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真呈览 郎世宁作品选(特大图)

 轻风无意 2016-08-01

孔雀雄者有椭圆尾屏,五年尾长可至二、三尺。平时收拢于身后,伸展开来羽色金彩焕目。画面皇家园囿青绿叠石造景,旁植玉兰、牡丹、海棠,具有「玉堂富贵」之寓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西域哈密进贡孔雀,乾隆皇帝作有〈孔雀开屏〉御製诗并书于画上。同年七月十二日《活计档.如意馆》记录:「著郎世宁画开屏孔雀大画一轴,补景著方棕、金廷标合笔,用白绢。」乾隆皇帝对此画创作指示非常具体,实为中西「合笔画」的上乘之作


 

郎世宁奉旨描绘蒙古王公贵族、藩属国进贡的珍贵鹰、犬、骏马,尺幅巨大,气派宏伟。〈画十骏图雪点雕〉、〈画十骏图如意骢〉、〈画爱乌罕四骏〉,画上均有御製诗纪事,并以汉、满、蒙等语文合璧命名。此类主题呈现清朝与藩属之间的交往,藉以怀柔远人,歌颂清朝国势强盛。此外,郎世宁与宫廷画师合笔创作,如〈画锦春图〉、〈画孔雀开屏〉、〈白鹘图〉、〈画交阯果然〉,造型准确生动,线条工谨流畅,设色逼真细緻,充份展现扎实的写生功力。此类作品突显出雍正、乾隆时期,中西宫廷画家互相学习与融合的时代特徵。
 

此轴描绘海棠盛开时节,一对锦鸡栖息于涧水坡岸旁的湖石之上。画中繁花似锦,珍禽、瑞芝、竹枝等都与吉祥长寿寓意有关。红腹锦鸡丰富豔丽的色彩饱满,加上白色高光线条增色,很能营造出毛羽光泽,但地面上已没有牠的阴影。画中海棠花与灵芝的描绘也都追求明暗变化,设色讲究。但山石坡岸已是中国传统笔墨,景緻的处理十分讲究,透过湖石孔洞还能看到海棠、竹枝交错生长于其后侧空间。此轴构图比〈万寿长春〉繁複,山石坡岸不再只是配合植物珍禽的背景。


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一支部落,位于天山以北的伊犁地区。乾隆八年(1743)台吉噶尔旦策凌遣使以良驹进献。乾隆皇帝依其习性、毛色,赐名为「如意骢」,命郎世宁绘为巨幅,再由翰林官员题赞,并以汉、满、蒙文书写马匹名称、尺寸与来源。画上录有乾隆十三年(1748)御题诗,郎氏以精湛的西洋技法,描绘藩部进献高大骏马,颇有纪实意义。(另开窗口)


郎世宁于乾隆十二年(1747)奉命作十骏大狗十张,或即院藏〈十骏犬〉十轴。是乃为特定犬隻绘製肖像,画上依序以汉、满、蒙三种文字题写犬名与进呈者。犬隻描摹精谨,布景则较为写意,应是由郎氏画犬,其他画家绘景的合笔之作。此轴所绘「茹黄豹」,由侍郎三和(?-1773)所进,作回首之姿,凝望梧桐树上喧噪的喜鹊,旁有榴花、菊花点缀。其目光蔼然,皮毛悦泽,宛然如生。「茹黄」为古良犬名,此处语带双关,亦状犬之毛色。(另开窗口)


环尾狐猴攀爬于桃树上,树枝开满粉红桃花,上结硕大蟠桃七颗。郎世宁以细短淡墨线条,明暗深浅颜色变化,描绘狐猴黑白相间皮毛的蓬鬆质感,造型准确逼真。衬景山石表面多斧劈皴,以青绿渲染,并加细碎墨点,乃由宫廷画家金廷标(活动于十八世纪)所补绘。画上于敏中(1714-1779)奉敕书写〈御题交阯果然诗〉,编年辛巳(乾隆二十六年,1761),此年恰逢乾隆母亲钮祜禄氏(1692-1777)七十岁,应是专为皇太后贺寿而作。


含羞草原产美洲热带,全株长毛和锐刺,夏秋开花,花色粉红呈球形。叶片反应灵敏,轻触自动闭合下垂。画上乾隆十八年(1753),〈题知时草六韵〉御製诗,说明此株植物乃由西洋传教士进贡,种植于宫中园囿,乾隆皇帝嘱郎世宁绘画记录。植物採西洋画法绘製,构图为单一盆景,全无背景,类似写生图谱,兼具纪实与观赏意义。大型瓷器花盆,以青花绘锦地纹,木质台座底足内卷呈回字形。瓷、木器表面色调有细微明亮变化,富有立体感。


宫中豢养驯鹰立于架上,羽色纯白,头背、翅膀缀有灰褐横斑。朱杆上加垫软皮,让鹰攀抓而不伤爪。披挂帘子与锦袱,以避免套在鹰爪的软绳绕悬架子。图中鹰架十分讲究,但非出自郎世宁之手。据同年正月造办处档案显示,宫廷画家姚文瀚(约活动于1743至1774)曾参与画鹰架、帘子、锦袱

乾隆三十年(1765)蒙古喀尔喀贝勒阿约尔进贡白鹰,此轴为院藏郎氏署款最晚的作品,创作之时,郎氏七十七岁。隔年(1766),郎世宁病逝于北京


侈口,弧形深壁,矮圈足。通体施白釉,内裡纯白无纹,外壁多半面彩绘蓝色奇石及粉、紫、黄、白各色牡丹。居中驻停的两隻锦鸡,一直向望前,一引首注视。少半面墨书题写「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引首有红料「佳丽」印,句末是「金成」和「旭映」两印。底写「雍正年製」四字蓝料宋体款,外加双框。传世一对,道光十五年《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1835)登录为「磁胎画珐琅锦春富贵白地宫碗一对」,另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件作品的描画的锦鸡和使用的色料均和郎世宁<画锦春图>相似,呈现出瓷器装饰纹样和院画题材之间互为关联的面向。


猎犬尺寸小巧,作葡匐状,双眼圆睁,尾巴卷曲。通体满施青釉,釉质清亮透白,釉表可见细小的灰色渍点及棕色纹片,底面足背有四枚圆点状支烧痕。传世随附木座,设计成前后互叠的两片蕉叶,扁平的形状正好承装猎犬。犬背隐约若现的躯体骨架,传达出役匠塑形刻意凸显肌理结构的特色。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百什件的组合配置马、羊、犬,乾隆二十五年(1760)将一批西洋犬、猫、鹦鹉等搬到水法殿陈设的记事,提供了与此件作品相关的时空脉络。因整体形态与郎世宁<画十骏犬>蓦空鹊存在若干的相似度,而展现出十八世纪像生瓷的产置与西洋传教士可能的关系

另外,十骏犬中苍水虬机警左顾的站姿与收藏于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延颈右盼的猎犬装饰图案恰好形成有趣的对比。由于该画完成于1745年,时间点与十骏犬的创作时间相近,遂透露出郎世宁处理十骏犬一类母题,可能也加入当时西方流行的手法。此件青瓷犬自当置于此一西式潮流脉络下来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