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竹书纪年》(一)

 徐成宝gxxnbufi 2017-04-02

《竹书纪年》,又名《纪年》、《汲冢纪年》、《汲冢书》、《汲冢古文》、《汲郡古文》等,是战国时魏国史书。

 

据《晋书》记载,太康初(晋书记载的具体时间各处有异,大致是在公元280年上下浮动)在汲郡抓了个盗墓贼不准,得竹书数十车,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录了从夏开始到周幽王被犬戎所灭,一直延续到三家分晋以后魏国的这位今王(晋书一说这位今王是魏襄王又说是魏安釐王)二十年之间的先秦历史。

 

这本史书,是先秦历史研究界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没研究过这本书,你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研究先秦历史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本史书的地位又很是尴尬。下面就来八卦一下为什么这本史书既重要又变得地位尴尬了。

 

先来说说先秦历史研究界比较杯具的事吧。

 

《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显然,殷商时是有史书的,但是武王克商后,殷人的有册有典成为了传说。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又干了件让先秦历史研究界极为吐血的事,那就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了多少书后世一直在争论,不过秦始皇焚了列国史书只留下了《秦记》(也叫《秦纪》)这本秦国官方史,《诗》《书》、百家语除了博士馆可以收藏民间不准收藏这件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

 

秦末时,又一杯具事件发生了。项羽引兵西屠咸阳后,放了一把大火烧毁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熄。先秦时的典籍收藏在民间的被秦始皇焚了,而皇家收藏的典籍在这场三月不熄的大火中能幸存多少也是个未知数。

 

目前尚存的先秦典籍大部分是汉代学者重新收集整理出来的,还有一些书后人就只闻其名不见其文了,可见秦时秦末的这两把大火对先秦典籍存世的破坏性有多大了。

 

殷商时的史书后人是见不到了,列国史书也甭指望了,那么《秦记》呢,这本还能见见吧。呵呵,《秦记》司马迁是见到过的,他在《史记》里有提到。虽然秦国历史较其他六国要短,秦史是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襄公勤王封诸侯开始的,那时西周结束东周开始了,而且秦国史书记载得比较简略,不过好歹这是先秦流传下来的史书,能看到就不要挑剔了。后来褚少孙补《史记》时也说起过《秦记》,显然到西汉末《秦记》还存在着。

 

到了东汉时班固修史却不再提起《秦记》改提《战国策》了,再后来就更无人提起《秦记》了。估计《秦记》在西汉末东汉初消失了,这事是谁干的史无记载后人只能自由心证了,最大的嫌疑者有几位,一是汉朝哪位皇帝,二是更始帝刘玄,三是赤眉军。前者下令销毁前朝史书不奇怪,后两位都在西汉末攻入过长安,顺手放把火烧了皇家藏书也很有可能。

 

前面说这么多闲话只是为了说明《竹书纪年》对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性。在经历了秦火汉火三国动乱,无数先秦古籍不再存世,到了西晋时官府在汲郡抓了个盗墓贼缴获了数十车竹简,发现这些竹简记录的是先秦历史时西晋学者们的兴奋和激动大家能够理解吧。因为这是只在传说中提到过早就被烧毁了的列国史书之一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真的好幸福!谁说殷人的有册有典只是传说,这些竹简上夏商历史都有记载能够看到真的好幸福!

 

因为这些竹简上是战国文字(《晋书.束皙传》称科斗字,《晋书.武帝纪》称小篆),而西晋文字是从隶书在向楷书发展,所以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对西晋学者来说已经是古文了,当时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奉命对这些竹简进行排序整理考释翻译,然后就有了初释本竹书纪年又称“荀和本”。

 

由于这些竹简是散乱的,西晋学者对战国文字也做不到每个字都认识了,当时的学者对初释本的争议很大。到了晋惠帝时,精通古文的秘书丞卫恒奉命考正这些竹简,后来八王之乱,卫恒被贾后等杀害,他的朋友佐著作郎束皙接手完成了这个工作,然后就有了考正本竹书纪年,又称“卫束本”。

 

