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篇 | 非糖尿病性低血糖的特殊类型 微信

 诚劳恒 2016-08-02
  导语:提起低血糖,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指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临床上, 几乎所有糖尿病人都曾有过低血糖的经历,究其原因,大多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是与饮食及运动配合不当有关,我们将这类低血糖统称为“糖尿病相关性低血糖”。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疾病也同样可以导致低血糖,我们将其称之为“非糖尿病相关性低血糖”。也就是说,低血糖,并非都与糖尿病有关。

  背景:低血糖症只是一组症候群,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对此认识不够,不注意探究低血糖背后的病因,就很容易落入惯性思维的陷阱,从而造成误诊、误治,因此,低血糖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低血糖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临床可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按照低血糖病因不同,可分为器质性、功能性以及外源性低血糖;根据发生低血糖的快慢不同,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低血糖等等。对于外源性低血糖(主要指“药源性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如糖尿病早期反应性低血糖、胃大部切除后低血糖、特发性低血糖等)大家都比较熟悉,下面主要对临床相对少见的器质性低血糖做一简介,以期对低血糖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1、胰岛素瘤(即胰岛b细胞瘤)

  胰岛素瘤具有不恰当地自主分泌胰岛素的特性,换句话说,即使血糖浓度不高,胰岛素照样大量分泌,从而导致低血糖。本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患者通常无糖尿病史;2)低血糖常常在清晨空腹状态时发生,偶也可在午餐前及晚餐前发作;3)轻者表现为心慌、出冷汗、头晕等,重者表现为神志恍惚、意识丧失、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癫痫、精神病、脑血管意外等;4)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能自行缓解者多非本病; 5)低血糖程度较重,发作时测血糖往往低于2.8mmol/L;6)病人血清胰岛素水平相对增高,多在100mU/L左右,但一般不超过1000mU/L,胰岛素(mU/L)/血糖(mg/dL)比值>0.4,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阴性;7)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发现胰腺有占位性病变,但因胰岛素瘤通常体积很小(多在1~2cm以下),定位诊断难度较大,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临床上对无明显诱因空腹低血糖患者,可行72小时饥饿试验(fast test),大多数胰岛素瘤病人在禁食24小时内会诱发出低血糖,若72小时后仍无症状,可基本排除本病。临床上对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的病人,应高度警惕胰岛素瘤,并积极排查。本病可通过手术切除得到彻底根治。

  2、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IAS)

  IAS也是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本病可能与遗传免疫缺陷有关,IAS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病(如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中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或胰岛素受体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结合了大量胰岛素,形成无生物活性的免疫复合物。在某种诱因作用下,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可突然与抗体大量解离,导致血糖急剧下降。

  IAS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低血糖发作无诱因、无规律;2、尽管患者未曾打过胰岛素,但血中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3、放免法测得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极高(多在1000mU/L以上),而真胰岛素水平不高,血中C肽水平可升高或降低;4、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5、IAS患者常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疾病(如Graves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该病常呈自限性经过。我国IAS主要见于服用他巴唑的甲亢病人,停他巴唑数月后可恢复正常,若再次服用又可诱发低血糖。

  3、内分泌疾病性低血糖

  这里所说的内分泌疾病,是指除糖尿病、胰岛素瘤以外的其它内分泌疾病。我们知道,血糖之所以能维持正常,主要是降糖激素(即胰岛素)与升糖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协同调节的结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时,由于存在一种或多种升糖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异生作用减弱,很容易引起空腹低血糖。

  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甲减等内分泌疾病,这些病人由于缺乏升糖激素的调控,因而血糖波动往往较大。因此,临床上遇到血糖波动较大、对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特别敏感而且低血糖难以纠正的糖尿病人,应当注意排除上述内分泌疾病。如果病人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及消瘦,查体有皮肤和粘膜色素沉着、血压偏低,性功能紊乱(男阳痿、女闭经等),应想到可能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如果糖尿病人近期内血糖水平反常地显著下降,同时出现头痛、血压高、意识障碍,应该想到患者是否发生了垂体卒中,进而导致垂体前叶功能低下。

  4、肝源性低血糖

  肝脏是调节血糖的一个重要器官。当血糖高时,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贮存于肝脏;当血糖低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不仅如此,肝脏还可通过糖异生作用使其他物质(如蛋白质、脂肪)转变为葡萄糖。

  各种原因(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造成肝组织广泛而严重的破坏时,肝糖原储备减少、糖异生作用减弱,加之患者进食不足,因而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肝功能损害时,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代谢失活减慢,药物在体内积蓄,作用增强,从而导致低血糖。此外,肝内酶系统的先天性缺陷,例如糖原累积病(von Gierke病),由于肝脏不易释放出葡萄糖也常出现低血糖。

  肝源性低血糖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而餐后血糖高,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分泌通常不高,低血糖发作随着肝病的好转、恶化而减轻或加重。

  5、肾脏疾病所致的低血糖

  肾脏是具有血糖调节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器官。当患者肾功能不全时,对降糖药及胰岛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调低药物用量,患者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症。

  6、胰外肿瘤所致的低血糖

  许多胰外肿瘤(如平滑肌肉瘤、原发性肝癌等)可引起低血糖。其机制可能与肿瘤本身分泌“类胰岛素样物质”(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以及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过度消耗有关。其临床特点是:病人兼有低血糖和胰外肿瘤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证据;主要表现为空腹低血糖;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正常;手术切除肿瘤后低血糖随之缓解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7、酒精性低血糖

  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肝糖原的降解或糖异生。酒精具有抑制糖异生的作用。因此,在肝糖原储存不足(如空腹饥饿状态或有肝病)情况下,大量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

  酒精性低血糖症分两种情况,一种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发生于饮酒后3~4小时,此乃酒精刺激胰岛素分泌所致;另一种为空腹大量饮酒,可于肝糖原储备耗尽之后发生低血糖,约发生在空腹饮酒后8~12 小时。

  酒精性低血糖常常表现为神志不清等大脑缺糖症状,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醉酒,因此,一定要做好两者的鉴别。

  8、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多见于有神经质性格的中年女性,发病机制不甚明了,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胃排空加速有关。其特点是:低血糖多发生在早餐后的2~4个小时内,午餐及晚餐后很少出现;发作时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2.8mmol/L(50mg/dl),但不会更低;患者做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无惊厥、昏迷等神经缺糖症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饮食中蛋白及脂肪比例,或服用镇静剂或口服抗胆碱药物可获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低血糖患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低血糖的诊断,还必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查明低血糖的病因。在病史采集中,要特别注意低血糖发作时间与进食的关系,是空腹还是在饭后?通常器质性疾病(如胰岛细胞瘤)所致的低血糖发作多在清晨空腹时,而功能性(或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在进食后,特别是在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发作。体格检查要注意病人的全身状态,有无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减、糖尿病、慢性肝病、肿瘤等全身性疾病,要注意用药情况和饮酒史。化验检查除血糖外,还应查肝肾功能,有条件者尚应测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做垂体前叶、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方面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隐藏在低血糖背后的病因,进而对因施治。

  本文由“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独家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作者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