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宝小傑 2016-08-03
“真善美”,是人性的三个根本特征,是一切学问、艺术的最高理想,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终极指向。正因为我们有真善美的人性,才会有对真善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纯真和善良,是孩子显露的最多的天性,因为和自然是融通的,所以婴儿和小动物都很可爱,让人百看不厌。

一般认为呢,“真”是探求外部事物的真相,追求内心世界的真诚。“善”是因于无分别的大爱,对内善待自己,对外善待他人,尊重待生命与自然。“美”则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因于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欣赏与营造。

在哲学上,“真善美”分属于认知、意志和情感三个范畴。人的认知活动追求真,意志活动追求善,情感活动追求美。无论认知还是意志,最终都要落实在情感上,表现为认知主体精神上的愉悦体验。

在“国学”里面,则是以“经史子集”表达人性的“真善美慧”。诸子求真,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描述自己对宇宙真相的认识,提出求证的方法。六经呢,“皆雅言也”,论述的是人性、人道的根本,揭示人性的“至善”。历史则是人生经验的积累,集合了做人做事的感悟和智慧。文学艺术表现的是美,是对自然、天地之大美的赞颂,是人类对生命自然的原生态度。所以,“经史子集”就是“真善美慧”。

好了,回到我们的解字。

“真”是个晚出的形声兼会意字,“真”字最早的字形是小篆。《说文》解“真”为“仙人变形而登天”。我们看“真”这个字。它的上部是化字的古写(去掉亻旁);中间有一目,表示“养生之道,耳目为先”;目下一折线(读yǐn)是“隐”字古写,意思是“变化隐身”;最下面的左右两撇是飞升的乘具,叫做“峤”,表示喷气升空,类似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吧。

“真”字的本义是指那些“存养本性,修真得道”的仙人,道家称为真人、真君。按庄子的观点,我们都是假人,徒有人形,没有激活人性,所以要借假修真。《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专门论述上古人性之真之纯。

“真”字晚出,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找不到,这是道家,为其神仙观念而定制的一个专用字,遍寻先秦儒家典籍,均不见有这个真字,只有一个“诚”字。“诚”的意思就是本真、真实,后世儒家讲的诚,多指人的道德感情的真诚。

难道在甲骨文时代,就没有一个对应“真”的字吗?当然有了,这就是另一个“贞”字,贞洁的贞。我各选了两个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的“贞”。由其演变可见,道家造的这个真字,不过是从金文“贞”传承下来的,下面是一只鼎,用做声符。哪里有什么火箭?仙人乘坐飞升的火箭,不过是鼎的两条腿而已。

金文“贞”字从卜,鼎声。一个人心中有疑,前来问卜,叫做“问贞”。贞的本义是“侦”,有询问、侦查,打听之义。事主因问卜,卜师观察兆纹,解答吉凶,就叫“占”。所以,贞、占都是卜辞上的专业用语。

“贞”字从鼎,三足鼎立才稳固、才正定,所以“贞”又有“正”的意思。上古时代,以贞代正,《周易》的乾之四德“元亨利贞”,贞即正,“求贞”即是求正,后世将真正、真实、真诚二字联用,意思就更加突出了。

真的反义词是“伪”。荀子说:伪,人为也。先天为真,后天为伪。人道本是天道的投影,是个颠倒的像,正如我们看水中的倒影一样,是反的。佛说众生颠倒,世界是个大幻相,山河大地,原子电子,均无自性,皆为幻相,只是我们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觉。道家因此把悟道的人称为真人,“自然者,道之真也。”

社会提倡知真、求真,但是真话难讲,忠言逆耳;真相难求,人多自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都是“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你说的真话,在他人那里可能被认为是谎言,因为每个人的视角、立场不同。对我们自己来讲,但求无愧己心,不受良知的折磨。巴金先生在晚年提倡讲真话,并忏悔自己在文革中犯的错误,不为别的,只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

鲁迅先生则怀疑自己呐喊的的作用,一屋子安乐死的人,并不会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几个清醒的人,但他们又逃不出这没有门窗的铁屋子,你以为对得起他们吗?但是,这几个人既然起来了,就有捣毁这铁屋子的希望,人类的希望是绝不能被抹杀的,因为希望就是未来,尽管不确定,但未来一定是“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