初释本认为“今王二十年”的这位魏王是魏襄王(战国时魏国第四代国君),而考正本认为这位是魏安釐王(战国时魏国第六代国君)。

 

至于这位魏王到底是谁,后人没有办法重新考正这批原简了,无法得到确认。因为西晋学者们在幸福的同时又发生了一件很杯具的事,八王之乱之后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这些竹简就这么毁于战火了。

 

幸运的是初释本和考正本都流传了下来,西晋以来那些从《竹书纪年》中摘抄引用文字的学者都能佐证这本史书还在流传。

 

明明是这么重要的研究先秦历史的史书,其对先秦历史的研究价值比《史记》还要高,为什么到了后世却变得尴尬了,这要从清代学者的发现说起。清代学者们某天发现今本竹书纪年的春秋战国史变成了周王室纪年,而从晋人描述来看,原书的春秋史应该用晋国纪年,而三家分晋后是用魏国纪年,因为这个发现,他们认为这是明人伪造的伪书,然后他们整理汇总了西晋后古籍中提到的《竹书纪年》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才是真的,其他都存疑,这是古本竹书纪年的由来。

 

那么今本竹书纪年真的是明人伪造的吗?其实不是。南宋初的《路史·国名纪》在引用时已经变成了周王室纪年,说明南宋时这本书的叙事纪年就已经变了。

 

那么今本上的内容除了古本上有的那些,其他内容到底可信吗?学者们不能凭空说这是真或是假,最好能找到初释本和考正本来证明其真假,然后学者们往前追溯才发现这又是一件眼泪汪汪的杯具事。

 

唐开元以前这书还存在,但是到了宋人编《崇文总目》(这是北宋朝廷藏书总目录)﹑《郡斋读书志》(北宋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南宋私家藏书目录)时,已经不见初释本和考正本的踪迹了。

 

至于这两个版本的亡佚是谁的错当然又是一番争论,有人认为这是战乱的错,安史之乱,唐末战乱都有可能使之消失。有人却认为这是宋人的错。宋儒走向了正统,当然用另一种说法就是极端,把不符合儒家正统的史书给抹杀了。

 

有人觉得宋人编《崇文总目》就是对古代典籍的保护简直是图样图森破,清人编《四库全书》都能把《天工开物》这种神书给编没了,要不是这神书代表了当时世界的先进科技刚面世就向周边国家和西方扩散了,到了清末学者们发现在国内找不到这书没办法从日本引进回来刊印的话,这书大概也要成为传说了。从这事就可以看出,盛世修典对那些被统治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书来说简直是灾难。而《竹书纪年》中很多内容对宋儒来说就是离经叛道,这书被宋儒随手灭掉太有可能了。

 

当然,因为史无记载,这事到底是谁干的没法确认只能自由心证。

 

到了现代,因为甲骨文的研究,青铜器铭文以及秦简等发现,现代的部分学者又觉得虽然有人(此人是唐开元以后到南宋之间人士)对《竹书纪年》进行了改头换面,但是他并不是无根据地瞎编乱造,应该是对照原本改动的叙事纪年。当然,这事可信不可信只能自由心证。

 

不过《竹书纪年》的内容真的很有研究价值,特别是与《史记》记载不同的内容,比如《竹书纪年》记载殷商的中宗是祖乙,《史记》记载是太戊,而甲骨文中却有“中宗祖乙”与《竹书纪年》能够互证。

 

至于《史记》记载的先秦历史为什么比不上《竹书纪年》更可信,因为司马迁修先秦史能够参考的是《秦记》、《诗》、《书》等古籍,而《秦记》记载的历史是从东周开始并且过于简略,《诗》、《书》并非是编年史对先秦史的记载只有片段并不完整,造成了司马迁编写先秦史时资料不足难免有错漏。

 

    当然,不管怎么说,因为今本竹书纪年被人变动过了且原本已无据可考,除非现在能够发现另一部先秦列国史书进行佐证,或者秦始皇墓中能够挖掘出陪葬的先秦列国史,才能真正结束今本竹书纪年这种既很有研究价值,又不能真正挺直腰板说话的尴尬状态。至于古本竹书纪年上的内容,始终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