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史书与儒家正史《史记》、《尚书》、春秋三传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史实,更在于史观,

竹简中所记载的文字是战国文字,在当时已经不能被完全备认识,其中有“今王”的字样。有关于竹简出土墓的墓主人也有一番争议。最先认为是魏襄王,后来又被定为魏安釐王。
实际上这部书记录了从夏朝起到魏安釐王时候发生的所有历史大事,但是让当时晋朝学者们诧异的是,里面的很多记载,跟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完全是两回事。
很多在《史记》中记载的很完美的事情,到了竹书纪年中都成了阴谋诡计,这颠覆了向来的认知。之后流传到宋代时,这部书的传抄本却亡佚了。

《竹书纪年》一书作为未经秦火的战国时期著作,其可信度应该在经历秦火的儒家经典及《史记》之上。并且当代考古发现也一再证实了其真实性。除了上述记载,《竹书纪年》中还有关于“共和行政”、“周二王并立”的记载与正史有所出入。《古本竹书纪年》为先秦历史的研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给当时的社会思想带来一次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