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上古奇书的艰难生存,司马迁不敢谈,被他们拯救了下来

 风过竹笑 2016-08-01

《山海经》是与《竹书纪年》同等类型的先秦典籍,但在中规中矩的封建文化里却是主流文化所不允的异类。相比于《竹书纪年》的三次被毁“新旧混淆”《山海经》好了很多,可依然生存艰难。从记录方法上看,相比于《竹书纪年》的刚直犀利《山海经》多了几分圆滑浪漫。

《山海经》的成书与作者考证有诸多争议,暂且不做罗列,我们可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证《山海经》的真实性、远古性。春秋之后,周典籍被毁,世人都以孔子编撰《六经》中的《春秋》《尚书》做主要历史考据。虽然百家颇有说辞,奈何仲尼曾具古典籍而编,况战国后期儒家人数发展疯狂,所以仍为主流。可是从《庄子》《列子》《九问》等同为春秋典籍的记载来看,庄子、列子、屈原之类的人显然是见过类似《山海经》的典籍的。《春秋》存在争议,后世多次组编过不同版本的春秋。秦始皇时代吕不韦编《吕氏春秋》里也有和《山海经》吻合来看,显然战国末期仍有不少学者见过类似《山海经》的典籍。

一本上古奇书的艰难生存,司马迁不敢谈,被他们拯救了下来

后世儒者甚至说《山海经》为东汉末年杜撰的伪书,那么司马迁的《史记》便耐人寻味。《史记》记载: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说明司马迁是见过《山海经》的,而且是当作史料参考的,只是不敢谈。说明一点在那个时候《山海经》在那个时代的生存模式是不见光的。

《山海经》艰难生存离不开四个人的传承拯救,还有一个朝代的官方正名。第一个人,刘歆,有人说他是儒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我不敢苟同,从其生平来看他与儒家唯一的关联便是从小读过《尚书》。这是受其父亲影响认为《尚书》是最古老的书籍。动机是为了考古,可是他处在西汉末年,死于王莽篡政。那个时候他编校古典籍是受到当时儒者是古今对立的。所以刘歆当时其实是受到学者排挤的,甚至到清朝康有为认为《山海经》为刘歆在王莽政权时的伪作。可是刘歆一个对圆周率都有研究的人物,一定是考古求真的。虽然同样被毁与战火,依然有抄录本流了下来。

一本上古奇书的艰难生存,司马迁不敢谈,被他们拯救了下来

第二个人,郭璞,两晋时期山西闻喜人(属中原文化后人),道家人物,训诂学家。当过将军,通天文占卜。由于地理原因,在晋朝《竹书纪年》出土的时候刚好在山西境内,郭璞在对《竹书纪年》中的部分作注释为后人所知的《穆天子传》时,通过《竹书纪年》印证了刘歆所编《山海经》的真实性。进而为《山海经》做注释,这才让《山海经》这部古书真正具有了生命力。到现在对《山海经》的研究还是以郭璞版本为权威。

一本上古奇书的艰难生存,司马迁不敢谈,被他们拯救了下来

一个朝代,就是在隋朝,《山海经》才真正从官方对其历史价值给予肯定。因为从西汉末年刘歆到两晋时期郭璞再到隋朝《山海经》一直是不受主流待见的。从隋朝开始《山海经》只是被列入史学的地理系。在之后漫长的唐宋元明时代《山海经》默默地唉书籍角落存活下来。有人转注,可是都是刘歆版本,并未起波澜,只是成了文人二次文学创作的资料。

一本上古奇书的艰难生存,司马迁不敢谈,被他们拯救了下来

第三、四个人,清朝,毕沅、郝懿行,在乾隆到嘉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做过注释。没有太大突破,把《山海经》定义为志怪类小说。这个虽然是所有对《山海经》定义中最为不靠谱的一种,但还是对《山海经》的传播起到了作用。

近代之后,《山海经》被外国人所重视研究。我们国家也开始研究《山海经》的历史价值,袁珂注释的《山海经》是市场上份额最大的一种。一本上古奇书,在历史的起起伏伏中终于算是传承了下来。

一本上古奇书的艰难生存,司马迁不敢谈,被他们拯救了下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山海经》的历史价值依然没有的到认识,所以,我们应该考证上古文化,打开《山海经》的远古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