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书法被苏轼推为'本朝第一',留下的箴铭深刻隽永

 Purefact 2016-08-02

  在福建沿海中部有一座朴秀而宁静的千年古县,湖光潋滟,山色清奇。传说这里是“神仙游过的地方”,该地也因此得名“仙游”。流年似水,千年已往。是否有神仙游过无从知晓,但出生在这里的书法大家、北宋名臣蔡襄却有迹可寻。

1
为官“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

  蔡襄,字君谟,公元1012年出生于宋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自幼受到良好家教,勤奋好学。

  他的外祖父卢仁是一个清贫自甘、品格高尚、富有才学的读书人,蔡襄五六岁时就跟他读书识字。蔡襄的母亲卢氏常以自家门外的松树启发蔡襄:“你要学习松树不畏寒冷腊月,高风亮节、苍拔耸立的品格。”外祖父、母亲的谆谆教诲,小蔡襄铭记于心,刻苦学习,颇有才华。

  仙游县志载,蔡襄小的时候,有一次,当地官府差役前来征粮,态度粗暴。幼小的蔡襄见了心里不能自平,便对差役献诗云:“老母堂前补敝裘,教儿好好见公侯。人生自有相逢处,一点春风在笔头。” 差役听毕,自觉羞愧,遂端正了态度。“老母堂前补敝裘”“一点春风在笔头”也道出了他决心刻苦攻读,力求上进,不辜负母亲教诲的少年志向。
枫亭镇塔斗山万寿塔

  蔡襄少年时在枫亭塔斗山读书时还曾写过一首小诗:“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世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当时的蔡襄以青松自喻,树虽小,但只要志存高远,相信自己最终会超过塔的高度。

  果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十九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中进士后,蔡襄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在为官的37个春秋中,蔡襄始终一心为民、公正清廉,后人称其“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

  蔡襄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恢复莆田五塘水利,保灌溉、退盐碱,受益面积达一千余顷,农户计八千余家,又奏请朝廷减征闽人丁米一半。他还倡导从福州到漳州沿途干道两旁种植松树,以免行人受烈日暴晒,为民造福。

  宋嘉祜二年(1058年)七月,蔡襄第二次知泉州。上任伊始,便着力整顿吏治,不避权贵,大刀阔斧,惩治污吏奸官,对当时贪赃枉法的晋江县令、宰相章得象的侄儿章拱之“按以赃罪,作废终身”,把章拱之革职为民,百姓拍手称快。

泉州洛阳桥

  当时的泉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逐渐成为运送货物到海外的大港口,但泉州当地有条水阔五里、波涛滚滚的河——洛阳江,阻隔了南北的交通。为此,蔡襄多方筹措,带领民众建造了泉州洛阳桥,从此,“长虹卧波人争越,闽海四州变通途”,促进了货物的往来贸易,方便了百姓的出行,至今这座桥还发挥着作用。

2
书法“独步当世”“为本朝第一”

  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有“翰墨豪杰”“一代绝笔”之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值得一提的是,蔡襄的书法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气。欧阳修称赞他的书法“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苏东坡则说:“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的书法众体皆备,尤以行书、楷书、草书最为精要。

蔡襄行书《山堂诗帖》

  蔡襄的行书,运笔沉稳流畅,书体温淳婉媚,潇洒俊美,字里行间,流露出既精致又雅淡的笔意,行笔干净利落,严谨结实,风采奕奕。

蔡襄行楷《蒙惠帖》

  蔡襄的行书从楷书中来,他“淳淡婉美”的行书,源于坚实的楷书基础。他的楷书力厚骨劲,端严遒丽,字字通身力到,行笔结体,笔圆韵满,沉着明润,既端庄又飘逸。

蔡襄草书《陶生帖》

  蔡襄的草书也独具特色,虽字字少作连属,而能以气势贯之。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布白疏密,极尽变化之能事。他在追求古趣的同时,力创新意,寓矩度于变化之中。惟意所为,动造精绝。

  除书法外,蔡襄著述甚丰,诗文清美。传世文集收有诗词三百七十首,奏议六十四篇,杂文五百八十四篇。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蔡襄“不但以书法名世,其诗文光明磊落,如其为人。”

  蔡襄一生,在科学文化上亦有突出成就。所撰《荔枝谱》,为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详述福建荔枝的品种、种植、加工、运销等项,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所撰《茶录》,介绍茶叶品质、收藏、品评及制茶、饮茶器具等,首次提出色、香、味三大标准,是继晋代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重要论茶名著
3
家训深刻  箴铭隽永

