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王熙凤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03

《红楼梦》里如果没有王熙凤,一定少了很多趣味,少了很多广度,也少了很多深度。

我一直相信,《红楼梦》这部书里如果没有王熙凤的存在,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有了王熙凤的魅力,《红楼梦》才成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百科全书。

王熙凤的出场,红学家们写的太多了,我本不想再班门弄斧,但是她那先声夺人的气势总是让你不得不重视她。当初进贾府的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时候,王熙凤来了。她来了,请闭眼?不,她来了,你无法不注意她。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片“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氛围中,王熙凤那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声音,瞬时就抓住了黛玉的注意力。于是,我们看见黛玉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穿金戴银、珠光宝气、“彩绣辉煌”的王熙凤。这一身贵气豪华的装扮,和众女眷岂止是略略的不同?这一种目中无人的气势,一下子就显露出她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贾府主管地位。

听,王熙凤的花言巧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句话,既赞美了黛玉的天生丽质,又赞美了贾母的强大基因,你说,哪有被赞美的人会不高兴呢?何况还是贾府地位最高的人物。正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贾母的心思,才有了王熙凤的恃宠而骄,才有了她敢于在众人面前泼辣大胆的资本。

再听,刚刚还是满面春风赞美无限,转瞬就悲悲切切,应景地哭诉起来黛玉的命苦和可怜的贾敏姑婆,还巴巴地擦拭那似乎并不存在眼泪。当贾母假意嗔怪时又忙转悲为喜,自我检讨。看似无比真诚,实则百般讨巧。

接下来再听她对黛玉的一连串的询问和叮嘱,一个管家主子的范儿,便端得正正的。不由黛玉回话,当然也不用黛玉回话,她只负责表演。当然,也不全是表演,她知道,外祖母都是疼外孙女的,对黛玉好,就是让贾母开心;让贾母开心,她这管家的日子就会更加如鱼得水!

看,这贾府首席执行官待人是何当亲切。她先是“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然后一通赞美;然后“又忙携黛玉之手”,询问叮嘱;然后又“亲为捧茶捧果”,吃饭时又“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可见其热心周到。黛玉自从进了屋子,只有贾母刚见面时搂过哭泣时算是有过肢体接触,其余的两位舅妈,一个嫂子,三个姐妹,都只是见礼,不曾这样亲昵,可见,这王熙凤端端摆出的也不仅仅是管家的气派,更有一家之主的架势。她这样的言行,无非是宣告她的地位,她的与众不同。

作为管家,王熙凤的才能是必须承认的。当王夫人看似无心地问她是否发放了月钱时,她立即回复已经放完;当她提起并没有找到王夫人说的布料时小心地试探“想是太太记错了?”;当王夫人提醒她即使没有找到布料也没什么,重要的是要给黛玉做衣裳时,她从容回答“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你看,她多么细心,这样会工作,垂帘听政的王夫人也要由衷赞赏。自家内侄女这样的能干,她这亲姑姑脸上也有光啊。

你知道王夫人作为当家主母为什么要问月钱发放问题?小说后文有凤姐克扣或是延缓发放府里月钱被王夫人提点的情节。这一处,显然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凤姐那么爱财,用别人的钱给自己生钱的生财之道,她怎么会放过。

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的存在,让这部书多了现实主义的厚重,多了大厦倾倒的悲哀。她八面玲珑,巧言令色,媚上欺下,口蜜腹剑,没有不敢做的事情。“毒设相思局”最见其狠辣无情;“协理宁国府”最见其精明干练;“弄权铁槛寺”最见其贪婪狡诈;“大闹宁国府”最见其粗俗泼辣;“借刀杀人”最见其残忍自私。贾府的灭亡,不是她的错,但是,却离不开她作为管家对贾府的根基的腐蚀伤害。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么一个“天下人都要被她算计去了的”的人,最后落得个“哭向金陵事更哀”,也是必然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