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老残游记》中的宗教思想

 乐水无涯 2016-08-02

  【摘 要】本文主要就刘鹗所著的《老残游记》中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对作者的影响,以及本文中作者这三者融汇在一起,并融入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还有一些自然主义的新思想,各种思想杂糅而成了《老残游记》中的主心骨,也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出世而又入世的思想精神。
  【关键词】《老残游记》;佛教;道教;儒道
  《老残游记》是清末小说家刘鹗所著的一本小说,流传甚广。小说以游走于四海的老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当时的社会尤其的官场的黑暗加以揭露抨击。在这本小说中刘鹗敢于直斥清末官员的腐败无能、劳民伤残、误国误民等等黑暗面。除了对于清末

官场的描述之外,文中更是以大量的篇幅给我们揭开了一个神秘学派的一角帷幕,这个学派便是清朝末期的学派――太古学派。本文将从刘鹗的《老残游记》一文来看一看宗教对于文学的影响。
  一、道教的影响
  太古学派虽是以三教合一为主的思想,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道教,道教作为太古学派的中流砥柱,支撑着整个学派,而信奉这样的思想的刘鹗在其《老残游记》也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通过人物之口并宣扬其中的道家法则。
  首先便是小说在第九回到十一回里面出现的“黄龙子”、二集出现的“赤龙子”、青龙子等人,例:
  1、老残道:“听说是周耳先生的学生。这周耳先生号柱史,原是个隐君子,住在西岳华山里头人迹不到的地方。学生甚多。但是周耳先生不甚到人间来。凡学他的人,往往转相传授,其中误会意旨的地方,不计其数。惟这青龙子等兄弟数人,是亲炙周耳先生的,所以与众不同。我曾经与黄龙子盘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老残游记》续第一回)
  2、黄龙子道:“其实,满目所见者皆木甲竹箨也,而真苞已隐藏其中矣。十年之间,箨甲渐解,至甲寅而齐。寅属木,为花萼之象。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虽灿烂可观,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直至甲子,为文明结实之世,可以自立矣。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进于大同之世矣。然此事尚远,非三五十年事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这些人物都如同他们的师傅一样,隐逸在深山之中,颇有羽化而登仙之势。在第九回中出现的人物黄龙子,他隐逸在桃花山中,十分了解阴阳消息以及国家人类的命运,在文中周耳的学生称之为龙子,青龙子给予返魂丹。文中的备受推崇的世外高人身上都是一股子仙气,将修道之人置于文中人物的最高层级也可看出作者对道家思想的重视。
  其次是在二集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全不见其人的周耳,这个人物的影响确是一直贯穿这个小说。作者为其取名为耳,耳为老子名,笔者也认为这里是作者将小说中隐秘的组织通道教联系在一起,以同名者暗喻了小说中周耳的地位。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
  关于儒家思想的对作者的影响,作者同样以书中人物之口娓娓道来。通过对这些官吏的描写,作者也写出了自己为官的态度、对儒学的态度。
  首先,作者描写了一系列的清朝无能官吏的形象,从反面来烘托出作者心中真正的儒家之道。例如作者在小说的四、五回着重描写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吏玉贤,众人都只道他“办强盗办得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吏呢?不错,玉大人的确也算是为官尽职尽责了,可是他的尽责是建立在民众的痛苦之上的。“未到一年,站笼便站死了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中,无辜的冤魂占了绝大大多数。比如说他为了破一个偷布的案子,竟设计陷害了一个卖布的平民百姓,只要求破案,别的一概不管,人的性命在其眼中比草芥还不如。
  其实这些官吏不是没有想治国治民的心,但是他们昏庸无能,是整个科举制度和官场制度下生产出来的“怪物”书生。这些书生出身的官吏便是整个清朝的儒生的最好写照,也是作者所深恶痛绝的,那么作者心中的儒学该是如何的呢?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化身,老残本就出身于科第世家,其才学甚高,但其无志与功名,虽然如此他又深的一众高官人物所欣赏,希望能够重用他。有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残岁不在官场之中但确是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些官吏该做之事。此外,在塑造其他人物的时候通过人物的对话我们也能够看到作者心中的儒家之道,例:
  1、女子道:“其同处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惟儒教公到极处。你看,孔子一生遇了多少异端!如长沮、桀溺、荷条丈人等类,均不十分佩服孔子,而孔子反赞扬他们不置:是其公处,是其大处。所以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老残游记》第九回)