  自幼受到良好家教的蔡襄,对于子孙的教育也十分重视,他晚年结合自己的修身心得和为官思想,制订了家规家训。

  “事父母之道曰孝,天之性也。犹耳目心腹,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这是《蔡襄家训》的开头,表达了对“忠”“孝”的认识。他进一步发挥了儒家孟子的思想“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认为忠孝同仁义礼智一样,也都是人之本性,固然就有,就像人生下来本来就有耳朵、眼睛、心腹那样,“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


  他在家训中指出,近来,有人用表彰奖赏来劝导行孝,拿高官厚禄来诱导效忠,这样,“孝非天之性,忠非人之义矣”,同“忠”“孝”是人的本性相去甚远,即使一时有效也难以持久。

  蔡襄不仅立下家训、教化家人,在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时,更以济世安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投身到教化民众、改风易俗的运动当中。

  《福州五戒文》是蔡襄任福州知府时观察民情民风之后写的一篇训戒,它虽针对福州风俗而发,却对于每一个家族都有借鉴意义。

  在《福州五戒文》中,蔡襄指出有些人,父母在世时斤斤计较,分开赡养,等到过世后,却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博取他人夸奖。蔡襄认为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孝道,他指出“人子之孝,本于养亲,以顺其志,死生不违于礼,是孝诚之至也……生则尽养,死不妄费,如此,岂不善乎?” “生则尽养,死不妄费”,短短8个字却字字千钧

  针对当地有些富人,生财无道,靠欺瞒、剥削别人致富,致富后却大方施舍财物给别人,妄想借此减少自己的罪恶,为此,蔡襄犀利地指出,这种做法本末倒置,极其愚昧,如果真想行仁义,求取福报,就应该“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神理”,削减剥削之心而宽待穷苦百姓,摒弃欺瞒之行而畏惧神明天理。

  此外,蔡襄还曾自拟过一些“箴”和“铭”,用以警诫自身和家人后辈。

  “箴”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常以四言成句。蔡襄所作的箴用典丰富,短小精悍,很值得品读。

  如告诫自己要善于思过、改过的《过箴》。该箴化用《论语》“过则勿惮改”和《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成。

  往也莫追,来也莫追。往何弗耻,来何弗思。耻勿惮改,思然后规。日规月改,虽过奚为。

  【译文】

  能说已经过去了的事就无法弥补了吗?能说将来要做的事现在不能知道吗?已经做错了的事,难道不该感到羞耻而好好反省,将来要做的事难道不该好好想想怎么去做吗?做错事要感到羞耻,并且不害怕改过,认真思考然后引以为戒。这样天天月月思过改过,虽然曾有过失也不要紧啊!

  还有《嗜箴》,教人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借用《诗经》中的“蜉蝣”小生物,告诫渺小、微弱者也有其美,所谓“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又用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劝导即使每天粗茶淡饭,也可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蜉蝣之美,衣敝何耻。琅玕(láng gān)之羞,箪食何忧。

  【译文】

  《诗经》中称赞渺小的蜉蝣,也有着足以称道的美,我穿破旧的衣服,又有何羞耻呢?人家尽可去享受珍玉似的美食,我像孔子学生颜回,只吃自己饭罐中的简单饭菜,自得其乐,又有何忧愁呢?

  “铭”为刻在器物或金、石之上的文体。有意思的是,蔡襄曾在自己的枕头上刻下铭文,称为“枕铭”。枕头是每天睡觉必会用到的东西,蔡襄在此处刻上铭文,有何用意?
     
        昼有白日而不惜兮,安尔而醉。夜有明灯而不擿(tī)兮,安尔而寐。为心果无求于善学兮,曷若安尔之无累。

  【译文】

        白天太阳明亮而不珍惜时光,怎么能安心喝醉不做事呢?夜里家有明灯,怎么能安心睡觉而不挑灯夜读呢?如果无心于学习善的知识,每天怎么还能高枕大睡而心无挂碍呢?

  原来,蔡襄是要警诫自己不能贪图安逸,放松学习。他一直很佩服不松懈懒惰、勤奋努力的人,在《怠箴》中,他说“鸡鸣为善,舜尧之徒”,每天天还未亮,听到鸡叫就起床行善修德的人,是舜和尧之类的贤者啊

蔡襄行楷《澄心堂纸帖》

  字如其人,文如其心。蔡襄的一生能取得如此多卓著的成就,从他的书法作品、家训、“箴”“铭”中可见一斑,十分值得当下的我们品读、学习。(纪小兰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