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出照片的油润效果

 无尾巴的老虎 2016-08-02

 【转帖】如何做出照片的油润效果 - jj - 南方影像沙龙

大致过程:

  1. 用曲线调整明暗和对比,局部用蒙版处理

  2. 用杂色给表壳加点斑(效果粗糙,看不过眼的不要砸我),再用画笔涂点灰

  3. 再用色相饱和度上个灰黄的色调,用色彩平衡略微把暗调和高光调出点差别(这样画面不会太死)

  4. 再用曲线调下整体效果

制作这种怀旧类的风格,最好的方法就是渐变映射+图层混合模式

特别这样已经有指定参照风格的案例来说,尤为如此

你以这个案例来说,在参照图片的暗调、中间调、高光区域采点作为渐变的3个色标(如果有必要可采集4个或5个),暗调一般就是黑色不需要采集,中间调大致在图示中的大红圈处,高光大致在小红圈处

  

  建立渐变后,暗调和高光一般都位于端点处,中间调部分可以左右移动选择理想效果

  案例中中间调色标位于25%左右

  然后更改渐变映射调整层的混合模式,如图所示,或自己尝试其他的也可

  

  熟练使用渐变映射后,你的调色能力会突飞猛进

  这并不需要很多技巧,只需要你多尝试

  无非就两个,渐变的设定、调整层混合模式的设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油润,我的理解就是,色彩浓烈厚重而不腻,反差细腻平缓而不生硬,锐度刚柔而不失细节,画面整体又不干涩,有立体感,亮部暖,暗部冷。其实这就是德头的一些主要特点,也是与日头过分强调清晰度不一样的地方,它更讲求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觉,以前我用日头整么也照不出上图这样的画面感觉,曾经也想靠ps来解决这一问题,心想ps是万能的,,,,
  
  找过一些高手,也提供了一些手法,,比如适当提高饱和带,再以局部用USM锐化得到锐度。(在这里可以用复制通道调对比建立选区的方法
  不干涩,有油润感:大片的画面(比如天空,水面)一定不要锐化!最好用两层,一层降噪处理,模拟出油润感,然后和锐化的部分合成就漂亮了。(减少杂色时候稍微增加一下量效果会会更好)
  亮部暖,暗部冷:用色彩平衡,暗部和亮部采用不同的平衡。(调得太过会失真,尽量控制在20
  最后调整色阶、曲线,对比上来了,色彩上细处理是用可选颜色调整得到的。
  但这也往往也是形似而不神似,,
  后来想想也难怪,如果ps真能很容易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蔡司和徕卡也就没人追捧了,(少数绝顶ps高手除外),
  
  镜头的设计不是靠计算机和玻璃材料就能简单解决的,除了技术的因素和成分,更多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积蓄和内涵。

【转帖】如何做出照片的油润效果 - jj - 南方影像沙龙

要出油润感的是反差不能太大,层次要丰富,焦外要柔,成像不能太锐,最主要是略为欠曝。

这是秋天干燥的一个下午拍的,TOPCO58/1。4 头F1。4全开。没有PS,感觉色彩还原准确,暗部不发灰,亮部不过爆,中间调饱和,冷暖对比明显。应该就是油润的一种

我所认为的油润感,柔和中带有锐利,丰富的层次,厚实的色彩,过渡平实自然

有时候一张照片第一眼看上去很讨巧,可不耐久看,建议多读读图,AltPhoto上有许多哈苏的片片,油润感十足

这张是TAKUMAR S-M-C 28/3。5 F3.5 拍的,色彩表现突出,对比强烈,中间调保持了浓郁深沉的色彩,也很有“油”的感觉

“油”的天空都成紫色儿了,非常不喜欢这样病态的照片,要是这样,还是不"油"为好。最好的办法只有一种: 那就是被摄物体本身颜色要油润饱满,这样出的片子的整体效果才可能比较理想。

我觉得,油润感 跟 层次、过渡、锐利 是不同的观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油润感只是指色彩方面的东西,跟色彩风格、质感有关,经常表现在色彩的光泽之类的特征上,比如显得润泽、温软、延绵、深邃(颜色不是浮在面上,而象从物质里面渗出来的)等。因此,我列举“在CRT显示器上看就“油润”一点,在LCD上看就“干涩”。

“数码一般来说油不起来”,但是,蔡斯拍的那些暗调的照片,不管扫描底片还是照片,在显示器上观看,那种“油润感”还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观看那些具有“油润感”的片子的时候,仔细品味,到底什么是“油润感”呢?从视觉效果、情绪体验上怎样分解、描述呢?我理解这才是搂主要问的,也是我说不清楚的。

 或许真的都是在“忽悠”,但是真的又有很多不同的感觉。印象中,美能达的镜头也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感觉。

 油,可以理解为有光泽。润,像玉一样对比反光不强烈的。油润的照片就是有光泽而对比不强烈层次饱满的的照片风格。

 个人觉得今年无忌开年的讨论气氛特别好,大家严肃认真得多了,真是新年新气象!

