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下最值得品读的教育文字——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新书《道与不道》出版在即

 做UU的榜样 2016-07-31



当下最值得品读的教育文字

《道与不道》


——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新书《道与不道》出版在即

一个普通教师视界里,对人文生机的求索与领悟;一个繁华时代中,对教育存在方式的微观反省与执拗诵读。

无疑,这是当下最值得品读的教育文字之一:

值得教师分享,值得学生研读,值得研究者圈点,值得社会人士评阅,值得人文雅士收藏!

其间:

自然,这也是当下教育和文化生态实话实说的新书——《道与不道》。


《道与不道》的作者董云川教授,始终致力于教育研究与实践;籍贯彩云之南,现为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自号“黑老兔”;类属好品茶、爱交友、尚逍遥之辈。

其新作即将在今年8月底和大家见面,是当下最值得收藏的教师节礼物!




所谓“道与不道”,有多重含义,作者在扉页中如是说:

“道与不道,首先牵涉正确与否,即所谓对或不对;其次关乎言说与否,也就是发声还是缄默。面对纷繁变幻的教育文化整体现象、部分假象或个别乱象,到底要心口如一还是王顾左右?不说干着急,憋着又难受;说出来不周全,得罪人更不好;反正说了也白说,权作没说过。只当一块石头落了地,碎不碎由它。除却当时响动的快意,或许心头还可舒爽一时。如此,还是说了吧……”


《道与不道》
共分为
上中下三篇


上篇:一目了然

对当下教育生态——“众生言之凿凿,志向高远,互表钦羡,一派繁荣气象”状,董云川教授小吐真言,描绘了人文学术的“可怜”,与教育学的虐恋,教育与德行养成,虚幻的大学精神……以及大学归梦,文化品相,评估边界,片段中永生……等热点焦点泪点话题。

卷首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白日梦。

“庄周梦蝶,黑老兔也想。无奈一直梦不着……陡然梦醒,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董云川语)


中篇:师徒相遇

师徒相遇是累世的缘分。

“师父就像一块吸铁石,而弟子就是一块未经淬炼的生铁,牢牢地被师父吸引,无法逃离”。

自玛雅预言的2012年元旦起,董云川教授起心动念,与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朴实对话,坦诚心语,通过网络遥相呼应,纯属偶然之举。2013新年开泰,末世预言未果,师生就有继续聊下去的冲动,于是,第二年的新年寄语应运而生。原计划事不过三,就此打住,未料有朋友居然在岁末年初给董云川教授发去问候,同时敦促又一年的话语劝诫,以致年轮更迭,一晃五载,不觉间竟偶然描绘出当下教育生态之真实一隅。

从“世纪末”、“啰嗦话”、“现象与真相”到“千万别失联”、“做个有格调的人”,字字走心,句句扣情。五载元旦的师生对话,描绘了一位导师对学生无尽的嘱托与期许。


下篇:当精神化入墨迹

中国的传统书画是人文精神表达的绝佳载体和符号。

在本书第三篇,为了立体展现教育文化理念,董云川教授突发奇想,邀约了身边几位书画界的高人雅士一起提笔参与,挥毫泼墨,各显神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与黑老兔的教育情怀竟相呼应。其中,有“飞越山人”心缘法师,“墨雨山人”陈子久博士,秦砖汉瓦痴迷者欧阳万里,“菊翁”劳伟先生,北京大学陈洪捷博士,画家钟波以及笪远祥先生,等等。

董云川教授执着的教育价值诉求,再加上友人生灵活现的笔墨响应,精神悄然化入本书之墨迹。

“硬笔留痕”抑或“群贤墨印”?文化旅程永无止境!


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会长小咖克克邀请董云川教授为推动阅读的事业摇旗呐喊,偶然谈及此书,小咖克克愿意牵手樊登读书会参与本书,共同为严肃阅读推波助澜。


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成立不足一年,但依托樊登读书会卓越的内容制造能力、科学的精华悦读平台、庞大的付费会员群体,通过高频次、高质量、多类别的线下活动,已经成为云南最大的O2O学习社区。


从即日起,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将作为董云川教授授权的,《道与不道》的指定推广渠道,启动该书的推广和预定工作。

新书版权注明:本文图文经《道与不道》作者董云川教授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作者许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