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

 zhuxrgf 2016-08-03


第61讲: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的大门?

【主讲人】张梅玲教授

金色雨林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委,国家教委“十五”重点课题负责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成功人生系统教育工程”专家团主席。

讲3岁到6岁儿童的数学思维的启蒙之前,我们必须要讲3个前提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数学对人的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有多重要?

大家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改革,数学是不会改掉的;每个国家的考试都要考数学。在21世纪,数学对人的一生有3个作用:

低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 ;

数学是工具,任何工作都要用上数学;

数学思维是一般思维,也就是说数学思维好,学语文也好,当老板也好。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数学对人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修养。

第二个问题,3岁到6岁孩子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是以动作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也就是说,幼儿思考一个东西,他一定要去动。比如说椅子,一定要坐一下才知道。

第二个阶段逐渐从以动作思维为主导,转入到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大概从3、4岁以后到小学低年级基本上处于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以具体形象为主导进入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抽象思维阶段又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形式逻辑抽象(因为,所以),再大一点进入到辩证逻辑(抽象、关系、发展、变化)。

以动作思维为主导、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意思是它不是绝对分开的。比如说,0到2岁就是动作思维?不是,他可能也有形象思维,有的时候可能还有抽象思维,但是主导思维是动作思维。所以我们不要把思维的发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一些动作思维,有些形象思维。

3岁到6岁的孩子基本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这个阶段, 所以我的观点是数学不要太早学,主要是在生活当中让他去感悟。一般是到4岁半、5岁以后再学数学会更好一点,这个学也不是学抽象的概念。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有家长问我们,小孩要不要学奥数?

那我的回答太简单了——不要学。但如果你的孩子是数学的天才,可以学。 奥数本来就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学的,其实奥数是针对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来学的,我们人的智力是正态分布,天赋的孩子是极少数,大概就是2~3%。比如说我有一个同事家的男孩,3岁还不会说话,他妈妈给我打电话问说:“张老师,我的孩子会不会是哑巴?”后来过了一个月他说:“张老师,你别着急,我的儿子开口了。但是好奇怪,他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个孩子的数学天才就呈现的很早。他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所以他这个孩子在6岁以前把小学1到6年级的数学都学完了,整个小学也没有到学校去上,就在家里学语文、数学、英语。在他十来岁时,他以很好的成绩去北京人大附中(以前叫华罗庚学校)学习奥数。3000多个学生中他考试前40名,那时候他是3000多个学生当中年龄最小的,后来又以优越的成绩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在孩子大二的时候,他妈妈跟我打电话说孩子立体几何方面已经能够写教授一样的文章。有些天才是呈现晚的,像齐白石就是大器晚成,到了62岁才画虾。大部分孩子一般来说都是中间状态,所以奥数是给有天赋的孩子上的。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6岁以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数学天赋,我不太建议你去上奥数。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第三个问题,我们国家制定的3岁到6岁孩子学习指南是什么?

这个指南不是量表,是个参考指数。在数学方面,国家指南里规定3个方面。

让3岁6岁的孩子感知生活当中的数跟形。

让孩子初步接触数跟数量关系。

让孩子在生活当中接触一些形跟空间观念。

数学在我们一生中的作用、我们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国家规定的3岁到6岁数学的3个目标,在这些前提下,我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在近30年的时间里面做过的数学启蒙实验的结果与体会。

首先对数学的启蒙教育有几个原则,我们绝对不是跟孩子讲抽象的概念,主要是让他在生活当中感悟数跟形,在游戏中间接触数跟形。我们孩子身体上就有很多数,比如说1个鼻子,2个手,手有5个手指,这些都是数。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孩子的教育应遵循孩子年龄发展特点的原理,我们心理上的任何活动,生理上一定要准备好。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第一、1跟多的关系

1是最小的,也是最简单的数字,其实也是最大的、最多样的数字。1跟多的关系——1中有多,多中有1。不要让孩子太绝对的来看1跟多的关系,1跟多是有内部联系的。

我们怎么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呢?比如给孩子8块糖,让孩子数12345678,家长再把糖用手合起来,或者放在一个盘子里。这一盘糖可以是1(1盘),这1盘又是由8个1(颗糖)组成的,是多中有1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对孩子进入小学时学习单位1,倍数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在启蒙教育时,最好以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孩子:1块糖、1盘糖、1盒糖、一包糖,或者1棵大白菜、1堆大白菜、1卡车大白菜,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初步感知1中有多,多中有1。在实验过程中,证明5岁半6岁的孩子是可以接受1跟多关系的。

其次,1跟多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聚1为整数,分1位分数。跟幼儿讲分数要避免讲概念。比如中秋吃月饼,一个月饼和爸爸妈妈爷爷,我们分成4块,或者和妈妈一块分成两块,孩子知道中间切开就是一个月饼切成两块了,我们让孩子在生活当中感受1还可以分的,但是绝对不是讲分数。我们曾经在4岁半到11岁的孩子做过这个实验,用具体的实物孩子是能理解的,虽然孩子不会说1/2,他说半个。以后他学数学,半个还可以分,就能明白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让孩子感性的知道1跟多的关系,在积累了这么多感性的东西后,孩子学习抽象的东西时比较容易。

