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文人】满城风絮又纷飞

 水云随缘斋 2016-08-02

编者按
        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锦瑟年华,可以和谁肆无忌怠地去分享。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和时间修炼,和命运修炼,明明是在争斗什么,到最后,却分不清是敌是友。可是我们都知道,你我注定是输者,输得美丽而颓废,输得决绝而清澈。
     
        青梅往事,来不及挥手作别,就已远去。流光偷换,繁花似雪,落地生尘。无论生命中那朵情花是否未曾开放就已凋零,又或者灿烂绚丽地开过,再死去。只要是落下,就不会回头。年华来的时候,没有召唤;走的时候,也无须诀别。

        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贺铸少年时就怀有戍边卫国、建立军功以“金印锦衣耀闾里”(《子规行》)的雄心壮志,可人到中年,仍沉沦下僚而无所建树。英雄豪侠不为世用,边塞面临异族入侵的威胁而无路请缨。词中包含的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而词的上片所展示的少年豪侠的雄姿气概,下片悲壮激越的情怀,继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进一步改变了词的软媚情调,拓展了词的壮美意境。而其《行路难·缚虎手》表现豪侠的困厄和纵酒狂歌的神态,又具有李白诗歌的风神,也是北宋词中罕见的别调。

         十七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

        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

        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

        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

        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贺铸的性格很特别。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说他 “豪爽精悍” ,“喜面刺人过。遇贵势,不肯为从谀” 。叶梦得《贺铸传》则说他 “喜剧谈天下事,可否不略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无遗词,故人以为近侠” 。贺铸自己也说:“铸少有狂疾,且慕外监之为人,顾迁北已久,尝以 ‘北宗狂客’ 自况。”

        所以豪爽之气、侠客之风、狂士之态应该是贺铸的精神主体。而《六州歌头》正是这样一首 寓豪士、侠士和狂士于一体 的自况生平之作。龙榆生评说此词:“全阕声情激壮,读之觉方回整个性格,跃然于楮墨间;即以稼轩拟之,似犹逊其豪爽?”其极意推崇之情,溢于笔端。

        由于耿介豪侠,入仕后喜论当今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而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著有《东山词》,现存词280余首。
 
        贺铸词于温柔缱绻之外,复有奇崛壮浪之姿。词学家 龙榆生 曾撰《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一文,对胡适《词选》不录贺词心存耿耿,并举此首《六州歌头》为例,以为 “在(苏)东坡、(周)美成间,特能自开户牖,有两派之长而无其短” 。即今而言,龙氏之论犹堪称独具只眼。豪放词风从 苏轼 的别开生面到 辛弃疾 的蔚然成风,贺铸这类硬语盘空、英姿磊落的词,应是其间的重要过渡。其慷慨豪纵之作,影响较大,如辛弃疾就受其影响;他的词作多从唐诗取其藻菜与故实,这种词法则影响到 周邦彦,当时人以 “贺、周” 并称。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六州歌头》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是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午醉厌厌醒自晚,鸳鸯春梦初惊。闲花深院听啼莺。斜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莫倚雕阑怀往事,吴山楚水纵横。多情人奈物无情。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
                                             ——《临江仙》

        冷香浮动,望处欲生蝴蝶梦。晓日瞳昽,愁见凝酥暖渐融。
        鼓催歌送,芳酒一尊谁与共。寂寞墙东,门掩黄昏满院风。
——《临江仙》

        一叶忽惊秋,分会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浪淘沙》
        ·王国维:“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
         ·况周颐:“解道江南断肠句,方回之深于情也。”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嫩凉如水透窗纱,

弄影西厢侵月户。

分香东畔拂墙花,

此时相望抵天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