今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主观性很强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定量讨论,比如:通透、软、肉、油润、干涩、层次、细节、色散等等!

这些概念在片评中很常见,到底什么算通透,什么不算通透,一个人一个理;细节和分辨率是什么关系,层次和反差又是什么关系,这些“土”术语太多了。

  所以号召无忌的资深今年进行一项伟大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土术语进行科学的定量定性的表述。比如反差低于什么什么标准就是“肉”,油润的相关参考量是哪些哪些。我想,无忌作为国内第一大摄影门户网站对这项工作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

  只要能拍出质感来,什么油不油、润不润都可以放在一边了。

  复制两个图层,一个Neat image降噪模糊或者镜头模糊,一个转到明度通道里USM锐化,再转回RGB,然后叠加,调整透明度,就比较润了,类似于魔术手的反转片效果鲜艳而不厚重,反差小但锐。

 油润是指镜头拍出来的片色彩饱和、层次过渡丰富并有较佳的分析力。干涩的镜头是反差大、色彩饱和度不足。之所以N家镜头被指干涩是由于其反差大、锐度高而色彩偏淡。菜头通常色彩饱和度比较高并且色调偏暖,而暖调表现较好的镜头本身就更讨好大部分人的眼睛。德头和日头的设计很重要一点就是:欧洲设计往往注重人的主观感觉、日本设计则更关心数据,这不光反映在镜头设计上,看看几乎所有产品的设计,欧洲和日本都有这样的原则性上的分歧。

  很重要一点就是:油润的镜头往往在数据上并不是最好的。这和玩音响很相似:音乐感好的音响通常频响曲线并不平直,而某些频响曲线做得很平直的音响系统听感却不佳。不过这个中分别只有音响发烧友才能感觉得到,同理,镜头的油润和干涩初入门的影友要了解并感受到恐怕是非易事。

 这个话题很喜欢 本人也是新手 眼界有限 没有玩过胶片 油润 空气感 蓝调等等经常看到的词汇一直不太掌握内涵 从我拍的片子中挑出两张 一张认为有蔡味 一张认为有莱卡味 呵呵 高手指点 为我等指点迷津

学习了!

  也谈一点看法不知对不对:胶片之所以“油”因为是纪录的模拟信号,色彩过渡是完全平滑的,而数码是用2进制逐次逼近的“数字”式,即使16位的TIF也不过是2的16次方那么多种颜色,当然比不了胶片的近乎无限级的颜色过渡;看上去的感觉就是胶片颜色更自然(其实是过渡自然)但也不能明确说出差别在哪,只是觉得舒服,可能最接近的词就是“油”吧。

  可是我拍的胶片一点也看不出油来(汗!)是否非得德头才行?

 色阶丰"富"点,色彩浓"郁"点,豪放的不咋油润,婉约的比较油润。唉,不好说,我试调一下,暗部加了点数码补光反转片效果,用调整里的“曲线”减去了一点暗部的红,增加了一些暗部的黄,增加了一些亮部的蓝

网友“萧风萧风”的后期处理心得:蔡司头的特点很特别,色彩浓烈,反差大,锐度很高,细节清晰,但又不干涩,有油润感,亮部暖,暗部冷。

根据这些特点就可以模仿了:反差大和色彩倾向布兄已经讲了,在RAW里调好。色彩浓烈:暂时别管,别加大饱和度!加大饱和度细节丢失严重。锐度很高,细节清晰:可以局部用USM锐化得到。不干涩,有油润感:大片的画面(比如天空,水面)一定不要锐化!最好用两层,一层降噪处理,模拟出油润感,然后和锐化的部分合成就漂亮了。

亮部暖,暗部冷:用色彩平衡,暗部和亮部采用不同的平衡。最后调整色阶、曲线,对比上来了,色彩上细处理是用可选颜色调整得到的。原理就这样了,但做得怎么样就要靠经验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探索,相信其他高手还有更多手段,不妨发上来切磋一下。

【转帖】如何做出照片的油润效果 - jj - 南方影像沙龙

要油润感的是反差不能太大,层次要丰富,焦外要柔,成像不能太锐,最主要是略为欠曝。

【转帖】如何做出照片的油润效果 - jj - 南方影像沙龙【转帖】如何做出照片的油润效果 - jj - 南方影像沙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