (8.05/2)/(21.95/11)=2.017 

统计决断:根据dfb =2,dfw =11, 查F值表,F(2,11)0.05 =3.98>2.017 

所以P>0.05。故三种情景下正确题目数的平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没对因变量产生显著影响。不管是用哪种方式提醒考生时间,对考生的成绩无影响。 

本题还有另外一种解法,解题方法详见:

2)对实验材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参数检验的适当方法或者非参数检验的克—瓦式单向方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答:此题应优先采用选用克—瓦式单向方差分析,因为n<><>


=3.56 

H0.05 =5.6429>3.529=H 所以P>0.05 

即差异不显著。

轻松一刻

岳飞:莫等闲,错过中奖号,空悲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