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禤国维(国医大师) 皮肤血管炎(足背及踝部红斑溃疡)

 清茶清清 2016-08-01
                                 

 

                                     

                 禤国维第二届国医大师

北京2014114电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经过严格遴选和评委会专家组认真审核,干祖望等30位名老中医(民族医)入选“国医大师”。

名单为:

  干祖望、王琦、巴黑·玉素甫(已逝)、石仰山、石学敏、占堆、阮士怡、孙光荣、刘志明、刘尚义、刘祖贻、刘柏龄、吉格木德、刘敏如(女)、吕景山、张大宁、李士懋、李今庸、陈可冀、金世元、郑新、尚德俊、洪广祥、段富津、徐经世、郭诚杰、唐祖宣、夏桂成、晁恩祥、禤国维

国医大师,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禤国维,1937年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专家,曾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禤国维擅长 脱发病、痤疮荨麻疹红斑狼疮,曾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病性病医疗中心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新中医杂志编委,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维论治皮肤血管炎经验

摘要:介绍国维教授辨证论治皮肤血管炎经验。教授论治本病强调“湿、毒、瘀”致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邪蕴阻肌肤,郁而化热,气血凝滞,血络损伤所致。病程日久。迁延成毒,而成湿毒、热毒、瘀毒等互相影响之复杂病机。临床辨证时应首分“寒热”,常见湿热瘀阻证与寒湿瘀阻证,分别以四妙勇安汤、当归四逆汤加减日久湿热毒瘀凝滞,常用自拟“皮肤解毒汤”加减治疗;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法的运用,并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后期善于使用虫类药破瘀通络。

皮肤血管炎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一组皮肤病其基本病理损害为血管壁变性或坏死,血管壁及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受累血管以皮肤浅层及中层的小静脉为主临床常见的皮肤血管炎以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等为多见。中医古籍无相应病名.皮肤血管炎大致属于中医“瘀血流注”、“瓜缠藤”、“梅核火丹”等范畴。对本病 病因病机及治法.著名血管炎专家奚九一教授强调该病乃 “ 因邪致瘀”,认为急性期以祛邪为主: 缓解期当扶正化瘀,兼清余邪:恢复期应扶正固本。兼活血化瘀。其他学者亦多从 “瘀血” 论治[3-5] 国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三 、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岭南皮肤圣手”之称。榻国维教授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强调本病以“湿、瘀、毒”致病为病因病机关键;临床辨证时,应首分“寒热”:针对本病 日久顽固难愈者.自创“皮肤解毒汤”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获效显著.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强调“湿、瘀、毒”三者综合致病

 国维教授 (以下尊称为老) 总结多年治疗血管炎临床经验.提出本病以外感湿邪蕴阻肌肤.郁而化热,热盛肉腐,气血凝滞,血络损伤所致病程日久后,常迁延成毒,而成湿毒、热毒、瘀毒等互相影响之复杂病机

老行医于岭南岭南地区多湿邪为患 .正如 《太平圣惠方》所说:“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热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伤人”。老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皮肤血管炎的发生首先 跟湿邪侵袭有密切关系。湿邪往往兼夹风邪、寒邪、热邪。二邪或三邪合至而袭人肌肤。邪气蕴阻肌肤,郁而化热,使脉络阻隔,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血络损伤而发为血管炎:又或因饮食不洁,嗜食膏粱厚味。或过食寒凉伤中,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与外邪相合,壅阻脉络,血络受损,亦可导致血管炎发生故本病之治,当先除湿。老常谓,岭南人体质薄弱,不耐猛药。故用祛湿法,常以苦温燥湿、淡渗利湿、健脾除湿、滋阴除湿等平和之法,药用苍术、白术、茯苓 、泽泻、薏苡仁、布渣叶、崩大碗、木棉花等平和之品。很少使用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燥湿而过用易伤正之品,即使急性发作期,亦仅短暂使用.中病即止。

其次,老指出.在“湿郁”而“瘀阻”的致病过程中.“瘀血阻络.血络损伤”是皮肤血管炎发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贯穿疾病始终。故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是本病最直接、最根本的治法。惟其如此,才能较快地疏通血脉,缓解病痛,促进痊愈老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必选用各种活血化瘀药物,如赤芍、丹参、毛冬青、三七、莪术、桃仁等。但疾病的不同时期,活血通络方药必须辨证使用。如急性期.湿热毒邪炽盛,活血通络药必须慎用.不能选用温性的活血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老常选用赤芍、牡丹皮、生地黄、丹参等凉血活血药物。或加水牛角而成犀角地黄汤意,以加强活血凉血解毒之功。配合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崩大碗等清热解毒除湿药。缓解期或慢性迁延期,则须加强活血通络之力。偏热者常加赤芍、丹参、毛冬青、地龙等:偏寒者加鸡血藤、三七、莪术、桃、红花等;久病人络,瘀阻甚者,须加全虫、蜈蚣、地龙、土鳖虫、水蛭等虫类药以活血破瘀通络

皮肤血管炎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除湿瘀阻滞、血络损伤外.榻老强调,对于顽固不愈的血管炎。当考虑“毒”蕴的病机老认为,毒之由来,多日久迁延而成,如湿郁日久成湿毒,热壅日久成热毒,瘀阻日久成瘀毒。湿、热、瘀毒互相影响,纠结难开.而致疾病顽固难愈故“解毒”法是应对顽固性血管炎的重要治法之一 针对湿瘀毒邪复杂之病机. 老创制 “皮肤解毒汤”.其核心药味为土茯苓、紫草、莪术、乌梅四味。其中土茯苓祛湿,专祛肌肤筋骨间湿毒:紫草凉血,透解血分热毒;莪术破血化瘀,专祛瘀毒:乌梅治“偏枯 不仁,死肌??恶肉” (《神农本草经》)、“利筋 脉,去痹”(《名医别录》),亦善“消酒毒”(《日 华子本草》)、“解鱼毒” (《本草纲 目》)。临床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顽固性皮肤血管炎.效果显著

