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解梦】道德完人薛宝钗为何选秀落选

 快乐老年435 2016-07-31
【红楼解梦】道德完人薛宝钗为何选秀落选
一棵美人--黛琪07.30 09:31阅读16万+

【红楼解梦】道德完人薛宝钗为何选秀落选

【导语】宝钗为何忽然又不进宫待选了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宝钗不必进宫了。为啥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选秀落选了呗。

红楼梦在写作中,作者有很多东西需要埋藏,但是又不能不给读者留出线索、路径,是以也留下许多破绽、漏洞,以及前后隔离甚巨的东西,宝钗进京待选之后没有下文便是一例。但作者并非没有交代。书中写薛姨妈送宫花给群钗,可知宝钗入宫事已了,不需进宫,故将宫花散发。薛姨妈语“宝钗不爱花儿粉儿”,但既然要入宫待选,则不得不有所预备;但是既然将新得的十二支时样宫花散发出去,则可知宝钗不需此物矣,自然意味着宝钗选秀落选。这手法跟后面王夫人遣散大观园戏子优伶,暗示元妃之死一样,为不写之写。

宝钗为何忽然又不进宫待选了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宝钗不必进宫了。为啥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选秀落选了呗。

且慢……这个落选必须要分两种,不然拥钗派必须要来撕我了。

原因也只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宝钗选秀落选,一个是宝钗家里不愿意她进宫,所以借着各种力量,让她落选。反正都是落选,关于宝钗正常落选而非作弊落选这个说法,很多人不会服气,不会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宝钗样样好,哪有正常选秀而落选的道理。我觉得他们太想当然了。红楼开篇已经明说了这是末世,诸钗是末世闺秀,宝钗的人品固不必说,宝钗的学问,在后面是连老爷贾政都赞赏的,偏偏她没选上,正说明末世世道的黑暗昏聩,英雄无以出头无以立足的处境,再加上宝钗一直待字闺中,无人提亲,曹公正写出了一个郁闷不得意的少女形象。

但真正的原因,恐怕正如我所推测,宝钗道德学问都好,偏偏就是长相略差,不是第一眼美人,而且肯定是略有痴肥,所以进京选秀是必然落选。否则何以后面贾母等人给宝玉各种张罗提亲,总也想不起宝钗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一则她年龄比宝玉大若干,二则她外貌略配不上宝玉。曹雪芹自称闺阁良友,不好意思说宝钗生得不美个性沉闷,只得用暗示来影影绰绰地写。可惜有些人选择了无视。没办法,能正视现实的人真的很少。

不过为了安慰那些拥护薛宝钗喜爱薛宝钗的读者,我编造了一些理由,来说服他们,宝钗没有进宫,是贿赂落选的缘故,让他们心安理得地继续美着吧。当然先从进宫的好处坏处谈起。从元春的案例看,进宫坏处大而获利少,所以不惟薛姨妈不愿宝钗进宫,便是薛宝钗自己也不肯进宫。薛家纵然富贵,却也已经败落(第七十七回给熙凤配药时宝钗语),宝钗进宫又能如何?反而更多亏损。她家是皇商,赔本的生意恐怕是不会做的。

我们看元春入宫多年,至今对贾府,除了名声而外,并没有突出贡献。后来省亲,表面上看锦上添花烈火烹油,为一时之盛,但,不过是花钱买个虚热闹;而且这上下打点使费的资金,便是来源于林黛玉二进荣国府带来的家私。皇族婚姻跟民间婚姻一样,娘家势力、财力,女方的嫁妆,影响着女子在夫家的地位。而贾元春入宫,其实对贾家,是添加了极大的社交支出。贾府既不愿元春在宫中受气,元春又不愿自己给贾府添麻烦,唯一的出路,便是大大花费钱财,打点宫内那一干内相,才会有元春加封贤德贵妃、凤藻宫尚书的喜事发生。如果说省亲就表示着多么多么威风有势力,贾珍又为何不希望再次省亲,反而说如果再省亲一次,恐怕就精穷了?如果说元春入宫便能给贾府带来利益,为何在第七十二回,宫内太监就连连来打秋风?虽然手中已然没钱,凤姐、贾琏却忙忙应付不迭,典当东西送钱了结?鉴此,薛家已然败落,唯有守成过活。薛宝钗入宫,若在四大家族势力上升阶段,尚有可为;在四大家族末世,只能是徒有余哀,力不能及。故而不惟薛姨妈不愿宝钗进宫,便是贾政王夫人,若有条件,也不会同意宝钗进宫。

有人认为,以薛宝钗的才能,进宫后必大有一番作为,不仅对薛家,即便对四大家族,亦是大有便利的事情,如此,薛宝钗必然愿意入宫;后来没能入宫,退而求其次,做了宝二奶奶,是不得已的事情,亦是贾府拯救家族危亡的上策。这些读者真是甄嬛传看多了,难免一厢情愿,胡思乱想。

大凡一个国家民族有其际遇,个人也有其际遇。谚云“时来铁是金,运去金如铁”,恰正此谓。熙凤之才,运气旺的时候连东府都治得;运气没落的时候连下人的工钱都发不出来。宝钗生逢末世,有才也枉然。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宝钗尚存古君子之德,但她有个混账哥哥,惹祸添乱,无恶不作。宝钗才德虽高,齐家尚且不能,进宫又如何能皎然突出并取信于皇帝握得权柄?人之好德不如好色远甚,皇帝亦然。宫中内相等等,无不见钱眼开,谁把德容工貌放在眼里。再进一步说,纵宝钗取信于皇帝,也未必能得皇家翁姑欢心,在宫内能握有权柄;纵得到皇帝和翁姑欢心,争夺富贵者多矣,她又如何能久享荣华。是以纵然宝钗能进宫,也是枉然。诗礼大家的元春进宫多年,所谓受宠,也不过二三年光景,所谓“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更何况出身皇商较次一等已经落败的薛家宝钗,又有何可措手之地。如果进宫能混得那么得意,元春曲子词何必说“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探春词中又何必说“奴去也,莫牵连”呢。

从上论述可知,宝钗名义上虽是待选进京,“金玉良缘”却在薛姨妈和王夫人手中安排得妥妥的。薛姨妈进京后的大事,除了为薛蟠打死冯渊案求贾政,更求贾府从中做手脚,令宝钗选秀落选;然后薛姨妈放出闲话,宝钗须择有玉的方可婚配。一笔写开,闲中有急,跌宕至极,不经意引出后文钗黛争锋。

薛姨妈说宝钗“古怪着呢,从不爱这不爱花儿粉儿”,道出了宝钗的心声。跟宝玉的喜爱花儿粉儿、爱红、崇拜女子等毛病相对,宝钗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不喜自己的女子身份,反希望自己是个男子,能够干一番事业。跟宝钗走得近的探春有同样的襟怀抱负,同声同气,是以彼此理解、扶持,成为大观园女子之中的领袖人物。跟她们一样有着男子气概的是湘云,不仅能诗文,还能自充荆轲摄政,打抱不平。这三位贵族女子生于男子普遍污浊腐朽的时代,虽然有才,却不能有所作为。掌管着家政大权的可卿、熙凤,以及同样有着相同抱负和气概的下层女子袭人、麝月、鸳鸯、平儿,她们一例遭受着悲剧命运,终身痛苦压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