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空灵纯净,让人情不自禁想靠近,却又碍于它的高远险阻,无法亲近它一探究竟。这可望而不可得的独特魅力,吸引无数人成为了雪山爱好者。 这些爱好者中的一小部分人,会在某日勇敢踏出脚步,尝试去接近雪山的神秘之巅。这个小众群体,是如何从入门级雪山开始,一步一步实现梦想的呢? 让我们通过一次哈巴雪山的成功经验,来窥视入门级雪山的攀登全貌。你会发现,只要迈出脚步,你也可以站在雪山之巅。 人站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哈巴雪山 1、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与玉龙雪山中间隔着虎跳峡,在雪山中属于入门级别。虽然它并没有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雪山,也不像珠穆朗玛峰那样广为人知,但论起攀登人数,哈巴雪山和四姑娘山以及玉珠峰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过那些收费高昂,攀登难度极高的8,000米以上雪山。 纵览中国境内的所有雪山,基本上已经全面商业化了。以珠穆朗玛峰为例,国内登山者需要交付33万元人民币作为门票,外国人则需交费50万。除此之外, 报名者还需具备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经验。而世界上任何一座可以让你积累前期经验的8,000米雪山,费用都在10-20万之间。你想攀登这些8,000米山峰,又需持有7,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证书,费用在4-6万间。 以此类推,7,000米又需要6,000米的攀登资质,花费在1-1.5万间。除了高昂的门票类费用,你的装备购买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60-100万的巨资,就已经将多数人拒之门外了。 因此5,000多米的雪山,成为许多人一圆雪山梦的理想之选。在这种氛围下,攀登哈巴雪山的人,呈逐年攀升之势。 因为和利益挂钩,很多当地人开始做高山向导,他们体质好,对地形熟悉,带客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科学登山考虑。而商业团队在招募成员的时候,也很少设置门槛,只要给报名费就收。 所以即使哈巴这样的入门级雪山,几乎每年都最少有一人死亡,两人重伤。让我们看看近几年,发生在哈巴雪山的一些伤亡事故。 2008年11月24日,两名四川攀登者发生滑坠事故受伤; 2009年10月4日,1位韩国女性在登顶下撤途中滑坠,掉入冰缝中摔断颈椎骨死亡; 2010年10月1日,1支5人登山队在登顶下撤途中发生滑坠事故,造成2人死亡; 2012年10月29日,1名61岁福建籍男子在下山途中滑坠遇难。 因此,即使我们参加的是商业团队,也有向导相助,也还是应当具备基本的雪山常识和登顶的体能,以保证自身安全。
↑↑雪山伤亡事故 2、哈巴村 哈巴村是攀登哈巴雪山的第二站,第一站是丽江。因为商业攀登的流行,哈巴雪山脚下的哈巴村,也随之越来越热闹,其经济发展与雪山攀登紧密相连。 村里有大量针对登山者的客栈,出售登山补给品的商店,一个新的职业-登山协助,成为村里很多年轻人的职业和经济来源。开中巴到丽江古城接送登山客,也成为一门很抢手的生意。 我们这次的登山团队,就是哈巴村里的师傅过来丽江接往哈巴村的。虽然名字是一条村,其实际规模相当于一个镇,人口有2,000多。因为地理地貌原因,村里房屋之间间隔非常大,整条村的占地面积显得异常庞大。 村民的半山梯田里,分别种了玉米、小麦和花椒。有些道路两旁,也种上了花椒树。这是由于近年来川菜流行,花椒的消费量连年上升,价格也攀升得非常厉害,所以很多地方大面积种植花椒,借以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收入。 以农耕为主的哈巴村,虽然不像丽江古城那样购物方便、娱乐丰富。但在哈巴山谷里,能听到雪山流下来的叮咚水声,偶尔传来的清脆马铃声,还有风声和鸟鸣声;能看到洁白的雪山,翠绿的植物,农屋星星点点地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峡谷内。这世外桃源般的风景,让人感觉即使不为攀登雪山,也值得专门来这里发呆。 哈巴村的村民很淳朴,生活看起来无忧无虑。
↑↑哈巴村一隅 3、出发去大本营 我们这次哈巴雪山团队,一共有13个人,其中包括2名领队,大家都是通过网络报名集合到一起的。领队通知的出发时间是2016年6月10日早上9点,但大家在6点就起床了,不知是因为睡哈巴村的大通铺不习惯,还是因为兴奋。 今天才算是第一天正式爬山活动。虽然海拔不算高,但从哈巴村到大本营,整个路程的长度和攀升高度,其实都比明天的登顶活动要大。 8:23,领队开始组织大家进行热身运动,准备徒步去大本营,只有一位上海队友没有参加热身活动。 刚出发不久,领队的鞋就坏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团费太便宜,领队只能穿快脱底的鞋来爬雪山。还好刚到村口,旁边的小卖部就有卖502胶水,领队赶紧买了一瓶,把鞋底粘上,我也赶紧拍照记录。
