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林州  北国水乡河头村

 博物洽闻 2016-08-02

  北国水乡河头村 

  河头村是五龙镇的北大门,西接临淇,北靠东姚,东面襟连盘石头水库。这里居三镇交界中心地带,距三镇镇区均为10公里左右。省道翟阳公路纵贯南北,千古淇河横穿东西,造就了河头村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

  林州自古水源奇缺,林州人十分羡慕淇河下游的人们濒水而居,享受着大自然的特殊恩赐。河头村就在淇河的下游,素有北国漓江之称的淇河在河头村画了一个开口朝北的月牙形,河头村就座落在淇河围成的月亮湾中,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后依层峦,恰如一幅巍巍青山抱绿水、弯弯绿水绕青山的山水画卷。

  河头村《重修南崖栈神庙碑记》有“淇淅之阳,有村曰河头。”《说文解字》有:“阳,水之北也”。《康熙字典》解释:“头,阳也”。由此可见,河头就如有的村叫河东或河西一样,因村子在河的北面,所以叫河头村。据记载,河头村曾叫过“河合村”,这是根据淇淅河在村西汇合而取的村名。

  享誉华夏的淇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河头出土的许多石盆、石碗、石刀、石铲等器皿(其中一件石盆就保存在安阳文物馆内)可以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河头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成祖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头村几经洪水冲没,“玄天宫”“三元大帝宫”“五圣祠”等寺庙也屡遭劫难,如今只留下一些断碣残碑。当初的河头村曾有十几个自然村,总共才几十户人家、二三百口人。到21世纪时,马蹄沟、庄子沟、痱子沟等自然村都消失了,只剩下较大的河头、香磨、河西、高照峪、刁公岩等5个自然村,有刘、董、马三姓为主的18个姓氏,共1000余户,3500余口人,是方圆十几里内陆少人多的较大行政村之一。甘甜的淇河水滋养着这方人见人爱的热土,村前的苗家潭在历史上河断水枯的最干旱年份也从未干涸过,苗家潭水下的拴驴孔就是周围百姓来此取水度荒的历史痕迹。

  常言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河头人充分利用丰富的淇河水资源兴修水利。在河头境内的淇河上,先后建成拦河大坝4座,水力发电站5座,其中有泽下、东姚两个公社合修的河头水力发电站。河头人在全县最先用水电照明、磨面、浇地。八十年代,河头人自力更生修建了被水利专家称之为“林州第二红旗渠工程”的刁公岩水电站,装机容量1250千瓦(KW)。还建成一批以水为动力的水轮泵排灌站,直径6寸的水管扬程可达100米以上;各种水轮泵、电力、柴油机排灌站近20座,其中有河头人发扬龙江风格,支持帮助东姚镇冯举沟村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和五龙镇石阵、长坡村建设的北水南调工程等;修建灌溉渠道长达200余公里,灌溉面积3000余亩。那时的河头村,机器轰鸣,渠水欢唱,银线飞架,灯火通明,龙王上山岗,清水高处流,旱地禾苗青,年年保丰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进入新世纪,勤劳智慧的河头人与时俱进,注重生态保护,关停污染企业,养殖淇河鲫鱼,办起农家渔庄,做起旅游文章,吸引游客前来品鱼观光,河头人因水得福,靠水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当你来到河头村,映入眼帘的是蜿蜒清澈的淇河,鬼斧神工的沿河峭壁,龙腾虎跃的苍翠群山,自流灌溉的绿色菜园,雄伟壮观的淇河大桥,节能环保的水力发电站和水轮泵排灌站,处处是景致,无人不赞叹。将来盘石头水库蓄水后,河头境内3000余米的河道正是水库的中上游。随着沿淇河两岸观光廊道和盘石头水库旅游码头在河头的建设,河头境内长峡平湖一碧万顷,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再加之河头南有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和驰名林州的石阵村刘氏庄园,北有东姚黄贝湖生态公园,西有国家级淇河湿地公园和闻名遐迩的万泉湖风景区。

  根据该村的规划,未来几年,河头可能成为豫北地区水乡旅游的首选景区,旅游开发的价值将迅速升温。同时,可带动五龙、临淇、东姚三镇的旅游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为建设全域式景区和美丽乡村作出贡献。充发发挥河头水资源优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抢抓机遇,付诸实施,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民生所需,更是当务之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