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书、借书、上网

 江山携手 2016-07-31

  书到底是买好还是借好,哪些书该买哪些书该借,很难一句话说清楚。

  教材不买不行,买不到你就得复印。字典一本没有恐怕也不行,甭管中文还是英文的。为了下一代,怎么你也得置办两本《看图说话》、《机器猫》之类的读物……

  买书,新书与旧书各有不同。

  买到满意的新书,嗅着清新的油墨香气,嘴里哼着调儿,在扉页盖上印章,在书后写上购买的时间和地点。阅读未及,先是进行这一过程时的心情已十分怡然。对于书籍的个人占有,差不多同于撮了一顿美餐,归到根上都是体现人类的贪欲,要不怎么叫“精神食粮”呢?

  买旧书,一是不得以,因为新书遍寻不着;二是有一定收藏价值;三是等于和别人就此书进行认真的讨论。有一次,我以5元购得一本旧书,书中要紧处被原拥有者用红蓝铅笔全部划出,旁边写了简要的心得和疑问,最后一页还夹了一张纸条,上面用很细的铅笔一笔一划写满了本书涉及到的部分偏字、难字,如觌之类。我数了数,共280个字左右。我顿时对这位读者严谨的学习态度肃然起敬,同时他写出的疑难点也引起了我的重视。你不必担心旧书的“细菌”,我传给你一个绝招:买回家后,先用消毒纸巾擦拭封面,再以塑料袋密裹之,存到冰箱冷冻室内。-18+一夜工夫,恐怕什么菌也扛不住。

  买书要花费银两,花费银两捧回的书读后感觉无趣,常常会懊恼好几天。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地,我就总结出了买书的取舍标准,号称“四不买原则”:

  一、破解千古之迷的不买。这类书有以下特征:书名起得骇人听闻;书中多指名道姓地批驳专家学者,抓住人家著作中的细枝末节大加鞭挞;自称破解了千古未解之迷,其理论架构异峰突起危乎高哉,论证过程牵强附会。革命导师早有精辟论述:“那个叫喊得最凶的和发誓发得最厉害的人,正是希望把最坏的货物推销出去的人。”听人劝吃饱饭,此类书不必买。

    二、博士论文集不买。博士生就读期间,要在博导的指点下写出一本书交差(鉴别的方法是看老师们的序或跋)。但大部分学子构筑的理论体系都如同鸡肋,行文七拼八凑,引证繁杂、生吞活剥,整部书有隔靴搔痒之嫌。诚如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集.序》里批评的“繁称远引,搜奇抉怪,以为博者,非大家也”。这类书可不买,到图书馆翻翻足矣。  

    三、今人的古体诗词集不买。要想过古风、辞赋的瘾,读秦汉唐宋即可,何必从今人的沙里淘金?尤其是一些企业界、政界的“成者王侯”发表的唱和类、颂德类、咏叹类书籍最不可看。其必是有雄厚资金撑腰,为附庸风雅,调出幼时私塾或童谣的一点模糊记忆,就着XO攒出几行,不在乎印数多少、卖出几何,只要书出版了,写上题签送至要人手中即达到目的。我辈无名无缘,哭半天还不知为谁,凑什么份子?

  四、新书不讲价的不买。如今咱买东西的人最牛,特别是买新书,你按原价出售,我转身就走,到别处也能寻到同样的书,而且还得看打几折。买方市场嘛!

  在此声明:时下提倡“观念多元化”,故此我的四不主义绝不强加于人,实为一家之言。

  买的书,好在你愿意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古人凿壁偷光、围炉夜话,今人瓜棚柳下、榻上溪边,其情景皆令人艳羡。

  借书固然省钱,但有些书可能借不到,作为文化现象的研究者你又理应了解,这类书只好有机会买来看,关门读禁书,新书、旧书无所谓。像足本《金瓶梅》、□□□□□(作者此处删去二十四字)。有些书只需翻翻,了解一下内容及观点,这样的书最好的方式就是借阅。

  我曾在京城西四附近住了两年多。那一段杂志社的工作较松闲,我每日早餐后就骑上十几分钟的自行车,到北京图书馆(后易名国家图书馆)去看书。老北图坐落在北海公园的西侧,从阅览室的窗口望出去,白塔碧水,金瓦红墙;隆冬时分,积雪闪耀,冰映团城;到了四五月间,春和景明,垂柳轻拂,在此读书,但觉神清气爽,实乃人生一大享受!坐着宽大的座椅,书案上点一盏铜杆绿罩的台灯,传统与现代之间、古人与今人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仿佛获得了某种平衡与融合……

  借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集中一段时间,突击搜索某个领域方面的书籍,你会对某类选题的源流、有代表性的观点等获得较全面的认知,此刻你会发现自己看书的速度异常“凶猛”。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新馆整洁敞亮,正常情况下阅览室的座位基本能保证需求。你先选好位置,关了手机,然后挑一些感兴趣的书坐下来,背景是一排排开放的书架,你前前后后都是埋头苦读的学者或后生,安详围绕着你,养分滋补着你,你忘掉了馆外的嘈杂、拥挤和竞争,沉浸在愉悦、淡泊之中。

  现今时代进步,书被搬到网上,略交一点费用,即可看不少书,而且查找资料也便捷,如“超星”等。更有不少免费的网站,有电子书下载,使我等工薪族大块朵颐。网上读书的不便之处是必须次次开电脑、月月交网费,本人视力不佳,看银屏必须躬起上身,凑成虾米形状,极不自在。加上最近电脑风扇出了问题,懒得修,一直嗡嗡嗡地响。我于是又想起在图书馆借阅的场景,十分怀念“过去的好时光”。

  如果住宅可以选择,我愿意终生与图书馆为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