↑↑补鞋的领队 哈巴村主要生活着纳西族、彝族、汉族和回族,哈巴就是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淳朴的哈巴村民很爱惜他们的马,如果有人想骑马去大本营,村民每匹收三百块钱。没人雇的马,或者从哈巴大本营返回的马,村民自己不舍得骑,牵着空马来回。 遇到一个四十人的大团队,是来自苏州的队伍,比我们出发得早,他们全部都是雇马上本营。看见我们准备徒步,觉得非常不可理解。这个骑马大队伍走在我们前面,陡峭的山路上,留下了一路新鲜马粪。 眼看女领队一脚就要踩上去了,我赶紧提醒她:“小心别踩了马粪。”“谢谢提醒,我会小心的。”女领队对我温柔一笑后答道。我一边给马粪拍照,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把马粪照下来发到网上,踩了就不好照相了。”回头看到女领队一脸尴尬表情。
↑↑一路都是冒着热气的新鲜马粪 骑马上大本营的人,显得特别洒脱,不断从我旁边经过,走一段秀一段,有的人胸前挂着一个大大的单反。一位穿蓝色衣服的骑马登山者,第五次从我旁边经过,喊着:“让一让,让一让。” 我赶紧躲到旁边,把路让给这位威风的骑士。骑马者从我身边迅速穿过,转过头来对我咧嘴一笑,然后转过身去,双手抓住缰绳,使劲往马脖子上一抽,马吃痛,双脚刨地,一个加速,就消失在我前面了,果然是好马。 十点整,我们队伍攀升了约五百米。那位没有参加热身活动的上海队友,团坐在草地上和领队聊天:“你看,坐马的话,今天上去能保存体力,明天就能保证安全登顶。不坐的话,今天走得这么辛苦,明天很可能就上不了顶了。” 领队没怎么搭话。
↑↑行进中的队伍 十一点,队伍开始拉开距离,有人走得很慢。走在前面的领队有点心急,从草坡上转过头来。对着下面大声吼:“你们下面的走快一点啊,不能老休息,这样不行的。” 突然有人大叫:“小心落石!” 说时迟那时快,一块排球大小的石头,从45度草坡上滚落,朝着我的方向飞驰而下。我一个猛跳,石头迅速从我的脚下滚过,继续往下飞奔,经过了两条横亘草坡的山路后,滚落的速度减慢,还好没有打在后面驼行李的马脚上,而是刚好停在马蹄旁边。 山路很陡,驼着人的马走不多时,已经显现疲态,走一段停一段。威风的骑行者,一会儿迅速超过我后,一会儿又停下来,滞留在我后面。就这样,两个马队,几十匹马,不断在我的前前后后转。 午时开始下起了毛毛雨,所有的队伍和马匹都在半山营地休息。上海队友在这里租到了马,不用继续走路了。另一名队友开始一直走在最前面,在到达半山营地前,可能是太疲劳了,也租了马。
↑↑蛇皮袋里装的都是登山者的行囊 4、欺负人的大妈 下午雨势增大,马匹显得更累了。还有些没租出去的马,就被主人牵着,走走停停。其中两位兜客大妈,可能是累了,坐在路边休息。看见我背着一个大包走过,奚落道:“你怎么有马不骑,那么傻走路。”“你的马也没比我走路快多少呀。”我笑嘻嘻地回答大妈。 “你背那么大个包干啥子?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一定是棉花吧,用那么大个包,装那么多棉花上山,傻不傻呀。”大妈一边说,一边看着旁边的另一位大妈,两人仰天大笑。
↑↑我的登山包是橙色 淳朴的村民,一摊上“生意”这档事,也没法淳朴了。我赶紧加速,离开两位兜不到客的大妈。 走着走着,突然背后被什么东西拱了一下,力道很大,我被拱得往前飞扑,还好反应迅速,用登山杖往前一撑,稳住了身形,没有扑倒在雨水、马粪和被马蹄搅混的泥浆里。 往身后一看,又是那两位大妈。 我:你怎么用马撞人? 大妈:你挡住路了。 我:你可以叫我让路呀,怎么一声不响的用马撞人呢? 大妈:马又不会说话,怎么叫你让路。 我:马不会说话,您会呀,做人要有基本的礼貌。 大妈:你说要讲礼貌,在这里,哈哈哈,你说要讲礼貌,哈哈哈…… 正被大妈笑得摸不着头脑,后面突然响起了马铃声。这里的马,有些脖子上挂了马铃,走近就能听到。“让让路,让让路。”一个人骑着马,后面还拉着一匹空马,从我身边经过时大喊。 我侧身让开后,前面刚好是个半米高的台阶,马前腿踏上了台阶,后脚没迈过去,马屁股猛烈颤抖着,过了好几秒,在马屁股更加激烈的一阵颤抖后,马后腿一缩,然后使劲一蹬,跳上了台阶。 因为用力过猛,马跳上去后,整个向前扑,前腿往前蹭,紧跟着马身左右晃动,差点把坐在马背上的人甩下来。好在马后腿紧急刹车,四脚八字形叉开后,才终于稳定下来。 马背上差点被甩下来的人,定了定身,回过头来问我:“要不要坐马?下雨路滑,很辛苦的,你还背那么大个包,大家的包都是用马驼上去的。” 我:不用了,谢谢。 马夫:免费驼你上去,不收钱。 我:谢谢,不需要,您先走吧。 让这位和蔼善良的马夫先走后,我继续负重前行。
↑↑骑行去大本营的登山客 5、抵达
午休过后,就一直下雨。可能是人和马都禁不住这恶劣天气的折腾,从中午一点开始,就看见下山的那些人,无论是骑马还是走路的,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模样。 一打听,原来这些人都是没能成功登顶而中途下撤的。让他们颓丧的不是天气,而是没能成功登顶的结局。毕竟来过的人,都是想登顶的吧。 我在下午两点到达大本营。前面已经有四个队友先到达了,三个骑马的和一个空身走的。
↑↑我到达大本营 其实从哈巴村到大本营这条路,徒步比骑马更好。因为它能起到良好的热身作用,让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逐步适应高海拔,让身体为接下来的登顶,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行李是可以放心让马或骡子驼的。如果你参加的是商业团队,从哈巴村到大本营的行李驼运服务,是包含在报名费内的。只是我习惯了亚式攀登,不想接受这种喜马拉雅式攀登的服务而已。 这段路的负重徒步,让我进行了充分的热身,接下来,我要好好看看哈巴大本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