2 临床辨证.应首分“寒热”

老认为,湿瘀阻滞血络损伤,是皮肤血管炎发病的病机关键。临床辨证,当首分“寒热”

急性发作期,皮损颜色鲜红.灼热肿痛,甚或局部溃烂疼痛,下肢肌肉关节酸痛;或伴发热、咽痛、口干口苦,大便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属湿热瘀阻,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老常以四妙勇安汤加减,药用银花藤 20 g、 玄 参 15 g、当归10 g、甘 草 10 g、玄胡 索 15 g、生地黄 15 g、丹参 20 g、薏苡仁 20 g、土茯苓 30 g、蒲公英25 g、乌梅 10 g、紫草 15 g、牛膝 10 go 方中银花藤 、玄参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当归 、紫草 、生地黄、丹参凉血活血散瘀;薏苡仁、土茯苓清热利湿消肿:甘草解毒、调和诸药随证加减,如发热、咽痛者加牛蒡子、桔梗以利咽:关节疼痛甚者加徐长卿、肿节风以祛风除湿止痛

病程日久,迁延不愈,皮损结节颜色暗红.遇寒加重,反复发作,伴畏寒肢冷.关节疼痛.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者,辨证属寒湿瘀阻 治以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之法,常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当归 10 g、肉桂 2 g (后下 )、白芍 10 g、细辛 2 g、川木通 6 g、桃仁 10 g、红花 10 g、川芎 10 g、 鸡血藤 10 g、苍术10 g、丹参 20 g、薄盖灵芝 10g、炙甘草 10 g 方中肉桂、细辛温经散寒通络;当归、 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 苍术燥湿健脾:薄盖灵芝补虚,调气血:炙甘草调和诸药。如伴畏寒肢冷、关节疼痛甚者.可加附子、干姜,配合炙甘草而成四逆汤.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下肢困重明显者,加白术、茯苓、炒薏苡仁以健脾除湿消肿寒湿瘀阻证日久亦可化热,此时又当斟酌寒热之比例.而调整用药榻老常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四妙散以清利其湿热热毒盛者可再加银花藤、紫花地丁等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3验案赏析

曾某,男,20岁。2011年7月21日初诊患者以两足踝部多发紫癜、瘀斑、溃疡反复4年就诊。曾在外院给予激素治疗症状能缓解.但仍反复。现两足背及踝部再次发作皮疹1个月余,昼夜作痛,痛苦不堪专科检查:见两足背及踝部散发较多红斑、紫癜。部分中央破溃,周围红肿,皮温高,局部肿胀双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良好舌边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滑稍数。诊断:变应性血管炎(活动期)。中医诊断:瘀血流注。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处方以四妙勇安汤加减:银花藤 20 g,玄参 30 g。当归 10g,甘草 10 g,玄胡索 15 g,鸡血藤 20 g.生地黄 20 g,赤芍 10g. 丹参 20 g,土茯苓 20 g。蒲公英 20 g.白花蛇舌草 15 g。处方共14剂,每日l剂。水煎服, 服药 2 周后患者二诊。症见原有瘀斑、紫癜较前明显消退,颜色转暗红,溃疡基本愈合,肿胀消。疼痛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汤药以前方去生地黄、蒲公英,加薄盖灵芝以补虚扶助正气,调气血:加毛冬青以加强活血通络止痛后连续服用4周,皮疹基本消退,无复发.局部无压痛病情稳定。改服滋阴狼疮胶囊、脉络舒通颗粒以滋阴除湿、活血通络巩固治疗

国维教授总结多年治疗血管炎临床经验.提出本病以外感湿邪蕴阻肌肤.郁而化热.热盛肉腐,气血凝滞,血络损伤所致,日久迁延成毒,而成“湿、瘀、毒”阻滞之复杂病机临床辨证时当首分“寒热”.常见湿热瘀阻证与寒湿瘀阻证分别以四妙勇安汤、当归四逆汤加减。 日久湿热毒瘀凝滞。纠结不开,缠绵难愈,老常选用自拟 “皮肤解毒汤”加减治疗.获效显著老强调.“瘀血阻络.血络损伤” 是本病发生最根本原因.并贯穿其始终。故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是本病最根本治法.贯穿本病治疗始终。惟其如此.才能较快地疏通血脉,缓解病痛,促进痊愈。但在急性发作期热毒炽盛时,活血化瘀药物宜慎用。老常用犀角地黄汤配人组方以凉血活血,收效甚佳。后期又善于使用全虫、蜈蚣、地龙、土鳖虫、水蛭等虫类药破血通络,是其经验特色之处。

 参考文献 :

 [1] 涂平.皮肤血管炎的组织病理表现[J ].皮肤病与性病,2009 31 (2):15.

[2] 张东萍,曹建春.从 “邪 ”论治皮肤血管炎--奚九一治疗皮 肤血管炎的经验[J 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 6) : 453.

 [3] 赵雅梅 。陈凯 .养阴活血法在皮肤血管炎血瘀证中的应用-- 附 51例病例分析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8 (6) : 7 1 .

[4] 侯茹.益气活血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J ]_光明中医,2008,23 (8): 1194.

『5] 杨瑾.夏进娥.自拟活血消瘀散治疗结节性红斑64 例临床观 察 [J ].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版 ),2012,41 ( 22):11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