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人会晤,他却成为主角还挣回一大单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03

九公推荐的搏命亚军是曹沫,不知道他是不是曹参和曹操的祖先。

曹沫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但是影响巨大。司马迁专门把他写在了史记·刺客列传》。

(这是将军曹沫的模样)

鲁庄公时,大将曹沫跟齐国打了三次仗,对手是即将成为春秋首霸的齐桓公和一代名将管仲,国君比不了,曹沫也不是个儿。所以就输了,都城都暴露在齐鲁边境,搞得人心惶惶的。

桓公主动要和庄公会谈,地点在柯邑,庄公真是求之不得。

柯邑位于齐国境内,齐国引领了中国人好面子的传统,在那里建了一座七层的会盟高台,目的是显示国家的实力和气派,也为了吓唬庄公。

庄公带了曹沫来,曹沫心里憋着一股气,庄公却一步一个脚印地心脏蹦蹦跳,因为他的前任鲁桓公就是被齐襄公派人夹死的。

鼓乐齐鸣,宾主双方握手、微笑、坐定,正要相谈甚欢的时候,金庸先生到场,一道黑影如闪电般飞出,桓公只觉颈部一凉,一把匕首横在眼前,站在身边勒逼甚紧目眦尽烈毛发上指的是曹沫先生。

(齐桓公和鲁庄公亲切握手,对着摄影师摆pose)

双方的安保人员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桓公也是三魂出窍,七窍生烟:你要干什么?

曹沫倒也实诚:把占领的鲁国土地都还给我们。

千钧一发之际,安保人员围了上来。但都被曹沫喝退,其实他们是投鼠忌器,怕伤着桓公。即便是管仲坐在一侧也是无计可施。

桓公愣了,这是什么道道,战场上打不过,玩这种阴招,你以为你是金轮法王啊?但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曹沫的无理要求,因为他现在是人家的人质。

(曹沫持刀逼着桓公退还土地)

曹沫得到桓公承诺之后,面不改色退回臣子席位,北面而坐,吃肉喝酒,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庄公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大概很高兴。

桓公很气恼,要反悔,但被管仲劝住了,说你一国之君应该一诺千金,因为一块土地而失信于天下,失去诸侯的支持,这不值当,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扬名立万。

桓公志在称霸,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当初还帮助过燕国打败山戎收复失地,燕国的燕庄公,又来一个庄公给他送行,他说诸侯相送不能出境,就把燕王脚底下的齐国土地割给了燕国。

果然,两年后桓公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曹沫所为有许多需要检讨的地方。一是齐国本身的安保工作有漏洞,一个敌国之将竟然能带着匕首混进领导人会见的场所,幸亏只是虚惊一场,如果桓公不松口,就可能命丧当场。安保部门的长官应该免职杀头。

春秋战国时期的安保可能确实成问题,荆轲刺秦时把匕首放在地图里就进入了秦宫,图穷匕见,到死神跟前才被发现。

桓公并未吸取教训,一直没有建立起靠得住的近卫部队,后来才会被开方、竖刁、易牙等人饿死,身上烂得生蛆也无人过问。

曹沫技不如人出此下策,勇气可嘉,但实在不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但他没想到他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庄公的安全。他寄希望于他能带刀上高台,又下赌注他能劫持成功,还幻想桓公能答应他的请求,每个愿望都存在变数,都是险象环生,都可能不但害死他,还会害死庄公和鲁国的随从。

齐国还回来的土地,齐国立马就可以夺走。而且,桓公一怒,可能一鼓作气把鲁国给灭了,一次劫持搞垮一家集团公司,这买卖划算不划算呢?

好在桓公答应了他的要求,双方都是有惊无险,鲁国还得到了土地,好像是赢家。其实最大的赢家是桓公,两年后就称霸诸侯,鲁国继续内乱,两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庄公要是明白的老板,应当立即处理曹沫,至少不能让他为将,也不能让他参与决策和安保。他作战无能,还目无领导,不请示不汇报,没有全局观念,逞一人之勇,陷公司和老板于万劫不复之地,他不是一个好员工,也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帅才或将才。这样自以为是私自行动的员工多了,公司就会时刻都在危险之中。

(曹刿让一代霸主齐桓公也打了败仗)

有人说曹沫和曹刿是同一人,《韩非子》等书都持此种观点,北大的李零也有过考证。但九公不太认同这个说法,一是曹沫的莽撞和曹刿在齐鲁长勺之战中的清醒冷静,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完全不同,二是曹刿批评“肉食者鄙”,可见是个平民,而曹沫则是鲁将,身份也不同。

(曹刿是这个样子的,他和曹沫有哪点像)

难怪司马迁把曹沫列入《刺客列传》,他只是刺客,不是大才,不是好员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