第二、和与分的关系

让孩子理解和与分的关系,这样的训练对孩子将来学抽象的倍数与除法都有帮助。我建议家长这样做,比如说:给孩子8块糖或其他实物,让孩子放到盘子里,随便孩子自己拿几个盘子都可以(避免指定数量)。孩子可能拿两个盘子,盘子里分别放5颗糖和3颗糖;把所有材料放回原处,问孩子还有不一样的方法放糖吗,孩子可能拿3个盘子放糖,再问孩子再多些盘子能不能放。将孩子分糖的盘子呈现在孩子面前,问孩子是怎样分糖的,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孩子还可以把分的糖合起来,这就为孩子以后学习加法、加法有了感性的认识。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第三、变与不变的关系

让孩子初步感悟一些函数思维。函数思维是x,y,什么东西变什么东西不变,什么东西变由于什么而变,在小的时候就是说变跟不变的问题,家长可以用一些动作进一步来体会。游戏本身就是让孩子体会一个什么东西变什么东西不变,利用的材料跟给孩子说的话,孩子都能懂得。对孩子思维的启蒙,其实都是很简单的,跟爸爸妈妈一块在游戏中间,你的语言孩子一定要听得懂。有些孩子后来考上清华大学的,他回来说小学时校长还说了——因为我们比较重视思维的教育,小学里学的东西,确实到大学还有用。说明我们数学学习,不是需要做题多,主要是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启蒙的教育。

第四、相等不相等的关系

让孩子感悟到相等的东西可以变成不相等,不相等的东西可以变成相等。将来在小学到学应用题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考虑工作的问题,这个也都非常有用的。给孩子的游戏中,让他有兴趣是最重要,不要老命令他,但是要有要求,因为任何的自由要在一定的规则下面,这叫学习。

第五、数跟形的转化关系

运动发展变化很重要的就是数跟形本身是有内在联系的。日本有位专家写了一本书,非常好,书名是《数数看》。很大的一本书,呈现一幅幅图画。如果学到1,这个图画里面有一个房子,有一个人,有一棵树等等,但都是“1”,以此类推。这本书非常符合孩子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的到半具体形象。

第六、相对跟绝对的关系

我比你高,你比我矮,这样的比较,小孩一般3岁的话都会了,但是我们要培养他相对思维的话,是会比较难的,但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启蒙的工作:B比A高,B比C矮,B的身高没有变,为什么一会儿说B高一会儿说B矮呢,这个话本身已经有相对的启蒙,跟谁比这个思维方法,我希望我们家长尽量利用3个量,比高矮、大小、长短都好。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把握好结果跟过程的关系,刚才有一个家长,问到3到6岁孩子学数20以内还是100以内?学的量要多少?其实我们国家规定3到6岁学到10以内就可以了。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是:学到100或者学到20问题不大,具体根据孩子个体差异情况来定。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数学思维的启蒙教育不在于孩子学到20还是到100,而在于10以内、100以内你是怎么学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一般不太建议太早学加减,数学题算的特别多,并不等于他的智力发展特别好,最主要是看你这个题怎么来算的。我跟家长建议就是希望不要满足于结果,希望更重视过程。

案例:

2个5岁半的孩子,我们分别叫他们算3+4=多少,他们都告诉我答案是7:

第一个小女孩回答:7可以分成3和4,3+4=7。对这个女孩来说,5岁半应该说思维水平并不低。

第二个小男孩没能直接回答上来3+4等于多少,我换了一种方式问他:你爸爸给了你4块糖,你妈妈也给了你3块糖,你今天一共拿了几块糖?他眼睛眨巴眨巴就算出来了,我说3+4呢,他就摇头。在这个孩子这里:数学是个符号,是个抽象的数字,说3跟4,他没有概念,他脑子呈现的是3个苹果、4只鸟这样具体的东西,他跟第一个孩子的思维水平相差很大。

但是我们心理学对7的兴趣不是特别大,7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更重视过程,看你用什么办法得到这个7更重要,我们根据你的方法来判断你的思维水平,从而在你原来的基础上帮助你提高。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有一个家长问,他孩子已经快上小学6岁了,还要用手指头来数数,要不要纠正?

我的建议是,手指对小孩来说是最好用的工具,是可以用的。5岁6岁的孩子还要用的话,可能他的抽象能力方面会比一般的孩子稍微低一点,但是属于正常范畴,家长也不用着急。因为数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数学方面的学习的话,孩子之间的差异会比较大,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你们可能觉得差异不怎么明显,因为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到了3年级的时候,差距会开始显现,但是并不等于就你的孩子智能就低,没有必要去模仿别人家的孩子。人的发展一定要遵循差异发展,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某种意义上等待,也是一种教育,他现在可能不行,说不定过半年就行了,我们家长要帮他进步。总的来说,数学的学习,不是概念的学习,数学思维是个启蒙教育。

3岁到6岁的孩子对数学思维的启蒙,对数学的学习,请你一定利用生活中的数跟形的关系,让孩子开心和有信心很重要,让孩子感到他能学得好。我想,只要我们用科学的办法,不要用太多脱离他年龄的要求来强加于孩子的话,孩子们还是能学好数学的。

7月14日20时,44个群,1万多人同时在线,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张梅玲教授的讲座对家长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启发,张梅玲教授还将于7月28日同一时间向大家讲解7-12岁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方法,请大家继续关注讲座动态。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6岁孩子数学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