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江山携手 2016-07-31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一个出征塞上的将帅,一个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著作有《 范文公集》。他第一次将戍边的题材带入文坛,描写戍边的生活,表达其爱国情怀,开了豪放词的先河,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先驱,无异于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鼻祖。一首《渔家傲》边塞词的代表,为后人百读不厌。

   每次读范仲淹的《渔家傲》,都会让人感受到些许的凄清,悲壮,慷慨,激越,就在这种感伤悲壮中,那种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凸显在字里行间,令人回肠荡气,百读不厌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累。

上片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来临,边塞秋风萧瑟,风景迥异,大雁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之意。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在哪里呢?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起,四面传来风吼、马嘶等边塞特有的声音,崇山峻岭间,烟雾弥漫,夕阳西下,这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离家万里,思绪泛起,空对愁酒一杯,想起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累。”羌笛悠悠,寒霜落满地思乡忧国之情难断难抑。离人夜夜难以入睡,将军和战士都已满头白发,无不因思乡落泪。“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范仲淹是戍边的将军,把自己的戍边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无异于是文坛的第一人。全词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