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劝忍百箴》:忍得一分怒,终身无烦闷

 奥秘趣闻 2020-02-19

《劝忍百箴》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为元代学者许名奎所著。他一生饱经沧桑,总结自己和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得出这部忍学精华。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忍’’字概之。

《劝忍百箴》:忍得一分怒,终身无烦闷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谚语也曾说:“得忍则忍,得戒则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对人对己,忍与不忍,事关重大。忍则心平身安,不忍则祸及身家。所谓“一忍百事成,百忍万事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忍,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忍来消除矛盾,减少摩擦,最终达到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些智慧之言吧!

齐桓公即位以后,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鲁国,鲁军节节败退。

鲁国又派大将军曹沫三次领军攻打齐国,但是每次都是大败而归.被齐国夺去了大片的领土。鲁庄公害怕齐国乘胜追击,把鲁国的都城也给占领了,于是就打算与齐国求和,并献出遂邑这个地方。齐桓公答应了鲁庄公的请求,两国决定在柯地这个地方举行签约仪式。

《劝忍百箴》:忍得一分怒,终身无烦闷

会盟的前一天。曹沫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而又死,还是愿意生而又生?”

鲁庄公疑惑地问:“先生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沫说:“生而又生是指如果您肯听从我的计策,国土就必然会扩大,您自己也一定会安乐;如果您不听我的计策,国家必定会灭亡,您自己也必定遭到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

鲁庄公说:“我愿意生而又生。”

于是,曹沫把他的计策告诉了鲁庄公,庄公听了连声说好。

第二天,两国国君刚刚把盟约签完,曹沫就冲上前去,用匕首抵住了齐桓公的脖子。并威吓说:“谁也不要上前,否则我就杀了他。”齐国的谋士和将官们都害怕齐桓公有什么不测,不敢上前,只好问:“你想干什么?”曹沫激动地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这是事实。但是齐围侵占鲁国的领土也太多了,以至于齐国的边境已经延伸到了鲁国的城墙下。鲁国的城墙一倒塌.就会压着齐国的领土。请你们考虑一下吧!”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把侵占鲁国的土地都还给鲁国,否则就对你们国君不利。

齐桓公被曹沫胁持,刀子架在自己脖子上,他知道如果不答应曹沫的要求,自己肯定活不成。于是就急忙对曹沫说:“好好好,我答应你把侵占鲁国的土地都还给你们。”此话一出,曹沫果然放下了手中匕首。放开齐桓公将他推到齐国臣子的行列中。

齐桓公对此恼羞成怒,脱险后就想违背信约。这时管仲对他说:“您这样做不妥,人家劫持您是不想和您订立盟约,您事先没有料到这件事,这说明您并不聪明;您面临危险,不得不听从人家的威胁,这说明您不是十分勇敢;您答应了人家却又不想兑现承诺,这说明您不讲信用。作为一国的国君,您既不勇敢,又不聪明,现在您又想不讲信用,失去了这三点,还会有谁会真心服您呢?而如果您如约还给鲁国土地,这样世人就会给您诚信的美名,这比起鲁国的土地要有价值的多啊。”齐桓公听了觉得管仲说得很有道理,就如约把侵占鲁国的土地还给了鲁国。

《劝忍百箴》:忍得一分怒,终身无烦闷

诸侯们听说了齐桓公信守诺言的这件事情,都觉得齐桓公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因而都纷纷依附齐国。两年以后,诸侯接受齐桓公的邀请,到甄地聚会,他们心悦诚服的请齐桓公主持大会。从此,齐桓公成为诸侯公认的霸主,开始号令天下,创设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业绩。

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胸怀大度的人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想要成大事的人,就不应该计较小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应该考虑那些琐碎的事情。立志有大作为的人应该胸怀坦荡,用豁达的行为为自己铺平成功的道路。

基石宽厚方能负重,人心宽厚方可立业。孔子说:“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容仁爱的人才能赢得人心,而后得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