  2、女子道:“既非道士,又非和尚,其人也是俗装。他常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老残游记》第九回)
  此处的女子是“?姑”,这也是住在山中的一位隐逸人物,但是虽然她隐居在山中,她的见识修为却是让人十分惊叹的。在她看来儒道才是不偏不倚的,不失为公,是为全天下的人所服务的,这也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儒道。此外,作者所信奉的太古教所讲的三教合一在第二段对话中也可见一斑,在作者看来,儒释道三教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儒家的铺子大些而已,而儒家的“铺子”又被“宋儒弄的小而又小,以至于绝了。”可见作者心中的儒学本是包容许多“异端”的大铺子,这也就是作者所赞扬和希望的儒学。
  三、佛教的影响
  作者对佛教思想的感悟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第二编,且集中在逸云这一个人物的命运身上。逸云同?姑一样,都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力描写的异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物,作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各种思想借人物的塑造而表现出来。第一集中出现的?姑和第二集中的逸云同样都是作者的发言人,只是所要表达的不同的思想而已。在第二集中的逸云所担当的人物便是将作者心中的佛家思想解释出来。
  逸云本是尼姑庵里的小尼姑,可是清朝的尼姑庵也如同妓院一般了,小尼姑们又哪里是在那里清修呢?也不过是在那里陪吃陪睡罢了。一众尼姑都是过的那样的样子,逸云却又是不同的,她在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自己所爱的人,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所爱的人抛弃。这样的经历却成就了她的人生,最后那个纯真的少女经此变故变心灵也如此沧桑。   那些深奥的佛经已经真正的为少女所领悟了,少女用自己的生命去体悟了佛经中的那些大道理,将自己分裂开来,看世事变化、人生无常,便也就落得个轻松了。其实小说的主人公老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随时云游在外,对官场之事毫无兴趣,但是他又时不时会寄些家用回家;他也会和官场上的人来往;他也会在妓院之中和妓女调笑。这在作者看来并不矛盾,作者心中的佛理自在作者心中但是却是由另外的表象变现出来罢了。例:
  1、逸云道:“因为众人皆不见天女是女人,所以花不着身;须菩提不能免人相我相,即不能免男相女相,所以见天女是女人,花立刻便着其身。推到极处,岂但天女不是女身,维摩诘空中,那得会有天女?因须菩提心中有男女相,故维摩诘化天女身而为说法。我辈种种烦恼,无穷痛苦,都从自己知道自己是女人这一念上生出来的;若看明白了男女本无分别,这就入了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了。”(《老残游记》续第五回)
  这一段话也是逸云所说,从这里便可看出其实作者所持的态度便是世事本都一样,这同前面?姑所说的“道面子不同,道里子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人人经历各有不同,看至云淡风轻之时,其实也就都一样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儒、释、道三家的思想都对作者有影响,在作者的思想之中,将这三者融会在一起,并融入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还有一些自然主义的新思想,最后杂糅而成了《老残游记》中的主心骨,也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出世而又入世的思想精神。出世的心便是象儒、释两道一样,漂流于俗世之外,但是仍然能够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在俗世之中又能够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这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宗教思想影响下作者的一片丹心了。
  【参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M].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
  [2]徐允明.太古学说的传道书――《老残游记》[J].明清小说研究,1988(04):225.
  [3]刘大绅.关于《老残游记》[A].刘鹗与《老残游记》资料[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刘蕻.刘德威.论《老残游记》《二集》《补篇》的哲学特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5).
  [5]王学钧.《老残游记》的太古学派观[J].江苏社会科学,1993(04).
  [6]樽本照雄著,武殿勋译.《老残游记》中人物塑造的问题―关于?姑[J].山东师范大学报,1985(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